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教合一”背景下原住民权益保障的矛盾与调适

2017-11-23曾嘉

祖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宗教文化原住民

曾嘉

摘要: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的青岩古镇是我国唯一处拥有儒、释、道、天主教“四教”并存的特色村落。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与当地自然风光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宗教文化景观。如此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具有很大的旅游吸引力,但在开发保护中同样面临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古镇变为景区后,随着游客数量上升并未带来原住民收入提高,而且古镇原住民在古镇开发中渐渐处在了一种边缘的地位。本文尝试根据古镇原住民的实际情况,对他们面临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青岩古镇 宗教文化 原住民

一、青岩古镇概况

青岩古镇始建于明天启年间(公元1378年),因附近多青色岩石故得名青岩。历明清两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明史.贵州土司》卷称之为“贵州南鄙要塞。”明朝的大旅行家在《徐霞客游记》中写到:“青岩其城新建,城中颇有瓦楼街市,是贵省南部要害”。青岩古镇旧城四方皆有由巨石建造在悬崖之上的城墙,依山就势,巍峨险要。

青岩古镇不仅有地势的雄伟,更得地理优势。《徐霞客游记》对青岩的地理位置有清楚的描写,青岩“北去省50里,南去定番州35里,东北去龙里60里,西南去广顺州20里”。定番州是今天的惠水县,是贵州的主要产粮区之一,龙里是通往湖南的必经之地,广顺州是通往云南的要塞。由此可见青岩沟通东西的地理位置,这也使青岩在明清两代商贾云集,繁荣一时,繁华的城市留存至今也有较大的规模,古镇中现留存有9寺、8庙、5阁、2祠、1院、1宫,近30座庙宇祠堂。儒教的清代石牌坊、状元府、青岩书院;佛教的迎祥寺、天王殿;道教的万寿宫;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堂。“四教”各具特色的古建筑不仅体现了各自宗教特点,并且也反映出青岩古镇独具一格、全国仅此一家的“四教”多元共生、和谐相处的宗教现象。这些古建筑最长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依旧气势恢宏,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二、特殊地域:宗教仪式与民俗活动的多元互动

相对于静止风光,青岩古镇流动风景就是这里丰富多样宗教节庆活动,作为全国唯一一处“四教”共存的古镇,每年正月初一,迎祥寺会举办弥勒佛圣诞,寺庙的僧人和信徒、游客一同纪念弥勒佛生辰,烧香拜佛,祈求喜乐安康。每年的二月初九、六月十九、九月初九纪念观音菩萨诞生、成道和出家日,都会举办盛大的“观音会”。四月初八更有每年一次的“大佛会”。活动中,由当地布依族山歌和佛教梵唱相结合而成的佛歌,别具一番风味。教的宗教活动在青岩古镇形成了“青岩打醮”的独特传统,每年分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多以慈元寺和龙泉寺两座寺庙设坛,春季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秋季祈求消灾免祸、驱瘟迎福,同时也为超度在天灾、兵燹等灾难中死去人的亡灵。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宗教活动则基本是一些信徒的宗教功课,信徒较少,规模不大。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让青岩古镇在2005年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自2010年起,又相继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等荣誉称号,2016年入选“全国重点镇”、首批“中国特色小镇”。更为可喜的是,青岩景区今年2月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牌为贵阳市第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青岩古镇商业开发中原住民权益保障之矛盾

在实际的调查中,各种信息显示了青岩古镇在旅游开发方面对对原住民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和具体保护措施,在资本的引入和原住民利益方面沒有得到较好平衡。只有当原住民真正从古村开发中获得利益,才会发自内心支持、保护古村开发。否则,古村虽然变成景区,但缺少“灵魂”的景区,也会因缺少特色而逊色。因此,目前原住民在新一轮古村开发中村地位的尴尬值得引起关注。在寻访中,古镇原住民对旅游公司的诸多做法和村委会维护村民利益方面的工作仍不尽满意。受访的一位原住民范姐,在自家店铺经营当地特色食品玫瑰糖。范姐道出许多原住民的一些无奈。

(一)持票购物。范姐的店铺在景区内,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进范姐的“巷子”要收费。范姐说的收费,就是景区的门票费,虽然十元钱的门票钱不算太贵,可范姐觉得,村里的街巷和自家店铺,都是祖辈们辛苦劳作留下的,后人理应享用。如今旅游公司设了门槛,收的钱进的是旅游公司的账户,影响的却是自家的买卖,这是许多像范姐这样的原住民想不通的事。

(二)门雪难扫。自扫门前雪,原是尽本分之事。但在景区内,为了保持古建筑原貌,这样尽职责之事既要申报,更要等待。范姐自家屋顶漏雨要翻修,须到旅游公司申报,批准方可。可申报呈交了,剩下的却是遥遥无期的等待。范姐说,现在晚上看屋顶担心,白天看屋顶堵心。在场的刘奶奶及其他住民似有同感,个别住民甚至发起牢骚,修屋需要找关系,否则只能等,不会有结果。

四、青岩古镇商业开发中原住民权益保障矛盾之调适

青岩古镇部分原住民的看法是否客观、全面,一时难下定论。但看的出,应与之对话和沟通的渠道并不顺畅。其实,原住民话语权丧失现象在传统村落开发中已不鲜见,看似些小矛盾,却隐藏着大隐患。“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矛盾普遍性原理的体现。开发与保护这对矛盾体,也将与传统村落的走势相伴始终。但应该清楚,开发保护的主体不仅是古建筑,还有古建筑之魂的“原住民”。因此,维护村民利益永远是传统村落开发的关键所在。

景区的开发中,丰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对于旅客而言大多止步于宗教建筑的参观和拍照,文化底蕴得不到展开,这就要求在原住民发挥自身的作用,不能被动接受旅游公司的各种安排,应该通过自身的积极参,向游客展现古镇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邀请游客参与体验各种宗教仪式,使游客真正感受到古镇的“四教”并存的特殊宗教现象及内涵,使游客心灵上得到震撼,提升游客的享受层次,同时也使自身地位在带动景区品味的特色活动中得到提高,使游客流连忘返的更多的是景区中原住民的那种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古籍整理委员会.贵州通志[M].贵州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凡.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沈祖祥.中国宗教旅游[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4]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宗教文化原住民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五月花号”的故事如何成为美洲原住民史的一部分 精读
原住民
人文视野下宗教文化对湄公河流域代表性民间舞蹈的影响
从原住民地权判例看澳大利亚原住民政策的变迁——从灭绝、同化到多元共存
原住民村落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