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积极应对的中介作用

2017-11-24孙敏

护理研究 2017年33期
关键词:弹性效能效应

,孙敏

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积极应对的中介作用

袁慧,孙慧敏

[目的]探索积极应对在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简易版(CD-RISC1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18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总分为(24.83±7.58)分,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44±0.63)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92±0.51)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27±0.48)分;心理弹性得分与自我效能感及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对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通过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影响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中介效应量达33.60%。[结论]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的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其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密切相关,积极应对在照顾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老年痴呆;照顾者;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中介作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

老年痴呆(dementia)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以进行性遗忘为主的大脑退行性疾病[1],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也随之增高,预计至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痴呆人口将是2010年的2.8倍[2]。目前,老年痴呆病人及其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面对长时间、高负荷的照顾压力,如何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是提高照顾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3],提高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有利于改善照顾者的生活质量[4]。有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等是影响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5],其中,积极应对对于心理弹性具有正性影响作用,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个体产生良好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6]。因此,本研究探讨积极应对在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了解照顾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在武汉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就诊、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以及在湖北省痴呆与认知障碍医学研究中心照顾者网络平台登录的180例老年痴呆病人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照顾者纳入标准:照顾的病人符合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照顾者为病人的主要照顾者,可为配偶、子女或其他亲属,连续承担照顾任务达3个月以上;年龄≥18岁,意识正常;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家庭照顾者;领取报酬的照顾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包括病人和照顾者的一般情况,如病人的性别、年龄、痴呆类型、病情程度等;照顾者的性别、年龄、与病人的关系、婚姻状况、工作状况等一般人口学资料。

1.2.1.2 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简易版(the 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10 item,CD-RISC 10) 原量表共25个条目,分为5个维度,由Connor等[7]编制,Campbell-Sills等[8]根据原量表进行了简化,形成了CD-RISC 10,信效度较好。中文版CD-RISC简易版由Wang等[9]翻译,为单一维度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1,采用5级评分法,量表总分即为受试者心理弹性得分。

1.2.1.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由Schwarzer等[10]编制,并有不少学者应用于痴呆病人照顾者的调查研究中,中文版量表由Zhang等[11]修订,为单维度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9,间隔10 d后重测信度为0.83,信效度较好。量表共有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分~4分评分,总分相加除以10即为量表得分。

1.2.1.4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 由解亚宁[12]编制,采用Likert 4级评分,量表共有20个条目,其中条目1~条目12组成积极应对维度,条目13~条目20组成消极应对维度,积极应对分数越高,说明受试者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消极应对分数越高,说明受试者越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1.2.2 调查方法 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

的方式,在征得所在科室负责人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发放问卷。纸质问卷的发放收集由研究者在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及病房完成。首先取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后,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问卷的内容及填写方法,对不能独立完成问卷的受试者,由研究者根据照顾者的回答代为填写。同时,研究者在湖北省痴呆与认知障碍医学研究中心照顾者网络平台发放邀请函,征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照顾者参与电子问卷的调查,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实时进行电子问卷的发放及内容的解释。共发放问卷187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其中纸质问卷38份,电子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96.26%。

2 结果

2.1 老年痴呆病人及家庭照顾者一般资料情况 180例老年痴呆病人中男81例,女99例;年龄(73.86±9.60)岁;阿尔茨海默症102例,血管性痴呆33例,混合性痴呆29例,其他16例;病情严重程度:轻度34例,中度96例,重度50例;完全自理者30例,部分自理者98例,完全不能自理者52例。家庭照顾者中男69人,女111人;年龄(50.52±13.88)岁;工作状况:在业者81人,不在业者99人;婚姻状况:有配偶153人,无配偶27人;与病人关系:配偶46人,子女122人,其他12人;每日照顾时长为(14.39±7.50)h;照顾时间为(33.66±25.05)个月。

2.2 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得分情况 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的心理弹性得分为(24.83±7.58)分,与国内其他人群[9]心理弹性得分(24.83分±7.42分)相似,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44±0.63)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92±0.51)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27±0.48)分。按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前后27%的标准将照顾者自我效能感分为高自我效能感组和低自我效能感组,不同自我效能感的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自我效能感的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得分比较 分

2.3 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心理弹性得分与自我效能感得分、应对方式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的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感及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1);消极应对与照顾者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与照顾者心理弹性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分析(r值)

项目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心理弹性 0.6981)0.6631)0.124 自我效能感0.6381)0.2501)积极应对 0.2861) 1)P<0.01。

2.4 积极应对在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间的中介作用 为进一步分析积极应对在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间的中介作用,以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为自变量,积极应对得分为中介变量,心理弹性得分为应变量,建立简单中介效应模型。按照中介效应分析程序[14],参照Preacher等[13]提出的Bootstrap方法,样本量选择5 000,设置置信区间为95%,对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中各变量的回归分析表明,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其心理弹性水平(P<0.001);自我效能感能直接正向预测其积极应对(P<0.001);当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同时进入回归方程预测心理弹性水平,两者路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分别正向预测心理弹性水平,具体结果见表3。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在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之间的间接效应大小为2.808,Bootstrap 95%CI为(1.820,3.977),上下限区间内不包括0,表明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显著。同时,照顾者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弹性的直接影响效应也显著(P<0.001),表明积极应对在照顾者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中起着重要的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量的33.60%。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4。

表3 中介模型中各变量的回归分析

表4 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分析

3 讨论

作为积极心理学的新热点,心理弹性在临床疾病人群的应用中逐渐增多,然而在有关心理弹性的报道中,亚洲人群心理弹性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人群[15]。有学者认为,弹性因素是否同样作用于其他文化种族群体的照顾者仍需要进一步讨论[16]。目前,国家长期照护体系尚在探索之中,针对痴呆照顾者有效的干预模式较少,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作为其中一个切入点,减轻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提高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3.1 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心理弹性水平偏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的心理弹性得分为(24.83±7.58)分,处于中等水平,这可能与长期的照护有关。而相较于国外社区人群[17]来说,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偏低,原因可能是由于家庭照护的负担较重。虽然养老机构已经开始为大众接受,但由于普通养老院缺乏专业的照护人员,而专业照护机构费用相对昂贵,因此,我国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主要还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而目前我国有关老年痴呆的福利政策支持及照护模式尚未完善,除了面临生理、心理及社会性负担之外,照顾者还需要面临药物及护理等方面带来的经济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照护难度,导致照顾者负性情绪增加,影响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水平。

3.2 自我效能感是照顾者心理弹性水平的预测因子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挑战或任务,实现目标的信念[18]。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698,P<0.01),且自我效能感对照顾者的心理弹性具有正向预测的作用,说明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心理弹性水平越好。自我效能感高的照顾者,面临照护任务时有较强的自信心,更容易从挫折中恢复[19],并能够主动去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有效的照护技能,从而提高照顾的质量,增强其照护过程中的积极体验。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44±0.63)分,处于中等水平,但相较国内阿尔茨海默病病人护理者自我效能感得分(3.05分±0.75分)[20]低。可能是样本差异导致的结果,本研究中照顾者主要以子女为主,照顾病人的经验不足,在面临照顾过程中的突发状况时可能会表现出不自信的态度;同时,照顾者还承担着其他社会角色,需要平衡工作与生活、家庭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提供照顾者相关的疾病知识与照顾经验,鼓励照顾者发现在照护过程中成功的经历,挖掘照顾者潜在的能力,提高其照顾的积极性及信心,从而提高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水平。

3.3 积极应对在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间起中介作用 应对方式是个体在面临应激事件时为减少压力或伤害所做出的认知或行为方式[21]。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22-23]一致;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在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间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达33.60%,表明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不仅能正向预测其心理弹性水平,并且能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水平;高自我效能感的照顾者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的得分高于低自我效能感的照顾者。自我效能感高的照顾者自信心较强,在面对问题的态度上更乐观,往往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主动寻求可以排解照护压力的方法,如向亲友倾诉、培养兴趣爱好、参加业余活动等,并积极寻找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其在照顾过程中的适应能力,增强照顾者的心理弹性。因此,医护人员在与照顾者的沟通交流中,应引导照顾者掌握正确的应对技巧,采取健康有效的应对方式,提高照顾者在照护过程中的应对能力。

4 小结

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有待提高,而作为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可以从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两方面着手,开展相关的干预项目,提供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照顾者的应对能力,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由于人力和物力的限制,样本量有限,后续的研究需要扩大调查的范围,开展纵向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在不同时期照顾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变化,探索心理弹性动态发展的作用机制。

[1] 周盛年,李曙远,李智深,等.实用老年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

[2] 李昂,殷淑琴,徐勇,等.2010—2030年中国老年痴呆的预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3):3708-3711.

[3] The road to resilience[EB/OL].[2016-04-23].http://www.apa.org/helpcenter/road-resilience.aspx,2016/6/13.

[4] Las Hayas C,López De Arroyabe E,Calvete E.Resilience in family caregivers of persons with acquired brain injury[J].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2015,60(3):295-302.

[5] 刘莉莉,林平,赵振娟.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21-25.

[6] 任雅欣,周英,黄美凌,等.护士心理弹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3):258-260.

[7] Connor KM,Davidson JRT.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18(2):76-82.

[8] Campbell-Sills L,Stein MB.Psychometric analysis and refinement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validation of a 10-item measure of resilience[J].J Trauma Stress,2007,20(6):1019-1028.

[9] Wang L,Shi Z,Zhang Y,et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in Chinese earthquake victims[J].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2010,64(5):499-504.

[10] Schwarzer R,Aristi B.Optimistic self beliefs: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 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J].Word Psychology,1997,3(1/2):177-190.

[11] Zhang JX,Schwarzer R.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J].Psychologia,1995,38(3):174-181.

[12]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2):53-54.

[13] Preacher KJ,Hayes AF.SPSS and SAS procedures for estimating indirect effects in simple mediation models[J].Behav Res Methods Instrum Comput,2004,36(4):717-731.

[14] 陈瑞,郑毓煌,刘文静.中介效应分析:原理、程序、Bootstrap方法及其应用[J].营销科学学报,2013,9(4):120-135.

[15] Connor KM,Davidson JRT.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18(2):76-82.

[16] Harmell AL,Chattillion EA,Roepke SK,etal.A review of the psychobiology of dementia caregiving:a focus on resilience factors[J].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2011,13(3):219-224.

[17] Campbell-Sills L,Forde DR,Stein MB.Demographic and childhood environmental predictors of resilience in a community sample[J].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2009,43(12):1007-1012.

[18] Bandura A,Barbaranelli C,Caprara GV,etal.Multifaceted impact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on academic functioning[J].Child Development,1996,67(3):1206-1222.

[19] 梅永霞,张振香,林蓓蕾,等.社区脑卒中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2):146-149.

[20] 臧爽,刘丽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护理者一般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8):3978-3980.

[21] 朱翠英,凌宇,银小兰.积极心理学之维:幸福与幸福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55.

[22] 严夏舒,周英,楚翠兰,等.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6):11-14.

[23] 王慧荣,尹心红,周丽,等.大肠癌病人照顾者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1C):288-290.

2016-09-06;

2017-10-18)

(本文编辑 苏琳)

Relationshipbetweenselfefficacyandresilienceofcaregiversofseniledementiapatients:themediatingroleofpositivecoping

YuanHui,SunHuimin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Hubei 430071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positive coping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efficacy and resilience of caregivers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Methods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80 caregivers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 by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imple version of Scale-10 item(CD-RISC 10),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and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ResultsThe total score of resilience of dementia family caregivers was(24.83±7.58),self efficacy score was(2.44±0.63),score of positive coping style was(1.92±0.51),score of negative coping style was(1.27±0.48),resilience scor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lf-efficacy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s(P<0.01).Self efficacy had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level of caregivers.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efficacy on the resilience of caregivers was mediated by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ositive coping,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was 33.60%.ConclusionsThe mental resilience of dementia family caregivers was at a moderate level,and their self-efficacy needed to be improved.The self-efficacy of caregiver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resilience,and positive coping played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 self-efficacy and resilience of caregivers.

dementia;caregivers;resilience;self-efficacy;coping style;mediating role;positive coping;negative coping

R473.2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33.013

1009-6493(2017)33-4226-05

袁慧,硕士研究生,单位: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孙慧敏(通讯作者)单位: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信息袁慧,孙慧敏.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积极应对的中介作用[J].护理研究,2017,31(33):4226-4230.

猜你喜欢

弹性效能效应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懒马效应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