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2017-11-24

护理研究 2017年33期
关键词:屈服维度医学

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吴小钦,欧玉兰

[目的]调查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医学应对方式的现状及相关性,为冠心病病人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慢性病病人风险感知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对255例冠心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总分为38.69分±7.63分,面对得分为17.34分±2.54分,回避得分为16.63分±2.84分,屈服得分为10.04分±2.12分。风险感知量表经济风险维度与回避、屈服呈正相关(P<0.05),风险感知总分、社会心理风险与屈服呈正相关(P<0.05),经济风险和社会心理风险是影响病人采取消极应对的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与医学应对方式相关,临床护理工作者可结合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特点,为冠心病病人提供个性化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

冠心病;风险感知;医学应对方式;经济风险;社会心理风险;相关性

冠心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致死性疾病[1]。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经常面临各种风险,从而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问题和心理干预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医学应对方式是个体为应对内外部各种应激所作出的不断变化的心理和认知,是影响健康和心理应激的中间变量[2]。有研表明,风险感知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并且对疾病的发展、转归和临床结局有着重大影响[3]。故本研究旨在调查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与医学应对行为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对冠心病病人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6年9月—11月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冠心病病人255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CHD)诊断标准;②年龄≥35岁;③患病时间≥3年;④心力衰竭分级(NYHA)为Ⅱ级~Ⅲ级;⑤无精神及心理疾病,意识清楚(简易心智问卷[4]得分>8分),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⑥自愿参与本研究,家属及病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者;②伴有严重的心、脑、肺疾病;③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口、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工作状况、病程、费用类型。

1.2.1.2 慢性病病人风险感知问卷 由方蕾[5]编制而成,包括经济风险(4个条目)、身体诊疗风险(5个条目)、社会心理风险(3个条目)3个维度和12个条目。各条目采取Likert 5级评分法,5分为非常担心,4分为担心,3分为一般,2分为不担心,1分为非常不担心,总分60分,得分越高,风险感知越大。该问卷 Cronbach’s α系数为 0.884,本研究中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65以上。

1.2.1.3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 由沈晓红等[6]翻译并修订而成,包括面对(8个条目)、回避(7个条目)、屈服(5个条目)3个维度,共20个条目,各分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69,0.60,0.76。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其中8个条目负向计分,某个应对方式得分越高,表明个体面对应激时越趋向于采用此种应对行为。

1.2.2 资料收集方法 发放问卷前说明本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征得病人同意后,发放问卷,收回并保存。要求在20 min内完成全部问卷。共发放问卷268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有效回收率为95.1%。

2 结果

2.1 冠心病病人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冠心病病人的一般资料(n=255)

项目例数性别 男160 女95年龄 36岁~20 46岁~50 56岁~55 >65岁130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140 高中或中专80 专科及以上35户口 城市140 农村115 婚姻状况 已婚250 丧偶5月收入 <1000元105 1000元~60 3000元~75 ≥5000元15工作状况 在职40 无业95 退休120 病程 <5年135 5年~55 10年~40 ≥20年25费用类型 农村合作医疗125 社会医疗保险130

2.2 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与医学应对方式评分(见表2、表3)

表2 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得分情况(n=255) 分

表3 冠心病病人医学应对方式评分与常模[11]比较 分

2.3 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见表4)

表4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总分及各维度与医学应对方式各维度相关性(r值)

项目经济风险社会心理风险身体诊疗风险风险感知总分面对0.124 -0.0500.0160.161回避0.2071)-0.0550.0890.118屈服0.2201) 0.2261)0.104 0.2151) 1)P<0.05。

2.4 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与医学应对方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的3个维度为自变量,以医学应方式为3个维度(面对、屈服、回避)为应变量,检验水准为0.05。结果显示,经济风险和社会心理风险是影响病人采取消极应对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详见表5。

表5 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与医学应对方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对冠心病病人来说,疾病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应激源,再加上疾病对病人生活质量、家庭和社会功能造成的影响,对病人的身心产生双重打击。研究发现,应对与应对方式是个体对心理应激及健康适应有着决定性和保护性的中间变量,也就是说它能调节病人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中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而不同的应对策略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状况,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7]。因此,引导病人采取积极的应对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3.1 冠心病病人医学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 相关研究表明,面对是对应激事件采取积极态度,有助于病人身心健康,回避是对应激事件的一种漠视或淡化,而屈服则是对应激事件消极反应,不利于身心健康,反而会加重心理负担[8-10]。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医学应对方式各维度与常模[11]比较,面对维度评分低于常模,回避和屈服维度评分则高于常模,说明冠心病病人在面对疾病这一应激事件时,更趋向于采取回避和屈服的方式,与胡荣等[12]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与冠心病发病率随年龄逐年增长有关,且其症状比较隐匿,在发病时才有胸闷、胸痛等典型症状,病人不易察觉,故对其缺乏重视;其次,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终身疾病,即使通过介入治疗有效,还需长期服药,这对病人的家庭和心理产生沉重负担,易使病人出现厌倦情绪,产生回避、屈服心理。再次,随着病人年龄增长及病程的延长,面对疾病这一应激,寻求解决的方式和态度也愈趋成熟,因而易采取回避、屈服等应对行为。最后,空巢老人因缺乏社会支持与家庭关爱,孤独感较重,故易对疾病产生听之任之的心理。

3.2 冠心病病人回避维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济风险是病人采取回避应对的影响因素。经济风险越高,病人面对疾病的可能性越低。这可能与家庭经济收入、疾病时间长而产生巨额医疗费用有关。因此,要求从政府和医院、社区、个人3个方面入手。政府和医疗机构方面,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医保报销体制,推动并建立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模式;医院则合理诊治,不过度医疗。社区方面应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并加强与大医院间的合作,将优质医疗资源引进社区,培养全科医生和专科护士。基层做好“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加强对社区人员健康教育,做好健康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作用。个人层面则应加强疾病认知,做好疾病自我管理,提升个人健康素养。

3.3 冠心病病人屈服维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屈服是对应激事件的一种消极反应,会加重病人身心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屈服与社会心理风险呈正相关。病人对社会心理风险感知越高,其应对疾病的态度越趋向于屈服。究其原因可能与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从而对疾病的防治产生偏差,再加上病情反复发作,产生听天由命的心理。其次,受试者多次住院,心理负担重,不愿与家庭成员及亲戚朋友谈论病情。而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应对应激的中介变量,病人从家庭、亲戚朋友中得到的社会支持越高,不仅能改善病人的负性情绪,更能提高病人的应对能力[13]。提示在冠心病病人的管理中,家属应给予更多的家庭关怀,鼓励病人参加社会活动;在临床工作中,则应加强疾病知识宣教,提高病人认知水平,更多关注病人心理状况,教会病人自我心理疏导技能,学会自我调适,从而提高病人心理韧性。

综上所述,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与医学应对方式相关,经济风险和社会心理风险是影响病人采取消极应对的一个关键性影响因素。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应充分了解病人风险感知来源,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减轻病人心理负担,提高病人积极应对的水平,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结局。

[1] Mendis S,Puska P,Norrving B.Global atla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1:1.

[2] 黄琼,周慧玲,梁玲毓,等.工伤康复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和心理状况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5):458-461.

[3] 李曼,李新辉,林陶玉,等.冠心病住院病人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3A):817-820.

[4] Eissa A,Andrew MJ,Baker RA.Postoperative confusion assessed with the 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J].ANZ J Surg,2003,73(9):697-700.

[5] 方蕾.慢性病病人风险感知问卷的编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5:1.

[6] 沈晓红,姜乾金.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701例测试报告[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18-20.

[7] 原志芳,柴倩文,金奕,等.首发脑卒中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210-215.

[8] 黄海,杜大勇,李运田,等.应对方式对60例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9):2455-2470.

[9] Faisal-Cury A,Savoia MG,Menezes PR.Coping style and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during pregnancy in aprivate setting sample[J].Spanish J Psychol,2012,15(1):295-305.

[10] 栾海丽,孙国珍,邵筱敏,等.早发冠心病病人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4,11(10A):4144-4145.

[11] 李曼.冠心病住院患者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5:6.

[12] 胡荣,姜小鹰,郑翠红,等.老年冠心病病人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7A):1810-1812.

[13] 周春兰,仝慧茹,李文姬,等.乳腺癌病人社会支持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A):21-24.

2017-03-29;

2017-10-19)

(本文编辑 苏琳)

Correlationbetweenriskperceptionandmedicalcopingstylesin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

WuXiaoqin,OuYulan

(Nursing College,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unan 421001 China)

R473.54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33.040

1009-6493(2017)33-4305-03

吴小钦,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421001,南华大学护理学院;欧玉兰(通讯作者)单位:421001,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信息吴小钦,欧玉兰.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护理研究,2017,31(33):4305-4307.

猜你喜欢

屈服维度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牙被拔光也不屈服的史良大律师秘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The Classic Lines of A Love so Beautiful
百折不挠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