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粹党崛起的历史、社会因素
——《纳粹德国的兴亡》、《大逆转1919:希特勒反犹背后的欧洲史》《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三书研究综述

2017-11-24王泽方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纳粹德国右翼希特勒

王泽方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纳粹党崛起的历史、社会因素
——《纳粹德国的兴亡》、《大逆转1919:希特勒反犹背后的欧洲史》《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三书研究综述

王泽方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纳粹德国的历史是一部扭曲的、又带有艺术性的集权主义历史。纳粹党的崛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后德国复杂的社会力量、希特勒个人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三本书的分析,可以看出纳粹文化的社会基础以及纳粹党崛起的必然性。

一战影响;社会力量;魏玛政府;希特勒

希特勒曾梦想持续千年的第三帝国仅仅持续了13年。13年里,纳粹德国的集权化、反犹屠杀和对外侵略战争构成了纳粹德国的文化。但我们应该看到,纳粹德国并不是希特勒一人或者纳粹党一党能够支撑并且运行的。三本书都认为:即使没有希特勒、没有纳粹,也可能有另一个右翼势力崛起。希特勒代表的是德国的野心,纳粹德国的崛起是一战前后各种社会因素和阶级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希特勒在这一过程中只是一个鼓手。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随后的《凡尔赛和约》是对德意志民族的一次重创。一战的影响是纳粹党崛起的重要因素,它为纳粹的崛起提供了政治可能性和民众基础。

虽然已经厌恶旷日持久的战争,但德国民众一直相信德国是最后的胜利者。众所周知,在达成停战之时,德国虽然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但是扔把战线维持在法国,其本土并没有遭受战火的破坏。同时,在《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中提到:当德军回国时,军方为了保持德国陆军的荣耀,因此尽力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柏林。浩浩荡荡、阵列整齐的“凯旋之师”更使人们确信:德国没有战败。但是,《凡尔赛和约》公布后,对德国严重的、无耻的惩罚让德意志举国愤怒,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停战会是一场如此沉重的灾难。

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王国的军国主义传统,军队是德意志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年的战争使得军队的威信在德国空前地提高,威廉二世的实际控制权力逐渐被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超越。同德国民众一样,经过四年浴血拼杀的德意志帝国陆军在听到《凡尔赛和约》后,感觉自己被协约国欺骗了。他们认为“德国的军队是不会在战争中失败的,它是被叛徒在背上刺了一刀。”军方不仅不满协约国的欺骗,而且把矛头指向了签订和约的临时政府。因此,对于希特勒征服口号,他们一呼百应。

正如《大逆转:希特勒反犹背后的欧洲史》和《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所提到的,一战以及随后的《凡尔赛和约》给纳粹党的产生和崛起提供了社会基础和政治资本。这种社会基础和政治资本不仅表现在民众和军队中掀起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热潮易于纳粹的产生和发展;而且表现在日后纳粹党崛起过程中,由于军方和民众对签订和约的魏玛政府、革命中引发暴动的左派的仇视,使得纳粹党在同中间派、左派的政治斗争更容易获得民众、军方广泛的支持。

2 一战后复杂的社会阶级力量

一战后直到希特勒上台,虽然有魏玛政府这个全国性政权存在,但是资产阶级民主派并没有在全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德国政治局势复杂,多种社会力量并立,特别是在德意志诸邦国。多种社会阶级力量的对抗为纳粹党的夺权创造了条件。

一战后德国主要有五种社会力量。首先是德国右翼势力,这也是德国一战后最活跃的社会力量;其次是左派,最大的代表是德国共产党;再次是中间派,代表是魏玛政府;第四股力量是军方;最后是德国民众。五股力量有时会出现交叉的现象。比如《纳粹德国的兴亡》和《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中提到,军方大部分都是右翼分子,也就是说军方与右翼势力存在部分重合。

右翼势力的强大以及各阶级力量之间的对抗使得纳粹党从中渔利。共产党等左派分子组织的革命、暴动不仅对德国民众造成直接的危害,而且使德国民众将一战失败原因投射到共产党和犹太人身上,因而支持纳粹党等右翼势力。德国陆军在德国的政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希特勒极力希望争取军方的支持。但德国军方自恃德国军队的荣誉,对纳粹嗤之以鼻,只是出于对魏玛宪法和共产主义的敌视,军方才支持希特勒。纳粹党上台后,希特勒又在“长刀之夜”中彻底清洗了妄图取代国防军的冲锋队领导人罗姆,从而进一步拉拢了军方的支持。

在20世纪30年代,民众、军队两股力量已经倾向于希特勒的纳粹党,而右翼势力的其他组织又受到纳粹党冲锋队的排挤和破坏,都无力和纳粹党抗衡。左派虽然和希特勒完全对立,但力量弱小;而魏玛政府的脆弱性又使得它无力抵抗纳粹的挑战。魏玛政府最初是在民众和军队的“卖国”谴责中上台的,虽然在20年代创造了稳定的发展局面。

3 希特勒个人的作用

战后的德国社会是右翼势力崛起的沃土,在此基础之上,希特勒是纳粹党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希特勒本身的口才和纳粹党的宣传能力是促进纳粹崛起的重要原因。希特勒被三本书的作者称为“右翼分子的鼓手”,而戈培尔又是纳粹德国时期希特勒的传声筒。一方面,这使纳粹党很容易在宣传和竞选中获得群众的认可,煽动德国民众的人情;另一方面,希特勒的个人魅力为他和纳粹党赢得了大量的资金赞助。除了德国的大工业家和德意志帝国时期的贵族,《大逆转》中还提到,希特勒反犹宣传使他得到了美国工业大亨福特的资助。

4 总结

纳粹党的崛起给世界造成了深重的苦难,但是我们将目光放回一战之后的德国,就发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纳粹党的上台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毫无疑问,纳粹党的崛起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希特勒一人所造就。希特勒的征服野心曾让世界颤抖,而德国民众也不经意间成了灾难的帮凶。

[1] 《纳粹德国的灭亡》托尔斯腾·克尔讷(德)著 李工真译 人民出版社出版

[2] 《大逆转1919:希特勒反犹背后的欧洲史》拉尔夫·乔治·劳埃特(德)著 陈艳译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3] 《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克劳斯·费舍尔(德)著 萧韶工作室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王泽方(1992.11-),男,汉,山东青岛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史。

K516

:A

:1672-5832(2017)09-0170-01

猜你喜欢

纳粹德国右翼希特勒
浅谈苏德战争期间纳粹德国的军事部署
纳粹德国时期的女性概述
以纳粹德国为例论极权主义的起源
回溯过去,从昨天读懂今天
纳粹“海报男孩”晒与希特勒合影
本右翼底是些什么人
日本右翼到底是些什么人
日本“右翼之翼”
刺杀希特勒
希特勒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