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寒大妈的一碗鸡汤演绎半世深情

2017-11-22晨光

现代家庭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妈妈妈

晨光

2017年7月16日,广西南宁上林县一个农家院落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80岁的樊运连正端坐在凳子上,“儿子”杨世亮在身后为她神情专注地梳着头,旁边目睹这一幕的亲友们啧啧称叹:这儿子真体贴!

鲜为人知的是,樊运连并不是本地人,她是杨世亮认下的远方“妈妈”。35年前,杨世亮到外地打工时,两次受伤和病重都由樊运连照顾,为了给杨世亮补身体,贫寒的樊运连还把家里的鸡鸭偷偷杀掉炖汤,这份恩情杨世亮记了35年,也报答了35年——

他乡打工伤病不断

贫寒大妈偷偷杀鸡为他进补

杨世亮1964年出生于广西南宁上林县明亮镇一个普通农家。18岁那年,他高考落榜回家务农。为了多挣些钱帮家里减轻负担,第二年春节刚过,杨世亮便跟随乡亲们来到广西来宾市平阳镇天堂屯修建公路。

杨世亮所住的工棚与一户农家相邻,这户农家的主人是一位勤快、和善的大妈,大妈叫樊运连,她与丈夫拉扯着5个儿女。每次与樊运连碰面,杨世亮都会憨厚地笑着打招呼,大妈也笑着回应,并叮嘱他工地上缺什么尽管张口,大妈的热心让杨世亮感到很温暖。

一天,杨世亮和另一位工友被派到山上砍柴。两个小时后,杨世亮和工友各自背着一大捆柴艰难地往山下走。翻越一块巨大的岩石时,他脚下一滑,身体失去重心,从岩崖上摔了下去,一阵巨痛袭来,杨世亮掀开裤腿,看到左膝盖被尖利的石头划开了一条深至骨头的大口子。工友看到杨世亮伤得这么严重,柴也不要了,把裤子撕烂,用布条为杨世亮做了简单包扎,然后背起他就往山下走。

杨世亮被背回工棚,因为失血过多陷入昏迷。樊运连刚好从工棚前走过,看到几个民工急着团团转,忙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听民工说了实情,樊运连吃了一惊,她来自中医世家,略通医理,亲自为杨世亮止血、并从家里拿来草药,为杨世亮敷上,嘱咐他静养。

从杨世亮受伤那天起,樊运连每天都要过来几趟,要么为他清洗伤口、换药,要么把家里做好的饭菜端过来。更让杨世亮感动的是,樊大妈看到他的脏衣服堆了几件,竟也帮他洗了。

在樊大妈的精心护理下,20天后,杨世亮伤口痊愈。带着对樊大妈的感激,杨世亮不忙的时候,经常帮她做些事情。樊大妈怕他伤刚好,不易劳累,不让他多干活儿。时间一长,杨世亮打心里把樊大妈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伤愈两个月后,杨世亮和工友步行到10多公里外的平阳镇买菜,因为道路崎岖难行,回程时又挑着七八十斤重的担子,杨世亮二人走一路歇一路,折腾得大汗淋漓,回到工地就病倒了。

第二天,樊运连得知杨世亮发病的经过,樊运连先用中医上的刮痧给杨世亮排毒,又用自配的中药帮他调理身体。想不到的是,杨世亮这一躺下,竟多日未愈。工友们在工地忙碌,他一个人躺在工棚里,既孤寂又焦急。唯一让杨世亮感到安慰的是,樊大妈每天都要过来好几次,给他送饭,帮他洗衣服,陪着他聊天。

看着樊大妈忙前忙后,杨世亮心里热乎乎的,人在异乡,他在樊大妈身上享受到了母亲的温暖,同时又为过多打扰了樊大妈感到不安。仿佛看出杨世亮的心事,樊运连开玩笑地说:“谁让咱娘儿俩有缘呢,生病也是给大妈一个照顾你的机会!”因为工地生活条件差,整天吃的是没有油水的大锅菜,杨世亮的病将近一月仍未痊愈,从65公斤的壮小伙瘦到了50公斤,身体十分虚弱。为了给杨世亮补身体,樊运连几乎倾其所有。

一天深夜,杨世亮在睡梦中被樊大妈叫醒,樊大妈把他带到自家的厨房里,端给他一碗热腾腾、冒着香气的鸡汤。杨世亮知道樊大妈家生活艰窘,这碗鸡汤意味着什么,他心里清楚,接汤碗的手有些迟疑。樊大妈催促他:“别发愣了,趁热赶快喝了吧!”

在樊大妈的注视下,杨世亮噙着泪一口气喝完了鸡汤,许久未沾荤腥,杨世亮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这一碗鸡汤让杨世亮永世难忘——自己与樊大妈素不相识,只是偶然成了邻居,却得到这般关怀,这份恩情厚重如山啊!

事后,杨世亮才知道,家境困窘的樊大妈怕5个儿女嘴馋抢食,挑了一个深夜,偷偷杀了一只鸡,在厨房里悄悄炖好后,把他叫到家里喝下。此后一段时间里,樊大妈家仅有的几只鸡鸭,就这样陆续“偷渡”到杨世亮肚子里,弟弟妹妹们连油星都没沾上。

转眼一年过去了,杨世亮工期完成要回老家了,他把自己的工钱拿出一大部分塞给樊大妈,谁料樊运连坚决不收,还生气地说:“要是为了钱,大妈就不会救你了!”

杨世亮无以为报,他跪下给樊大妈磕了个头:“以后您就是我的妈妈,儿子会经常来看您,照顾您的!”樊运连忙把杨世亮拉起来,眼圈红红地说:“傻孩子,只要你身体好好的,我就放心了!”

相救之恩报以涌泉

远方“妈妈”骨折床前尽孝

回到老家以后,杨世亮对樊大妈的相救之恩时时挂在心上。那时通讯不发达,想念樊大妈了,他就写封信,把家里的特产一并寄过去,让樊大妈尝一尝。过不了几天,杨世亮会准时收到樊大妈委托孩子写来的信,同时邮来的还有樊大妈亲手做的好吃的东西。

1985年,杨世亮和一个叫吴娟金的姑娘结了婚。新婚之夜,杨世亮把他当年在天堂屯两次被樊大妈搭救的经历讲了出来,吴娟金被樊大妈的慈爱和善心深深感动,她动情地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咱们绝不能忘记樊大妈,还要报答老人的恩情。”新婚妻子如此善良,让杨世亮非常欣慰。

婚后第三天,杨世亮携新婚妻子坐汽车赶往来宾,专程探望樊大妈。当小两口拎着大包小包走进院子时,正在喂雞的樊运连喜出望外,快步来到小夫妻面前,杨世亮把妻子引领到樊大妈面前。亲切地说道:“老妈,我把媳妇给您带过来了!”吴娟金甜甜地叫了声“妈”,看着温婉大方的“儿媳”,樊运连牵着吴娟金的手兴奋地说:“阿亮好福气,娶到这样一个漂亮老婆!”

带着浓浓的深情,杨世亮和妻子在樊大妈身边生活了两天,回家的时候,樊大妈送了小夫妻一程又一程,嘱咐了又嘱咐。临上车前,杨世亮拥住大妈再次流了泪,他哽咽着说:“妈,您保重身体,我们还会再来看您!”樊运连也红着眼圈说:“妈这里就是你的家,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endprint

此后,每年杨世亮和妻子都要赴来宾看望一两次樊大妈,每次都为樊大妈塞些生活费。樊大妈知道他们生活不易,所给的生活费都攒了起来,杨世亮的儿子出生后,樊大妈寄来600元钱,说这是给孩子的奶粉钱,杨世亮知道这是老人的心意,只得收下。

儿子出生后,杨世亮每次都是一家三口一起看望樊大妈。儿子稍懂事后,天真地问他:“爸爸,为什么别人只有一个奶奶,我却有两个奶奶呢?”杨世亮抚摸着儿子的头说:“一个奶奶生了爸爸,一个奶奶救了爸爸的命,所以你就有两个奶奶了。”

1998年的一天,杨世亮到南宁办事,路过长途汽车站的时候,碰到一个来自平阳镇天堂屯的乡亲,杨世亮与这位乡亲相熟,便请他饭馆小聚。饭桌上,杨世亮吃惊地从那位乡亲口中得知,樊大妈前不久去山上种田,从岩石上跌落,摔折了骨头,正在床上躺着呢!

听到这个消息,杨世亮心急如焚。平时,他每个月都要给樊大妈去封信,很快能收到樊大妈的儿女代笔写来的信,然而,大妈怕他担心,总是报喜不报忧,要不是天堂屯的乡亲说出来,他还一直以为大妈身体好着呢?!

虽然家里事情多,但杨世亮决定抛下一切到樊大妈床前尽尽孝心。对于丈夫的报恩之举,吴娟金非常支持。随后,杨世亮踏上了去来宾的汽车。

躺在床上养伤的樊运连看到杨世亮风尘仆仆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不由吃了一惊,忙问杨世亮:“儿啊,你咋来了?”杨世亮抚摸着樊大妈打着石膏的腿,眼里涌出泪水:“妈,您伤得这么重,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看到楊运亮担心的神情,樊运连笑着安慰他说:“儿啊,妈有祖传的医术,没事儿,过段时间就好了!”

住下来后,杨世亮让樊大妈的5个儿女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他把所有照顾老人的活儿都揽了下来。除了到镇上割肉买菜,平时寸步不离樊大妈身边,陪大妈唠嗑,讲自己十多年来遇到的趣事、难忘的事、伤心的事,樊运连也把自己大半生的经历说出来,与“儿子”分享她的人生经验。

杨世亮衣不解带地在樊大妈床前服侍了半个月,樊运连知道,这位远方的“儿子”肩负着一家人的生计,自己不能老把他拴在身边。于是,樊运连开始做杨世亮的工作,让他赶紧回去做自己的事情,要不然,她就生气了。

杨世亮执意不肯,他想在樊大妈的床前护理一个月才回家,樊运连不忍再耽误“儿子”的事情了。于是,她板起脸对杨世亮下了“逐客令”:“如果你不回去,我就不吃不喝!”

杨世亮明白樊大妈的心情,只好顺从了老人。临走前,杨世亮给老人跪了下来,哭着说:“妈,等儿子挣钱盖了大房子,就接您老人家过去住!”樊运连用力地点点头,说:“儿啊,放心地走吧,妈将来肯定会去你的家住段时间!”

再难打造家庭花园

也要给“妈妈”生活费

2003年,为了与“妈妈”联系方便,杨世亮买了手机,只要想樊大妈了,他就拨个电话过去,听到樊大妈爽朗的笑声,他心里就踏实多了。从这年开始,杨世亮每月都要寄给樊大妈300元生活费。

2005年、2006年,杨世亮的两个儿子分别考上了大学,不菲的学费让家里的经济陡然紧张起来。为了增加收入,杨世亮和妻子干起了“收破烂”的行当。为了能多挣些钱,杨世亮起早贪黑,吃饭也没个固定时间,他肠胃不太好,人也消瘦得厉害。吴娟金心疼丈夫,劝他还是悠着点干,杨世亮却乐呵呵地说,人虽然累些,但孩子们有出息,他也开心,再说还要给樊大妈寄生活费呢!

2007年春节过后,杨世亮积劳成疾,患上重病,在医院住了1个多月,手术费花去2万多元,吴娟金一个人里里外外支撑着,忙得几乎脚不沾地,也没顾上给樊大妈汇钱。

出院后,杨世亮总觉得有件事情没做,一天夜里,他忽然想起已经两个月没有给樊大妈寄钱了。因为生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杨世亮从妻弟那里借来1000元钱,寄给了樊大妈。随后,他给樊大妈打电话,谎说到外地打工去了,刚回到家,生活费已经汇过去了,让樊大妈放心。杨世亮以为,经过他的精心安排,这件事就此会遮掩过去,没想到三年后还是露了馅。

2010年6月,杨世亮的小儿子喜结良缘,樊运连不顾年事已高,执意前来道贺。喝喜酒那天,杨世亮作为一家之主,忙得团团转。下午两点,客人离开后,终于可以和樊大妈说说话了。六月的南宁,天气已经很热了,樊大妈看杨世亮上衣都湿透了,就让他脱掉,想帮他洗洗。杨世亮笑着说:“妈,您老的心意我领了,衣服我自己可以洗,让娟金洗也可以,您就在我这儿安心享几天福吧!”

杨世亮说着,脱去汗湿的上衣,想换件衣服。没想到,眼尖的樊运连看到了他肚子上做过手术的疤痕,吃惊地问:“儿啊,你那块刀疤是怎么回事儿?”杨世亮只好把动过手术的实情说了出来,樊运连抚摸着“儿子”动手术的地方,心疼得流了泪,埋怨杨世亮不给他说实情,说她虽然年龄大了,照顾人还是可以的。

樊运连在杨家住了三天,牵挂着家里的鸡鸭、菜园,坚持要回家,杨世亮只得把老人送上回来宾的汽车。临别前,杨世亮塞给老人500块孝敬钱,与老人洒泪而别。

送走樊大妈,杨世亮回到家里,仍为“妈妈”的离开伤感。这时,妻子拿着一沓现金走过来,说这些钱是在桌子下面的托板上发现的,还用布包着,整整600块,肯定是“妈妈”临走前悄悄放到那里的。

“妈妈”的良苦用心和体恤让杨世亮心里很不是滋味儿,眼见“妈妈”一天天变老,他想把老人接到家里奉养天年,尽尽孝心。

2011年,杨世亮开起了杨记酒园,由于他工艺独特,价格公道,生意一直不错。有了钱后,杨世亮开始实施计划,想给“妈妈”过来长住营造一个温馨、舒适、雅致的环境。随后的三年,杨世亮扩建了家里的院子,并在庭院里栽花养草,无论多忙,夫妻俩都要坚持修剪这些花草树木,使得院内处处是绿色,满院是鲜花,夫妻俩想用美好的环境吸引远方的“妈妈”长住自己家。然而,杨运亮打了多次电话,因为樊大妈在平阳也有个大家庭,想来杨世亮这里住却总难以脱开身。

2014年春节前,杨世亮驱车到来宾平阳镇,说服了樊大妈,把老人接到家里过年,他准备了丰盛的年货,春节期间饭菜不重样。大年初二,杨世亮还带着家人,陪樊大妈一起逛南宁花市,看民间艺术表演,把“妈妈”哄得整天合不拢嘴。在杨世亮家里,樊运连吃得好住得好心情更好,不过,元宵节一过,她一个劲儿闹着要回家,杨世亮只好顺从了老人。

又是三年过去了。2017年7月16日,是樊运连的80岁寿辰,杨世亮把老人提前接了过来,邀请众亲友为老人过了个简朴而又热闹的生日。生日酒席上,杨世亮给老人深鞠一躬,祝老人健康长寿,并给“妈妈”敬上自酿的米酒。饭后,杨世亮还让“妈妈”坐在院子里的凳子上,给老人梳头,把樊运连乐得合不拢嘴。

当年贫寒大妈的一碗鸡汤,在杨世亮心里播下了报恩的种子;因为一句承诺,他用30多年的时间照顾樊妈妈。两个城市,两个家庭,因为各自的善良演绎着动人的情缘,在感恩的路上,他们的故事仍在延续。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妈妈妈
大妈
大妈
大妈为何尿失禁
大妈一枝花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妈?
不会看钟的妈妈
千万不要和大妈讨价还价
淘气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