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功能探析

2017-11-25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15期
关键词:进行批评错误党员

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充分弘扬,其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党建工作的得力武器。正是由于这个得力武器的应用,才使我党在紧要历史关头找准正确航向,促进了党的统一和团结,同时也获得了公众的尊重与认可,为社会建设保驾护航。只有以客观的态度面对他人的批评,才能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坚持自我批评则能够针对自我思想意识变化作出反思。在党的发展建设中,只有客观、理性地对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形成更有指导价值的发展理论并对组织发展起良好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促进党的稳定发展,强化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党内生活更加纯洁。

一、教育功能

1.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洗尘作用

毛泽东曾经指出∶“房间必须经常打扫,不然就会被灰尘所覆盖。脸要经常洗才不会灰尘满面。共产党员的思想也需要打扫和洗涤,否则也会沾满灰尘。”所谓“打扫和洗涤”,形象的指出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揭示其所具备的教育功能。对于不正确的思想以及某些有失偏颇的行为,在开始产生或出现时,“晨钟暮鼓、当头一棒”能促使错误终止在初期;而在已经造成错误还没有形成违法违纪的时候,“一语中的、鞭辟入里”的批评能有效地改变状况,及时纠错,从而阻止所造成不良影响的延伸。由此可见,批评与自我批评能使人清醒地认识到对与错,消除出现不正确思想的源头,在政党和个人剖析自身缺点的过程中改正自己,及时回到正确的人生轨道。

2.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教育作用

首先,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促使教育内化。一般情况下,党内所进行的反腐倡廉教育是组织行为,其作用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但却存在着表面上进行教育,而实际上发生腐败的问题,更存在着无视党内教育的状况。究其缘由,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教育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和深刻。换言之,教育还没有被内化,而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将教育对内转化为信念,对外落实到行为,从而取得显著的成效。

其次,还需要看到其深刻的引导价值。这是一种更有实际效力的约束形式,它的针对性更加明显,能够直接针对问题本质找到其根源,并通过与错误思想的辩论和较量,产生触及灵魂的震撼力,以期实现更深刻的教育目的。从实施过程来看,客观、真实的批评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转化,进而形成自我批评形式,使被教育者受到感染,并主动去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从而实现教育成果的内化与转化,从思想上真正找到问题的产生根源并解决,真正形成自觉自律的自主行动。

最后,从特定教育价值而言,批评与自我批评具有科学的教育方式,其中涵盖了互相教育和自我教育两项因素。其教育作用的最显著表现就是,对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或者学习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不正确的思想或者行为进行劝谏,促使人们在接受建议的同时进行自我反省,从而及时改正自身的不良倾向,同时也提醒周围的人殷鉴不远。此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教育功能,还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渗透到各个方面的相关建设过程当中。例如,上世纪40年代的整风运动和当代我党开展的先进性教育,这些都是具有典型性的成功案例。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时,要能够进行思想理论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对具有错误倾向的思想进行批评。由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就能够显著提升。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列主义应用于发展实践的有力武器,能够帮助党员剔除不良习气,保证党的队伍具备优良作风。

二、认识和评价功能

1.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认识作用

马克思主义提出,要以动态眼光去认识外部环境,并以前瞻性观点去改造环境。要实现以上要求,根本因素在于进一步提高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一般来说,主、客观意识间可能存在着一定出入,只有适时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才能避免思想上的错误认知,改变主体认知的局限性。此外,还需要认识到,只有观点正确,才能获得实践基础,才能由浅入深的从事革命斗争,改变发展实践中的片面认识,才能一步步接近真理。科学的真理的学说体系,不畏惧任何的批评甚至诋毁,也不是任何批评就能打倒的。中国共产党亦是不畏惧批评,也是批评不倒的。只有在客观的实践中,加以分析和研究,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评价作用

毛泽东曾指出,运用唯物辩证法是指导党的工作的重要原则,其核心主旨在于对立统一。在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也需要引入辩证法,无论是对待他人还是对待自己,都需要公平公正地做出评价,并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论证,不能主观地以己度人,在党组织工作中也要注意这一点。对于党,主要表现于党的一部分功过是非、荣辱利弊等方面。例如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极大地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并在此基础之上客观地批评了党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毛泽东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这些都体现出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性和指导性。同样,对于自我批评也是如此,能够做到善于剖析自己,对自己在学习或工作过程中以及思想修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深刻反省并严于律己,就是对自己做出的最好评价。实事求是地让他人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三、监督功能

1.强化监督

批评与自我批评方式能够有效规范党员行为,强化党内监督作用。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形式。通过检查、评价、举报、处置等形式对监督客体形成警示、震慑、纠正、指导作用,以监督其遵守党的纪律,并形成良好的行为约束力。党的纪律是严明的铁的纪律,有明确的约束作用;同样,批评与自我批评亦拥有约束的功能。如果违背组织规范,则应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或者主动进行反省,以免偏离正确轨道。这种约束作用若能发挥得好,就能使党员更加主动地接受规范约束。

2.落实党员监督权

如果不能将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到实处,那么监督作用就无法真正发挥。监督权是共产党员具备的基本权利,每一名党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对党务活动进行监督。党员应该积极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和善于对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存在的不良思想行为及时提醒、制止;对于营私舞弊、滥用职权、收受贿赂、贪污腐败等问题进行揭露和批评。对于各类违法、违规案件进行揭发,从而强化监督权的真正落实,促使权利运行更加规范有序。只有党员主动约束自身行为,时刻保持清廉理性,才能不越雷池,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3.相互监督和自我监督

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党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言之无罪,闻之足戒”、反躬自省的态度,实质就是相互监督和自我监督。从心理活动方面来说,对别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议或批评,具有威慑的作用,因为被批评了的人清楚自己的错误,被批评会产生畏惧的心态,这样就能够预防和减少不正确的思想或行为的再次发生。对于自我批评,首要的是批评自身存在的问题与错误,也就是对自身进行监督,通过反思、自律来纠错。而我们党的自我批评还包括来自外界的监督。通过广大党员的监督批评,有利于及时发现工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纠正,能够增进为人民服务的效率,从而使各级政策得到真正监督和落实,促进权利监督作用的发挥。

四、团结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之所以进行批评是为了实现和谐与团结,体现出党的强大向心力。党内批评有利于帮助党员进步。如果拒绝接受批评,也就将进步拒之门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是为了凝心聚力,使党的建设步伐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彰显团结作用。毛泽东曾强调我们要坚持“从团结同志出发,对其不足和错误提出认真的批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他们团结在一起。”对于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错误的同志,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准时机对其错误做出客观批评,以帮助其改正错误,提高自身修养,时刻与党的步调保持一致。

1957年,毛泽东针对内部矛盾作出专门指示,对社会矛盾进行分类和性质划分,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党的历史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的主要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作风,首先,需要有正确的开展方向和方法。“我们找到了一个公式:团结—批评—团结;就是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犯了错误的同志必须进行批评,不能降低要求。这一切须以团结为立足点与最终目的,通过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实现新的团结。其次,党组织在各方面达到的团结统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持续地同反驳与抵制我们党的正确方针、政策与路线的种种不良倾向作斗争,并不断地完善党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实现的。最后,党的内部团结,是在与党的纲领、政策、方针、路线、理论基础以及为人民服务宗旨保持高度一致的条件下,各个党组织之间、同志之间的和谐与团结。如果某些党组织或者个人的行为偏离甚至违反了党的原则时,会导致和谐状态的失衡,这种局部的破坏就会影响到整个党内和谐,只有坚持客观到位的批评,才能增加党的凝聚力。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是民主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在党内民主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整体积极因素,充分尊重党员权利,推进党建工作的公开透明度,为党内民主建设营造更健康的发展环境。批评与自我批评关系到党组织生活质量,因此广大党员需要对此有理性认识,在发挥党员权利同时,积极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使党建环境更加规范,构建更和谐的民主氛围。

敢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能够对党的建设中出现的各项问题、不良情绪等有所觉察和揭露,才能使党的建设在关键时刻不偏离正确航向,维护党的统一和发展,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由此可见,党的发展历史与批评和自我批评紧密融合,进而形成组织的自我净化和完善功能,有利于进一步自我提高。敢于批评,证明我们有力量;勇于批评,证明我们在提高;善于批评,证明我们在成熟。在未来党建工作中,需要继续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积极作用,发挥治党治国的优秀智慧,着力促进“四个全面”建设,以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为动力,不断探索和发愤图强,为建设国富民强的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1]郭大伟,赵晶:《毛泽东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七大作用》,《广播电视大学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猜你喜欢

进行批评错误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新语
在错误中成长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特朗普称前助理是“狗”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党员可以委托他人办理组织关系转移吗?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把握批评的“适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