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语言学家语言学史料

吴 娜

试论中国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吴 娜

口述历史作为研究方法起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已被广泛用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但在语言学史研究中鲜有作品。美国语言学博伊德·戴维斯(Boyd Davis)等人于1980年编的《第一人称自述》和国内学者张宜2012年出版的《历史的旁白-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口述实录》都是口述历史应用于语言学史的结晶。本文拟基于张宜口述实录,通过分析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对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态度,探究中国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口述历史 语言学史 现状 发展趋势

一、前言

历史学家唐诺·里奇(Donald Richie)指出的口述历史的实质是提取和保存历史。(唐诺•里奇,2006: 6)随着时代的改变,提取和保存历史的手段也在不断变化,物传、言传、文传、音传、像传,而口述历史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

现代口述历史作为一种独立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诞生于美国,第一个倡导者是美国史学家阿兰·内文斯(Allan Nevins)。此后呈辐射式发展,六七十年代在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发展起来,并在八九十年代蔓延到世界各地。中国最早推行口述历史的是唐德刚,而近些年公众人物崔永元的参与让更多人关注到口述历史。但目前中国的口述历史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成熟,而且大多数作品主要集中于对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回顾。

口述历史应用于语言学史是跨学科多元化发展的结果,为语言学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美国语言学博伊德·戴维斯(Boyd Davis)等人于1980年编的《第一人称自述》是口述历史在语言学史领域最早的尝试,而国内学者张宜2012年出版的《历史的旁白-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口述实录》弥补了中国在这方面的空缺。本文拟基于张宜口述实录,通过分析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对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态度,探究中国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口述历史与口述史料

有学者认为口述历史等同于口述史料,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曾说过:“口述历史并不是一个人讲、一个人记的历史,而是口述史料。”(唐德刚,2008:19)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口述史料仅仅是提供研究历史的素材,而口述历史则是研究历史后的成果,而成果往往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而非将材料罗列起来。博伊德·戴维斯等编的《第一人称自述》以及张宜的《历史的旁白—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口述实录》算作是一个口述史料,而张宜的博士论文《中国当代语言学的口述档案研究》以及2011年出版的《中国当代语言学的口述历史》则相当于口述历史,其中包含了整体和个案的分析。研究问题不同,学者对口述史料的关注重点也是不同的。

三、中国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现状

从《第一人称自述》到《历史的旁白—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口述实录》,口述史料形成的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两份口述史料在问题的设置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基于语言学家的个人背景,以及对学术上的一些建议,而不同是张宜增加了中国语言学家们对口述历史的态度这个问题。

大多数的中国语言学家对口述历史的态度是赞同的,认为口述历史在语言学史研究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值得尝试。但语言学史口述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陆俭明(张宜,2012:277)在谈及口述历史时表示:“研究语言学史不行。你作为了解情况,做一个《访谈录》可以。作为语言学史的研究应该非常严谨,要有依据。受访者有些东西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每个人谈的东西都很难作为依据,而只能作为参考。”当然这种质疑也反映出了口述历史的最大的问题-可信度。唐诺•里奇在评述口述历史时也坦承道:“口述历史和其他学科的研究资料一样,有可信的,也有不可信的。没有任何一种资料是绝对可以信赖的,任何资料都需要用其他资料加以比对。”(Donald,2006:10) 而对于史料的可信度的检验,史学家提出了“内证”和“外证”两种解决方法。

口述历史看重的并非对口述史料的一个梳理,而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如唐作藩(张宜,2012:73)表示口述历史是一个个新的课题,但不能单纯凭口述,还要结合文献再进行评价分析。口述历史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但它不同于新闻采访,人物传记等,它是访谈者和受访者就某一领域内的话题进行的访谈,而不是受访者单方面的随意叙述,或对访谈者临时发问、即兴插话的回应。而后采访者要对口述史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

目前国内从事口述历史的人很少,但口述研究需要一个延续,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张宜(张宜,2012:384)在与游汝杰的访谈中,她也提及到了口述史的延续性问题,她指出口述历史做一批可能还不够,要陆续地去做。

尽管口述历史的研究有诸多的问题,但是它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钱军(钱军,2003: 548)在探讨语言学史学应该怎么做的时提到:“语言学史对影响的研究应该适可而止。谁影响了谁,谁最先提出某一思想,谁的影响最大,诸如此类的研究工作量极大。”口述历史为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了可能。潘悟云(张宜,2012:431)在受访时就提到非常后悔没能将其导师吴文祺先生的很多思想通过口述方式记录下来。

四、中国语言学史口述研究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已经产生了各种类型的个人档案,如出生档案、户籍档案、学籍档案、工作档案等等,而这些记录着个人生活的点滴。陈墨提出了人类个人记忆库这一新概念。“人类个体记忆库,是指我们必须自觉地通过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方式搜寻、汇集、记录、整理、保藏人类个体的人生记忆,并逐步建立相应的人类个体记忆档案系统,为人类的自我认知及相关科学研究积累基础数据及信息资源。”(陈墨,2012:85)现代记录手段的多样性决定了口述历史发展的趋势将会形成人类个体记忆库。而对于口述历史这一以人作为出发点的研究,一定会在未来用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对人记录,对历史的探究。

在语言学研究中,公开课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源,而作为学术会议后的成果-期刊杂志,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些成果还不能覆盖学术研究的方方面面,因此在“人类个体记忆库”完全被建立之前,人们不会停止口述历史的脚步。

五、结语

口述历史作为史学研究方法之一,以其细致、精确为学者称赞。而口述历史运用到语言学史的研究中,更是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开创了新思路。而口述实录作为口述历史的成果之一,在一个娱乐化的今天,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需求,改善了人们对语言学史枯燥的印象。

本文通过对张宜口述实录钟语言学家对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态度的分析,总结出了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如可信度、口述历史与口述史料的差别、延续性问题。同时对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旨在使口述历史更好地运用到语言学史研究中。

[1]Davis, B. H. 1980. First Person Singular Ⅰ[C].Amesterdam/ John Benjamins B. V.

[2][美]唐诺·里奇(Donald, Ritchie).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第二版)[M].王芝芝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3]陈墨.口述历史:个人记忆与人类个体记忆库[J].当代电影,2012(11):85~94.

[4]钱军.语言学史学:问题与思考-以语言学史学对雅柯布森与索绪尔关系的研究为例[A]钱军.语言学-中国与世界同步[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491~503.

[5]唐德刚.文学与口述历史[A].史学与红学[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张宜.中国当代语言学的口述历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7]张宜.历史的旁白—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口述实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本文系大连外国语大学2016年度研究生创新项目“论语言学史口述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项目编号:YJSCX2016-0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吴娜(1991-),女,满族,辽宁营口人,大连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史。

猜你喜欢

语言学家语言学史料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史料二则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影响
The Roles of a Linguist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