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方案设置研究①

2017-11-23张丽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8期
关键词:贵阳毕业环节

张丽萍

(贵阳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5)

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方案设置研究①

张丽萍

(贵阳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5)

文章基于贵阳学院2014—2017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对其实习环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习方案存在诸多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3+1”培养模式,为贵阳学院科学合理的制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环节方案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以期提高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质量。

贵阳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毕业实习

1994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增设了普通高等教育社会体育专业,2012年教育部新版本科专业目录将其更改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作为一项新兴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和职业性,因此其人才培养必须强化实习实践环节[1]。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体育工作重要的实践课程,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育的核心[2]。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已经成为衡量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后期就业的决定因素。

贵阳学院体育学院于2014年9月迎来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第一届本科生,至今才招收了三届学生,还未完成一个教学周期,属于新办专业,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在课程体系的结构、设置、模块选项、毕业实习环节等方面还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在毕业实习环节的方案设置上还未摆脱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的桎梏,未充分体现出该专业的实践性、职业性的特点。本文将以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4—2017版课程设置为基础,着重分析其毕业实习环节的方案设置,为贵阳学院科学合理的制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环节方案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以期提高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质量。

1 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环节方案设置分析

1.1 培养目标分析

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办学整体思路的集中体现,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的[3]。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以上普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的从事社会体育经营、指导与管理、策划与组织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该培养目标较好地突出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科特色,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都需要较强的实践实习环节。但是在此目标下的实践环节方案设置却未体现出实践性强的特色,表现出教学目标与毕业实习设置脱节。

1.2 毕业实习环节方案设置分析

贵阳学院2014年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制定了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随后3年不断进行修订与调整,现已有4个版本的课程设置方案,分别为2014年版、2015年版、2016年版、2017年版。通过对这4个版本的对比(见表1)可以发现,目前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还处于摸索阶段,无论是实践环节的总学分、学时还是毕业实习的总学分、总学时都不稳定,特别是2014版和2015版差异很大,2014版的毕业实习总学分/学时占实践环节的比例为54.5%,而2015版只占14.3%。16版、17版趋于稳定,占比40%。2015版、2016版、2017版都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实习时间集中安排在第七学期开始后的前八周,2014版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段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实习时间除了第七学期有216个学时外,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分别有18学时的实习安排。

表1 4个版本毕业实习环节方案设置对比

目前仅仅从较为稳定的2017版课程设置上看,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毕业实习环节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毕业实习时间较短,只有8周,共144个学时;二是毕业实习模式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同,都是第七学期的前八周实习,实习学分为8,学时为144。由此可见,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实践环节设置上还未摆脱体育教育专业的桎梏,体现不出该专业的特性这是其本质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其学科特点、就业方向等都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毕业实习模式相似是大多数高校存在的共性问题,贵阳学院也不例外。这种培养模式使两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雷同,不利于两个专业发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其培养目标中也强调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实习环节的方案设置是区别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后如何调整实习环节设置、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成为区别于体育教育专业的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社会需要的学科,是贵阳学院体育学院下一步面临的重要课题。

2 完善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方案设置的建议:“3+1”培养模式

2.1 “3+1”培养模式的内涵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众多学者都提出了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中开展“3+1”培养模式的设想,一些高校也付诸了行动,比如广西相思湖学院、河南黄淮学院等[4-5]。“3+1”教育模式是现阶段较为切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形式[5],该模式的实质是学生在大学4年中用前3年的时间完成所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这种模式最大限度的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实践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该模式可以较好地完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职业性、实践性的培养目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的发展理念[4]。

2.2 “3+1”培养模式实施的难点

显然,“3+1”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性,比较适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首先,课程设置问题。“3+1”培养模式要在前3年完成所有课程学习,这对课程的合理安排和取舍是一个挑战。如何达到精简而又不缺失课程是“3+1”培养模式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其次,实习基地的遴选问题。“3+1”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最后一年需要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参与,并且高校也要对企事业单位进行考察、筛选。既要保障实习单位的利益,也要保障学生的利益,这需要较长时间的通过、考察、实践、磨合。实习基地的建设是“3+1”培养模式实施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3+1”培养模式相对比较灵活,不排除学生在实习期间不认真工作,甚至有些学生可能会在实习结束后找个单位盖个章应付了事的行为,如何管理约束学生的行为,如何评价实习结果也是“3+1”培养模式的一个难点。

必须承认,“3+1”教育模式还未发展成熟,在实施中必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任何新生事物都要经历这个阶段,这就要求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实施这种模式时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改良完善“3+1”教育模式,发挥其优势。

3 结语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实践与探索,也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逐渐完善。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办时间短,目前还没有完成一个教学周期(4年),在毕业实习环节还未摆脱体育教育专业的桎梏,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在今后的实践中,应大胆改革毕业实习模式,更加注重实习中各个环节的反馈信息,及时分析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做出合理调整。

[1]刘旭东.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习环节培养模式研究——以许昌学院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2,10(9):112-114.

[2]聂春丽.广西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与优化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3]肖雷,熊冰.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6(20):12-16.

[4]邹志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实习的反思——以相思湖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2016,4(37):136-138.

[5]肖亚康.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培养模式下实践实训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3,9(10):96-99.

G807

A

2095-2813(2017)10(a)-025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8.250

2014年贵阳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贵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研究。

张丽萍(1982,3—),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贵阳毕业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全宅影音集成系统中最温馨的环节 室内光线控制系统
我们今天毕业了
高速通到我的家
找朋友
毕业季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贵阳数据共享开放条例亮点多多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谚语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