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性特征分析

2017-11-22姚站军

中国领导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指导性实践性统一

◎姚站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性特征分析

◎姚站军

社会核心价值在社会活动中居于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核心价值精神是社会核心价值观活的灵魂。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等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就是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精神。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性特征体现为实践性与指导性的统一、实质性和超越性的统一、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统一、传承性与开拓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性特征

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激发中国人民的智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中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性特征体现了实践性与指导性的统一、实质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开放性与自主性的统一、传承性与开拓性的统一。完整准确把握这四个特征,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实践性与指导性的统一

实践性与指导性的统一,即以核心灵魂的不变和原则的定力追求与时俱进的表达形式的变和内容的发展。反之,以变和发展追求指导实质的不变,最终达到变与不变的有机结合。其实践性是与时俱进的,其指导性是以面向未来的,变求其当前的坚持和稳定。指导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作为活的灵魂贯穿了当前的奋斗事业与未来的光明前景。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正能量,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指导原则。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与指导性的统一。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实践性与指导性的统一重在做到知行统一、认知认同。坚持从小处抓起,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到学校、家庭、社会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最广大社会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深化,其指导性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认知和认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实质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认同不是一劳永逸的,根本在于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精英层次的建设到大众层次的认同,从其核心价值精神的理念实质到其制度完善建设本质上是纵深发展的动态范畴,这告诉我们“制度自信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实质性价值与超越性精神的有机结合。但是,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主导、共识和定向都需要不断的自我超越和发展,都不是教条和先入为主的模式。

社会主义思想上层建筑离不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集中体现了其思想上层建筑的精髓,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在于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推动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进,目的在于做强做优做大公有制经济。对应的是核心价值与非核心价值的共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包容非核心价值,并充分发挥各种合法价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作用。非核心价值需要在核心价值引领中提升和前行,但是核心价值也需要不断吸取非核心价值的有益成分。非核心价值虽然在一个时代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活的灵魂,但或者是具有民族甚至人类的千年优秀传统,或者是时代精神的表征,是时代问题、时代需要在价值上的某种反映和表现。

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当需要也可以从这些非核心价值吸取非常有益的文化成分、不断创新和发展。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非核心价值的关系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今天是非核心的一般价值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创新可能融入到核心价值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在与时俱进中确立核心价值为主体、多种非核心价值共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态。也即就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属性特征中体现实质性的社会主义性质核心价值和超越性的与时俱进精神的统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开放性与自主性的统一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国家在核心价值理念上的影响力直接决定着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实力与地位,决定着其影响力可能达到的范围。只有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参与国际事务中才有话语权,在国际关系中才能得到理解和认同,在国际交往中才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还要建立优秀的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通过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建构来不断建立优秀的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这种社会核心价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发展历史长河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长期、快速、稳定的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价值认同正在逐步上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其经济政治甚至军事地位极不对称,迫切需要在世界格局中拥有一定的价值话语权和精神影响力,更需要对应的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建构就是在面向世界舞台开放的中国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中国价值”精神最集中的自主创新建构。这种自主创新建构精神是与开放性建构精神有机统一的结合,充分考虑到世界文明普遍价值的发展及其它民族国家优秀核心价值的发展,及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高度概括。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内容具体表述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地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价值理念提出来,将其视为人类社会应该普遍追求的价值理念,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和善于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勇敢地站在人类价值共识的制高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中国思想价值或理论精神建设中的自由价值和自由精神建构就是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属性特征中自主性与开放性有机统一结合的示范。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传承性与开拓性的统一

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作为中国价值的自主创新建构必须从战略意义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哲学伦理文化精华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开创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应该是在继承传统优秀的社会核心价值中开拓,如以民为本、以德为政、崇德向善、孝道慈爱等优秀传统价值精神与现代价值相承接,既是当代中国要完成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也是中国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贡献给世界,提升国家精神价值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特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中国具有文化导向作用,是当代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健康运行的精神保障。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文化传统的熏陶和挖掘,培植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构筑为社会普遍信守的文化精神是核心价值观发挥导向引领作用的一个前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都应当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融合传统价值观中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优秀精华,反映当代中国最广大社会成员的普遍愿望和真实诉求,体现当代社会成员的国家民族认同、社会集体认同、个体人际认同等多层次认同。

习近平同志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泉源。”以人民为本,既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架构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原则。“以民为本”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更通俗的转化表达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正是基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开放胸怀,做到洋为中用,不断与世界优秀核心价值进行对话相互学习;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基于“温故而知新”的历史情怀,体现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伦理文化及其价值精神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当代转化。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的时代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本文作者: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鹏凯

D616

A

2095―7270(2017)10―0057―03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14BZX085)资助和江苏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访问完成的智库项目资助。

谢 飞·书画作品

猜你喜欢

指导性实践性统一
论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的发现及适用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附件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刑事指导性案例中的法律论证
“学导行”实践性德育路径探幽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医学教育实践中的指导性价值
统一数量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