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敦煌古典舞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舞姿古典舞壁画

王 珍

艺术借鉴

走进敦煌古典舞

王 珍

敦煌壁画,从佛教史的角度来看,代表佛教内部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教义;从历史的角度看,是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等在社会物质生活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敦煌古典舞是受敦煌壁画的启发,根据窟中的壁画形象所发掘和创造出来的,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神学特征。

敦煌壁画 佛教 敦煌古典舞

一、创作背景和文化特点

(一)创作背景

敦煌舞是当代舞到工作者受到敦煌月舞壁画的灵感启发,依据壁画舞姿“复活”和创作出来的一个新舞种。20世纪70年代,甘肃省歌舞团的主创人员在古丝绸之路和敦煌莫高窟采集素材、寻找灵感,在1979年成功推出了具有鲜明敦煌艺术特色的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随着《丝路花雨》的编创和成功推出,敦煌舞的概念和名称由此逐渐形成。

敦煌古典舞是依据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舞姿所创作的,舞蹈形象特征独具特点,敦煌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背景和壁画所展现的舞姿特征,决定了敦煌舞具有西域文化、中原文化、敦煌地方区域的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如:反弹琵琶舞姿取取自莫高窟唐代112窟经变图中的伎乐舞姿,还有148窟的盛唐飞天,220窟的初唐经变图中的胡旋舞,等。

(二)文化特点

敦煌壁画艺术是属于佛教艺术的,佛教艺术是以建筑、雕塑、绘画等手段来表达佛教义理的一种手段,敦煌绘画艺术在手佛教义理制约的同时,敦煌学家更强调佛教艺术具有反映现实的特性,佛家艺术大师们就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物质世界形象,运用形象思维成功的创造了石窟里的异化世界。具有浓厚的古代宗教气息。

“古建筑艺术学家萧默先生和敦煌壁画乐器的研究者庄壮、郑汝中等人,都以充分的考证说明,敦煌壁画中的古代建筑和古代乐器都是真实、客观存在的,和历史文物的考证与文献的记录吻合,能够相互印证。”①

在汉唐等历史时期,敦煌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因此成为连通欧亚大陆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和重要枢纽,多民族的经济、文化和宗教、艺术在这里交流、交汇、融合,促进了敦煌经济的繁荣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敦煌文化特色。

二、敦煌古典舞的形态和特点

敦煌古典舞的舞姿造型以敦煌壁画经中的伎乐菩萨和舞伎形象为主,舞蹈基调非常典雅徐缓,姿态端庄优美,神情安详沉静,神态细腻而柔美。敦煌舞蹈的静态舞姿和流动连接都具有曲线美,有很强的曲线韵律感,其韵律特点受莫高窟佛教壁画的影响较大,更多体现了深沉和虔敬。

敦煌古典舞的音乐体现了浓郁的佛教特点,与佛教音乐相似,其动作主要以S形三道弯的韵律贯穿始终,舞姿造型颇多,S形的美感表现出圆的规律和拧、倾、斜、曲的韵律。如:坐胯半蹲旁点地的典型S曲线。敦煌古典舞的动作、形态是根据敦煌壁画所提炼、编创出来的。如:勾脚吸腿转、绷脚盘腿转,双脱手、单脱手、平托手都是来自敦煌壁画上的舞姿。

三、敦煌古典舞训练

(一)元素训练

(1)呼吸和眼神:深沉的呼吸特点形成敦煌舞的特殊韵律,丰富的眼神能揭示不同性格不同情绪的心理状态,两者紧密结合是敦煌舞的重要元素之一。

呼吸:呼吸有慢速和快速的;深沉和慢速的呼吸;快速地呼吸。眼神:端庄温婉的眼神和活泼跳跃的眼神。а慢速的端庄的眼神:从平视到正上方;从平视到侧视;从下环视到上斜视;从上环视到下环视。b快速跳跃的:分下斜、上斜和侧视。

(2)肋、胯、膝练习:身躯呈S形三道弯是敦煌舞姿鲜明的特征,它主要由移动肋、胯、膝而形成,这也是掌握敦煌风格的重要元素之一。

三部位动作分解:肋左右移动(弧线的,平移的);胯左右移动(松垮,立胯);膝盖左右转动。

(3)肢体曲线:肢体的多弯是在S形三道弯基础上的发展,它分为柔和的曲线、直角的曲线,以及大曲线、多道弯曲线等,它通过全身关节的活动而形成,是敦煌舞风格的重要元素之一。

六种曲线:①柔和的小曲线;②直角曲线;③四道弯(抬胯、低头);④五道弯(歪头);⑤大曲线;⑥拧身曲线。

(二)基本动作训练

(1)手姿17种:丰富多样的手姿和垂扬俯仰的动作变化是敦煌舞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七种手势:合掌式、抱拳式、捧托式、对三指、荷花式一、荷花式二、吹奏式、抱笙式、三指对腕、佛手对腕、弯三执、翘三指、开三指、兰花式、鹿角式、垂手式、平托式。

(2)手的基本位置十三种:上合掌、下合掌、双平托、斜托掌、推托掌、双立掌、提腕送掌、侧托按掌、提腕摊掌、托立掌、翻立掌、击鼓式、反弹式。

(3)双脚的五个位置:一位脚(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二位脚(一脚为重心另一脚虚站,膝盖靠拢,坐胯)、三位脚(一脚为重心,另一脚半脚尖在斜前方出脚戳地,向斜后方出胯)、四位脚(一脚为重心,另一脚后踏,膝盖外开,向侧前方出胯)、五位脚(一脚为重心,另一脚立足尖、绷脚、提胯,上身前倾)。

(4)腰的柔韧练习:柔软的腰肢和全身关节的灵活是体现敦煌舞曲线美所必备的能力。

(5)腿的柔韧与控制:是敦煌舞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腿的各种造型练习训练腿的控制能力,可以更加完美的体现敦煌舞风貌。

腿的八种造型:前斜腿:勾脚膝略弯;反击腿:勾脚关胯后提腿;侧式关抬腿;勾脚后盘腿;盘手朝天蹬(主力腿直);盘肘侧后腿(主力腿弯)射燕斜后腿;侧吸腿(勾脚膝外开,主力腿弯)。

(6)旋转练习:分别为原地点步转、晃身转、翻手翻身转、原地端腿转、原地仰身转、菩萨式捻转、旁腿变姿转、五位变姿转、行进半蹲靠腿转、行进直立靠腿转。

(7)步伐组合:步法十种练习:不同节奏不同速度的步伐 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有着不同的神情和气质。十种步法:慢步、平步、点步、戳步、小斜步、大斜步、横靠步、横踏步、横碎步、小快步。

(三)性格组合训练:性格组合是以舞蹈的外部动作与任务的心理动作相结合为目的的练习,训练学生能准确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塑造不同人物性格和不同气质风度的能力。这里介绍的几个性格组合是根据敦煌壁画中所含的不同人物形象,运用前面展示的基本动作而创编的,思维菩萨,端庄秀丽,善良慈祥,气度非凡。

(1)舞绸伎乐:飘逸优美、洒脱超俗,像五彩的云、像绚丽的霞。敦煌舞的绸带组合的舞蹈形象主要来自于敦煌壁画中的菩萨、天宫伎乐的舞蹈形象。

(2)莲花童子:天真活泼、稚嫩娇憨;舞蹈形象来自于壁画中的童子形象。

(3)飞天:壁画飞天似天衣飞扬、满壁风动,飞天女神则表现在云彩之中,奏乐散花、飞舞翱翔。

(4)武伎组合:与阳刚奔放为一体的舞蹈菩萨。

(5)敦煌组合:一、舞绸组合 二、手姿臂姿组合 三、单脚的训练组合 四、腰的训练组合 五、琵琶训练组合。

“身韵学派强调在戏曲舞蹈中,对历史舞蹈‘活’的遗存进行提炼与发展;汉唐舞学派强调对历史舞蹈形象的重现;敦煌舞派则强调敦煌壁画舞蹈姿态的呈现。”②敦煌舞属于中国古典舞的范畴之内,是表达中国思想意识、风土人情、审美特征的吉祥、美好的化身;它的“三道弯”的舞姿美、动态的S形美、空灵善化的宗教神态美和动作连接与连接的圆曲之美得到了统一的体现;它二元一体的风格性训练是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①贺燕云.煌舞蹈训练与表演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111.

②贺燕云.敦煌舞蹈训练与表演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111.

[1]贺燕云.敦煌舞蹈训练与表演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高金荣.敦煌舞蹈教学视频[Z].

[3]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李婷婷.敦煌舞中的“三道弯”艺术形式[J].甘肃教育,2006(06).

(作者单位:滨州学院)

猜你喜欢

舞姿古典舞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浅析当前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困境及对策
看看,春的舞姿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浅析古典舞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和演变
石头也会舞
“飞蛾”修复壁画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