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在喜迎十九大的热烈氛围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

2017-11-22文/杨

中华魂 2017年10期
关键词:征程小康社会强国

文/杨 煌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在喜迎十九大的热烈氛围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

文/杨 煌

在举国上下热烈迎接十九大的喜庆日子里,我们又迎来了新中国第68个国庆节!今天,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即将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道上顺利前行!

一、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回顾68年的历程,就是一部共产党人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建国之时,我们只能造桌子椅子,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们开启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新中国的成立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民族实现了独立、人民获得了解放、国家获得了新生,“而今迈步从头越”,强国梦廓清了羁绊,迈开了坚实的一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让我们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今天,我们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墨子”号量子通讯卫星上天,我们占据了量子通讯的世界最前沿,蛟龙入海,中国海洋科技达到新的深度,高铁成为靓丽的中国名牌,中国自己的大飞机翱翔蓝天,中国自主研制的航母下海,改革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还大而不强,我国正处在由富向强发展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篇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作政治思想理论准备的重要讲话,明确宣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当前,我们处在“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点上,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是个前后相继的过程,目标最终都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梦想。

二、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近代以来,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在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淫威面前,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一次次的溃败,让先进的中国人觉醒,睁开眼睛向西洋,把西方作为先进目标,开始寻找图强的道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次次的努力都归于失败。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我们选择了马列主义的旗帜,选择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图强才有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强国的目标才越来越清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提出过要为中国的工业化而斗争的战略目标。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构想。新中国成立不久,把工业化目标与社会主义前途结合起来,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口号,提出“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宏伟目标。在1964年召开的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了“两步走”的强国战略目标,号召全国人民要努力奋斗,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继续坚持“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又把小康社会解释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逐步提出了“翻两番、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就要在继承前人奋斗的基础上,开启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与此同时,现代化强国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建国初期,我们将社会主义工业化大体等同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世纪60年代,形成并提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容拓展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大领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将构建和谐社会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把民生等社会建设问题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明确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

尤为重要的是,对我国现代化的性质和定位,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即我们的现代化不等于“西化”,更不等于资本主义化。我们的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就是造福全体人民的现代化。时至今日,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力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三、决胜全面小康,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这个第一个百年目标,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第二个百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期。目标不会轻轻松松实现,我们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防止和化解重大风险是前提,精准脱贫,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重中之重,防止污染是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能不能打赢这三项“攻坚战”,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特别是我们还有43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这些贫困人口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而这些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本高、难度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硬仗中的硬仗,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打一场脱贫攻坚的人民战争,使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我们相信,通过共产党人带领全体中国各族人民一代代锲而不舍的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

猜你喜欢

征程小康社会强国
一个人的征程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征程万里,初心如一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唐山专场一)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秦晋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