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曝光后才行动是一种积弊与错位

2017-11-22胡晓新

中华魂 2017年3期
关键词:童工错位家风

文/胡晓新

媒体曝光后才行动是一种积弊与错位

文/胡晓新

去年年底,一则卧底视频引发网络热议:江苏常熟招商城一带,部分服装加工企业内有从云南、贵州等地招募而来的童工,个别甚至不满15周岁,这些孩子没日没夜干活,只有很少的工资,完不成任务动辄被打骂,如果有人想走,老板就把他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没收,甚至使用暴力。《新京报》记者2016年11月23日从常熟警方获悉,由于涉嫌雇用4名贵州籍童工,涉事服装企业负责人冯某及童工介绍人王某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违规介绍、招收童工的黑心中介与企业得到应有的惩罚,童工得到解救,应该说是好事。但纵观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怎么看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想起来了——原来走的又是媒体曝光——舆情鼎沸——部门介入——快速查处的“传统套路”,略有不同的是,这次是“拍客”卧底数日完成这部纪实短片拍摄后,先是在资讯类短视频平台梨视频播出,后迅速引发主流媒体和当地政府的关注,后者又第一时间在当地开展拉网式排查,而非大家熟知的直接在报纸、电台、电视台曝光后才展开以下“程序”。但“曝光后马上处理,不曝光天下太平”的“画风”一脉相承。

常熟那些黑心工厂雇佣童工的丑行,既然“拍客”都可以拍到,而当地相关部门却一直没有依法查处,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确实没有发现——要真是这样,那肯定不是雇主太狡猾,而是执法部门、执法人员太无能,可谓愧领俸禄,愧对百姓;另一种是知道有这么回事,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果真如此,则可谓严重渎职,当严肃问责——还好,当地没有抬出“在媒体曝光之前已在调查处理”这样的挡箭牌,这一点还算“实诚”。

按说,现在“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渠道并不少,比如电话、信访、代表、委员……不少地方和部门还有方兴未艾的“电视问政”“网络问政”渠道呢。但总有不少部门和人员,对于不少他们应该发现也能够发现、且必须及时处置的问题,非要等媒体曝光形成“汹汹民怨”后才出手来“快刀斩乱麻”。历数近年来的奇葩证明、网上订餐脏乱差、城管粗暴执法、环境污染等事件,有多少让老百姓“心塞”怪事与丑行的最终解决,走的不是先曝光后查处的“套路”呢?

曝光问题、揭露矛盾,并促成问题和矛盾的最终解决,本是有担当、有情怀媒体记者的职责和追求,但他们再“神勇”,发现与解决问题矛盾的“主角”仍应该是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他们才是问题的专业发现者与矛盾的专职终结者。比如对于假冒伪劣产品,如果有关部门和执法人员光是媒体曝光一起才处理一起,对日常普通消费者的反映投诉处理效率低下,或者不主动出击,不从法规和制度层面予以遏制,那么即便记者天天暗访,媒体天天曝光,又能解决多少问题呢?

许多明显存在的问题,在媒体曝光之前有关部门却少有作为,更有“唯上”与“唯利”的痼疾在作祟:平时老百姓反映的“蝇头事”、本属自己职责范围的“麻烦事”,因为缺乏上级的关注和利益的驱使,可以少做、慢做甚至不做;一旦有利可图,或者媒体曝光引起“上面”重视,则立马打了鸡血般地“雷厉风行”。对一些相关人员来说,这其实是一种没有摆正自身公仆位置的官场积弊与角色错位。

家一户的事,好的家风具有强烈的感召力、穿透力,可以穿越治乱兴替的历史云烟,被传递、被放大,影响几代人、几十代人,成为人类进化的精神血脉,催生出崇德向善、健康和谐的文明新风。一代好家风,可以成就一个好家族;一个好家风,可以温暖一座城。

猜你喜欢

童工错位家风
有趣的错位摄影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禁止使用童工的立场不能后退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世界无童工日:国际劳工组织强调加强社会保障是消除童工现象的关键
世界各地的童工
角色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