APP下载

基于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我国涉军网络舆情引导探究

2017-11-25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15期
关键词:舆情军队舆论

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习近平新闻舆论观为新闻舆论界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澄清思想、凝心聚力、创新发展,切实有效地发挥引领作用,指明了目标方向。对于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来说,如今军队不可避免地处于公众网络舆情焦点之中,涉军网络舆情频频发生,影响也越来越大,其负面效应势必会影响军队的自身形象。因此,运用习近平新闻舆论观来指导我国涉军网络舆情,是当今军队政治工作的重点所在。

一、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核心思想

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于习近平同志的多次重要讲话中,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既包含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又着眼于国内现实和国际大势,既有关于现实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深刻阐述,又有对中国未来走向的高瞻远瞩。在我国,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闻舆论观,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新闻舆论引导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关系到“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关系到五个“事关”:“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是结合国内外舆论和我国新闻传播环境,针对中国媒体舆论引导现实,作出的深刻定位和科学结论。

2.遵循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

2009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就谈到新闻工作是有规律的。他指出:“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习近平同志强调,无论是改革当前的新闻舆论工作,还是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和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都必须严格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3.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他所强调的政治家办报意识主要是指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要讲政治,有党性。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涉军网络舆情的特点及负面效应分析

涉军网络舆情是指公众在互联网上,围绕涉及军队相关事件所表达的意见、态度和情绪的总和。具体来讲,公众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对涉及军队的事件表达诉求和主张,或借机发泄不满、捏造事实,或跟风炒作、制造影响,由此对军队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舆论。新媒体环境下,涉军网络舆情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负面效应:

1.话题敏感,政治性强,极易引起舆论关注

军队作为国家对外抵抗或实施侵略、对内巩固政权的主要暴力工具,由党直接领导,维护着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涉军网络舆情与军队事件、军人行为密切相关,关系到党的领导、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并以其涉密性的特点,很容易引起公众的好奇心,当议题产生后,势必会成为敏感话题、热点话题,在网上形成围观之势。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国内深化改革,各种矛盾交织并存的情况下,涉军信息牵涉到多方的利益,舆论过快速地传播,不断衍生、聚合、裂变、扩散,出现了网络谣言大量涌现、群体性认知失真、军人形象被恶意丑化的各种乱象,其波及的广度、影响的深度给军队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2.诱发缘由多样,网络环境复杂,防范管控难度大

涉军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及传播的原因是多样的,具体来讲,主要有网民思想多元化、个别媒体夸大炒作、敌对势力恶意干预等成因,这些成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舆情引导复杂的网络环境。首先,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民作为网络舆论的主体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观,他们的民主权利意识更强烈、个性特点更加张扬,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满足了他们表达意见、实现自我的需要。其次,某些不良媒体为了博人眼球,增加点击率,对涉军事件跟风炒作,夸大事实,毫无根据的判断和肆意的揣测给受众带来了负面的误导。最后,敌对势力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转移到互联网,故意引起事端、煽风点火、造谣抹黑、挑逗群众情绪,使涉军网络舆情引导呈现出更加复杂、严峻的态势。

3.危害巨大,煽动性强,消除影响难度大

当前,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拓展,加之军民融合的不断加深,军地军民纠纷、军人涉法涉诉等事件逐年增多,互联网往往成为了各种言论的“自由场”、各种观点的“集散地”。大量的信息无论真假,一旦形成负面的网络舆情,就会具有很强的危害性,给个人乃至军队、国家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危及正常的军队管理秩序,损害军人形象,危害军事安全,影响重大军事行动,动摇群众对我军的信赖,影响军政军民关系等。在新媒体环境中,网络舆情来势凶猛,煽动性强,在互联网上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言论洪流,极大地冲击了网民的思想观念,引起非理性、情绪化的舆论走势,由此造成的危害在短期内是无法根本消除的。

三、基于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涉军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习近平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国的涉军网络舆情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国家和军队各级的高度重视,运舆情用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科学成果来指导涉军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升涉军网络舆情引导力,已成为我军打赢舆论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1.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统一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从内容到方法,对正面报道作出了清晰的表述和指导,他指出:“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正面宣传工作需要怎样做,他从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两个方面作出阐述,“做好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结合我国涉军网络舆情引导的现状,积极对外正面宣传部队建设和发展,主动进行议程设置,用好话语权,为我军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是搞好涉军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主流新闻媒体要把坚持正确的舆情导向摆在首位,无论是对军队的形式宣传还是成就宣传,无论是典型宣传还是主题宣传,都要力戒居高临下、形式刻板,而要实事求是,呈现完整清晰的事实和逻辑链条,切实深入到军队发展的进程中去,加强军史、国防建设、军人奉献精神、部队参与处理突发事件、非军事行动人道救援等正面宣传,反映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力量的壮大和官兵良好的军容风貌,发挥出正面宣传增强信心、凝聚共识、击碎谣言的作用,以激发全社会爱军、拥军的强大力量。同时,新闻媒体也要肩负起对军队进行舆论监督的使命,把握好舆论监督的时、效、度,引导公众正确、全面认识军队发展的状况。

2.坚持报道及时与建设自身相统一

在新的传播条件下,由于存在“两个社会舆论场”,即主流媒体舆论场和基于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而且在社交媒体时代,两者的张力越来越大,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空间甚至不断被挤压,导致主流媒体的信息发布速度往往落后于网络信息的生产传播速度,因此民间造谣与官方辟谣的“竞赛”在不断上演。在这种情况下,要正确引导涉军网络舆情,主流媒体必须抢占话语先机,坚持“第一时间”报道及时的原则。例如,在2016年11月12日,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的事件中,主流媒体高度重视、快速反应,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报道了这一事件的起因、经过,介绍了余旭的生平履历,避免了民间舆论的无端揣测和敌对势力对我军的借机抹黑,塑造了余旭为国献身的伟大形象,引起公众对军人的崇拜敬畏之情。与此同时,军队还要加强自身的建设管理,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通过打牢思想基础、规范官兵言行、强化军人荣誉感等措施,教育官兵谨言慎行,切实维护军队的形象和纪律。

3.坚持舆情监控与人才培养相统一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8月19日重要讲话中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这里强调的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探索创新涉军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方式,占领舆情引导的制高点。针对涉军网络舆情问题,要健立舆情监控预警机制,成立专门机构,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分析研判,及时掌握网络舆论动态,作出科学评估,并根据轻重程度把舆情分为不同的等级,视情发布预警信息,建立起相应的预警研判系统,及时控制舆情走向。如今,美、日、俄等西方大国都在加紧网络媒体部队的建设,美军着力打造了掌控信息传播的核心机构——国防媒体局,而我军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网络舆论应对机制,也缺少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将网络舆情监控预警机制与加强我军网络舆情引导人才的培养相结合势在必行。我军要培养一批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新闻传播理论、心理服务知识的高水平复合人才,建设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同时要在各个网络媒介平台上设立一批军事方面的意见领袖,培养其成为“网络大V”,当舆情发生时,他们能够第一时间对官方信息进行正面解读,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和理性思考涉军问题。

习近平新闻舆论观是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基础,内涵丰富、意蕴深远,高屋建瓴、务实创新,是新的历史阶段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思想指南,也是涉军网络舆情引导的理论遵循。在当今新兴媒体快速发展、新闻价值多元化、新闻传播环境日益复杂的形势下,涉军网络舆情以其敏感性、政治性、煽动性的特点对军队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涉军舆情引导的效应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领导和国家的安全稳定,因此在全面分析涉军网络舆情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闻舆论观来指导涉军舆情引导工作是提高涉军网络舆情引导力的根本要求,对此文章提出了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统一、坚持报道及时与建设自身相统一、坚持舆情监控与人才培养相统一的“三个统一”引导策略,为我军打赢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坚战建言献策。

[1]朱国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新华出版社2015年版。

[2]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中宣部,教育部:《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4]孙志友,李大华:《新媒体时代涉军网络舆情的引导》,《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5]《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ome.china.com.cn/shitoutiao/2016-02-20/a988868.shtml2016年2月20日。

猜你喜欢

舆情军队舆论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舆情
舆情
舆情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五代后周的军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