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伤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7-11-24,,

护理研究 2017年33期
关键词:护师暴力行为精神科

,,

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伤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邹桂元,卢庆华,滕伟钰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伤害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1月—2016年9月上报至护理部遭受精神疾病病人暴力伤害护理人员的档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暴力伤害行为106起,共140名护士遭到暴力伤害。男护士、年龄<40岁、护士及护师职称、工作年限≤5年的精神科护士更易遭受暴力伤害;年龄<40岁、住院时间<7 d、精神分裂症病人更易发生暴力伤害行为。[结论]精神科护士遭遇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较高,对精神科护士进行针对性暴力行为应对技能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有助于减少暴力伤害行为发生,维护护士身心健康。

精神科;护士;暴力伤害;心理健康;危险因素

精神科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行业,精神科护士服务对象多是具有丰富精神症状的特殊病人群体,其具有易冲动、动作迅速、攻击性强、危害性大和难控制的特点,精神科护士受到暴力伤害在所难免。精神病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约为一般人群的10倍,而受攻击的对象中,精神科护士所占的比例最高[1]。本研究统计我院2013年1月—2016年9月护理人员遭受精神疾病病人暴力袭击的相关数据,分别从精神疾病病人及护士角度探讨暴力伤害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应性实施保护性护理对策,从而减少精神疾病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伤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9月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遭受精神疾病病人暴力伤害的14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7名,女63名;年龄21岁~60岁(31.93岁±7.94岁);工作年限0.5年~39.0年;护士30名,护师72名,主管护师36名,副主任护师2人。

1.2 研究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护理部收集2013年1月—2016年9月遭受精神疾病病人暴力伤害护理人员的档案资料,档案资料翔实、记录清晰完整,统计遭受暴力伤害精神科护士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及职称,暴力伤害行为发生时的情况(如受伤原因、攻击方式、班次、工作状态及是否与保护性约束有关)以及施暴者个人及疾病相关因素。暴力伤害强度分级:受暴力攻击强度依据Fottvell[2]三级分类法:Ⅰ级为未造成伤害,如打耳光、踹一脚;Ⅱ级为轻度躯体伤害,如拳打脚踢、拉头发、嘴咬、皮肤青紫等;Ⅲ级为严重躯体伤害,如眼充血、被咬出血、打落牙齿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行为情况 我院289名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伤害行为106起,合计140名(48.4%)精神科护士遭受到暴力伤害。见表1。

表1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情况分析(n=140)

项目人数(%)年龄 ≤30岁58(41.4) 31岁~61(43.6) 41岁~60岁21(15.0)职称 护士30(21.4) 护师72(51.4) 主管护师及以上38(27.2)工作年限 ≤5年60(42.9) 6年~35(25.0) >10年45(32.1)班次 白班93(66.4) 小夜班27(19.3) 大夜班20(14.3)

2.2 施暴病人相关情况 施暴病人106例。其中造成两人及以上暴力伤害结果的行为34起,占暴力伤害行为总数的32.1%。见表2。

表2施暴病人及其疾病相关情况(n=106)

项目例数(%)性别 男56(52.8) 女50(47.2)年龄 ≤18岁15(14.2) 19岁~38(35.8) 30岁~22(20.8) 40岁~17(16.0) ≥50岁14(13.2)住院时间 ≤7d64(60.4) 8d~24(22.6) ≥31d18(17.0)住院次数 1次53(50.0) 2次23(21.7) ≥3次30(28.3)诊断分类 精神分裂症50(47.2) 双向情感障碍27(25.5) 其他29(27.3)攻击行为原因 精神症状支配16(15.1) 冲动行为干预47(44.4) 护理治疗检查不配合43(40.5)

2.3 精神科护士暴力伤害强度分级 Ⅰ级伤害均未登记上报,Ⅱ级伤害74例(52.9%),Ⅲ级伤害66例(47.1%)。

3 讨论

3.1 护士遭受暴力伤害行为情况分析 暴力伤害是精神科护士职业生涯中不可回避的事实,暴力攻击行为给精神科护士带来沉重的躯体和精神伤害,严重损害其职业功能,同时影响病人自身的疾病康复和安全[1]。尽管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护士遭受暴力行为的报道数据不同,但均表明护士遭受暴力行为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重要的职业伤害问题,尤其是精神科护理领域[3]。在美国,40%的护士遭受躯体暴力,非躯体暴力形式高达70%[4]。耿淑霞等[5]研究发现,我国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为每人8.36次/年,其中言语谩骂、躯体攻击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精神科48.4%的护士遭受过躯体暴力伤害行为,高于国内外关于精神科护士暴力伤害发生率[6];32.1%的暴力伤害行为导致两名以上护士同时受到暴力伤害,一方面考虑病人自身疾病因素;另一方面护士自我警觉不足、护士协作意识淡薄可能也是潜在的原因。护士遭受暴力伤害程度均评估为Ⅱ级以上,且受伤部位及性质与已有研究基本一致[7]。轻度伤害会给护士本人带来沉重的精神心理负担,暴力伤害行为带给精神科护士的精神伤害远高于躯体痛苦。据调查,遭受暴力伤害的护士,会长时间伴随创伤后应激症状、恐惧、焦虑、自责以及羞耻感[8-11],导致幸福感降低,直接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因此,暴力伤害行为发生后管理者及领导应及时给予伤者精神安慰、物质补助,嘱其适度休息,必要时做好心理干预。而护理部及科室应对暴力伤害事件进行总结、讨论,吸取教训,积累经验,避免暴力伤害行为的再次发生。目前,精神科护士暴力伤害后续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这也势必会成为未来精神科领域研究的新课题。

3.2 遭受暴力伤害的护士资料分析 精神科人员个人特征是暴力伤害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年龄<40岁、护士及护师、工作年限≤5年的精神科护士受暴力伤害的可能性较大。男护士在临床中更易遭受暴力伤害,可能受我国传统文化“不打女性”思想影响,女性护士遭受暴力伤害的风险较低。护龄短、护士或护师易遭受暴力伤害,可能与工作经验不足、缺乏专业训练,沟通方式简单粗暴,暴力伤害应对知识不足有关。另外,护士或护师群体是目前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主力军,与病人的接触更普遍,遭受暴力伤害的风险更大。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经过自我保护培训,暴力伤害的发生率显著降低[12]。结合本研究来看,对男性、<40岁、护龄短、对暴力行为警觉不足的护士,进行持续的暴力行为应对培训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护理部应加大对低年龄护士、新进职工暴力行为预防及控制策略培训力度,将其纳入年度理论和操作考核计划。同时,针对不同层级的护士也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另一方面,提高护士危机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护士自我心理的调节,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中的暴力伤害。从受伤害的时间看,白天发生较多,这与李栓荣[13]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白天医疗及护理检查集中、接触管理病人较多、护理任务繁重以及病区封闭式管理有关。研究显示,密闭、拥挤、嘈杂的环境,容易诱导暴力事件的发生[14]。因此,为确保病人安全,房间床位数应适量,给予病人足够的个人空间。避免危险物品的流入,一旦发现危险物品,即便违背病人意愿也应立即收回保存。Kessler等[15]研究显示:积极的工作氛围显著降低暴力伤害行为的发生。必要继续教育、管理支持及复杂情景下人际问题的处理技巧有助于积极氛围的形成。

3.3 制造暴力伤害的病人资料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40岁,住院时间<7 d,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更易发生暴力伤害行为;60.4%的暴力伤害行为发生在入院7 d内,可能是由于新住院病人精神症状尚未得到控制、自知力差、面对陌生医院新环境感到焦虑、恐惧及早期精神症状较丰富有关。病人暴力伤害行为在性别方面无差异,这与耿淑霞等[5]研究报道中,男性病人是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不一致。精神科护士应掌握正确的防护知识,日常工作中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理。早发现是指护士应全面掌握科室病人的病情及心理活动,对有暴力倾向、暴力发作史的病人应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病人交接班。早识别是指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病情评估,善于辨别病人暴力行为发作前兆指证,如激动、大叫、紧握双拳、面露凶色、坐立不安等,能将病人前兆指证与暴力行为发作意图密切关联。Omérov等[16]研究认为,精神科护士识别更多的精神疾病病人暴力行为的预警信号,可以有效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早处理指的是一旦发现病人出现暴力行为前兆指证,应立即通知医生及值班人员,及时有效控制病人的精神症状,将暴力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3.4 暴力伤害行为原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暴力伤害行为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冲动行为干预、治疗护理检查不合作以及受精神症状支配。护士实施冲动行为干预及实施治疗、护理、检查时最容易受到暴力攻击,主要是因为急性期的精神病人多存在思维异常、情感不协调、行为异常症状,无或仅有部分自知力,否认患病、治疗及护理不配合。而当病人存在伤害自己、危及他人及破坏医疗秩序的风险时,依据精神卫生法要求,遵医嘱对其实施冲动行为干预,冲动干预时病人更易激惹,产生敌对情绪,导致暴力伤害行为的发生。治疗、护理、检查时发生的暴力伤害行为,多由于病人的需求未得到满足造成的,如对治疗、检查必要性认识不足,通讯需求未得到及时满足,病人间冲突处理不及时等。此外,护士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及人文关怀,也是诱发暴力伤害行为的原因之一。亲密的护患关系可以提高病人安全感,沟通时护士采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语言,充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了解病人内心想法,并给予病人一定的回应,并可预见性地与病人讨论暴力行为发生的结果,帮助其正确认识暴力伤害行为。另外,主动向病人解释治疗的过程及益处,鼓励病人参加工娱疗,均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受精神症状支配的暴力伤害行为多具有突发性,难以防范,也是护理人员常受到伤害的重要原因。

4 小结

精神科护理工作是一项高负荷、高风险的职业,其职业特殊性决定精神科护士随时有遭受暴力伤害的可能。为减少暴力行为带给精神科护士的伤害,一方面精神科护士应具备扎实精神科理论知识及业务能力,熟练掌握精神科暴力应对技能以及沟通技巧,不断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另一方面,医院管理者不能片面强调保护病人而忽略了对护士职业安全的保障,应给其提供更多的精神科暴力行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培训,降低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伤害的概率。

[1] Foster C,Bowers L,Nijman H.Aggressive behaviour on acute psychiatric wards:prevalence,severity and management[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7,58(2):140-149.

[2] Fottvell E.A study of violent behavior among patients in psychiatric hospitals[J].Br J psychiatry,1980,136(2):216.

[3] Flannery RB,LeVitre V,Rego S,etal.Characteristics of staff victims of psychiatric patient assaults:20-year analysis of the assaulted staff action program[J].Psychiatric Quarterly,2011,82(1):11-21.

[4] Spector PE,Zhou ZE,Che XX.Nurse exposure to physical and nonphysical violence,bullying,and sexual harassment:a quantitative review[J].Int J Nurs Stud,2014,51(1):72-84.

[5] 耿淑霞,安瑞,王惠娟.精神科医院护士遭受暴力行为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15-818.

[6] Chen WC,Hwu HG,Kung SM,etal.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workplace violence of health care workers in a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Taiwan[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2008,50(3):288-293.

[7] 钟耕坤.精神科护士暴力伤害相关情况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30-32.

[8] Jacobowitz W.PTSD in psychiatric nurses and other mental health provider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2013,34(11):787-795.

[9] Camuccio CA,Chambers M,Välimäki M,etal.Managing distressed and disturbed patients: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experienced by Italian nurses[J].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2012,19(9):807-815.

[10] Needham I,Abderhalden C,Halfens RJ,etal.Non-somatic effects of patient aggression on nurses: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5,49(3):283-296.

[11] Drach-Zahavy A,Goldblatt H,Granot M,etal.Control patients’ aggression in psychiatric settings[J].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2012,22(1):43-53.

[12] Farrell G,Cubit K.Nurses under threat:a comparison of content of 28 aggression management progra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Nursing,2005,14(1):44-53.

[13] 李栓荣.精神科护士受伤害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2):37-39.

[14] Virtanen M,Vahtera J,Batty GD,etal.Overcrowding in psychiatric wards and physical assaults on staff:data-linked longitudinal study[J].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1,198(2):49-155.

[15] Kessler SR,Spector PE,Chang CH,etal.Organizational violence and aggression:development of the three-factor violence climate survey[J].Work & Stress,2008,22(2):108-124.

[16] Omérov M,Edman G,Wistedt B.Violence and threats of violence within psychiatric care-a comparison of staff and patient experience of the same incident[J].Nordic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4,58(5):363-369.

2016-10-20;

2017-08-21)

(本文编辑 苏琳)

Analysisofriskfactorsofpsychiatricnursessufferingfromviolentinjury

ZouGuiyuan,LuQinghua,TengWeiyu

(Shandong Mental Health Center,Shandong 250000 China)

R473.74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33.019

1009-6493(2017)33-4249-03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5WS0259。

邹桂元,硕士研究生,单位:250000,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卢庆华(通讯作者)、滕伟钰单位:250000,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信息邹桂元,卢庆华,滕伟钰.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伤害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33):4249-4251.

猜你喜欢

护师暴力行为精神科
更 正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常州同批男女护生对临床男护师带教接受程度的调查
分层次管理对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所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