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月英 37年的坚守

2017-11-21

中华儿女 2017年17期
关键词:奉新县教学点山村

支撑她到现在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用心呵护每一个山村孩子的梦想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这是2016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给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写下的颁奖辞。

从1980年到今天,在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支月英37年来都坚守在这里教书育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支撑她到现在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用心呵护每一个山村孩子的梦想。

从“支姐姐”到“支妈妈”

今年暑假,支月英回了一趟在奉新县城的家,紧接着就带着外孙女又上了山。从县城出发,驱车向大山深处一路西行,手机信号越来越弱,在蜿蜒的山路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奉新县最为偏远的白洋教学点。

得知支月英回了学校,住在附近的20多个学生带着书本和暑假作业开心地冲到了学校。支月英说:“山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假期没有老师和父母的监管,学习自觉性较差,我在学校可以帮孩子们补习功课,督促他们更好地完成暑假作业。因为平时没啥时间陪外孙女,就趁放假带她到学校和学生们一起玩。”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每天,学生们到学校做作业,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支月英请教;做完作业,孩子们会在一起玩。

支月英说:“看到他们认真做作业,开心地玩,我也高兴。”

教学点两层漂亮的校舍是最近几年才盖好的,鲜艳的红旗搭配着彩色的墙面,教室里配有多媒体和网络,院子里有游乐设备,教学环境跟城里相比已经差别不大。而在37年前,支月英第一次踏进这个山村时,艰苦的环境让她终身难忘。

1980年代,奉新县中小学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偏远山区教师更是稀缺。刚刚19岁的支月英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报名参加了奉新县澡下镇招聘山村小学教师的考试并顺利考上。她不顾父母的反对,离开家乡南昌进贤,前往海拔近千米、最缺教师的泥洋小学任教。

那时的学校破舊不堪,教室年久失修,窗户都没有玻璃,冬天上课,阵阵寒风刮进教室,室内比室外还要阴冷。于是,支月英买了薄膜、钉子,自己把窗户钉好,将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融融的。

泥洋小学是澡下镇当时最偏远的学校,支月英刚来的时候还没修通公路。要去学校,得走20多里羊肠小道。每年开学,便是她最累的时候。背着几十个学生的课本,先坐班车,然后换拖拉机,最后,支月英得用扁担挑着七八十斤重的课本,一步一步从小路走回学校。沉重的扁担一点一点将她的脊背压弯,两条麻花辫也日渐斑白。

因为山高路远、人烟稀少,条件十分艰苦,晚上支月英一个人住在鸟啸兽嚎、无人做伴的旧教室里点灯备课、改作业。为了能留住支老师,好心的村妇们轮流抱着被子来与她做伴,经常有孩子带着家里炒的菜送给她吃,星期天不回家时,总会有人请她去吃饭……这里的乡亲们是那般的朴实,孩子们是那样的纯真,所有的一切都深深地打动了支月英,也让她从心底里下定了要扎根山村教学的决心。

就这样,支月英每天认真备课、上课、改作业,教孩子们语文、数学,还教他们唱歌、画画,与他们一起开心地玩耍。山花开了,孩子们给她采来最香的一束;山果熟了,孩子们用书包带来最甜的几颗;她生病时,孩子们带来一个个滚烫的熟鸡蛋;逢年过节,乡亲们会送来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她渐渐与家长们熟悉了,同孩子们感情更深了。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支月英一直积极努力,仅仅过了四年时间,就被组织任命为泥洋小学校长,兼管两个村小教学。为提高学校“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支月英带着同事走门串户,给孩子家长反复做工作,当年学校的“三率”就达到了99.5%。为提高教学质量,她努力自学、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认真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她的眼中没有差生的概念,学生们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

“我走了,山里的孩子怎么办?”

对于支月英来说,学校就是家。作为这个学校的大家长,她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一点一滴为山区的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她带着学生们从山谷捡石头来搭成乒乓球台、砍毛竹制成篮球架;电路出故障了,她来检修;食堂人手不够了,她去砍柴、种菜……

这些年,支月英的身体每况愈下,右耳听力衰弱严重、右眼近乎失明,甲状腺功能减退、胆结石、高血压引起视网膜出血、声带结节、双腿静脉曲张……这其中,有的是职业病,有的是因为她长期一人坚守在“高山讲台”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她总说:“看病耽误一下没关系,孩子们的未来,耽误不起!”

2012年,考虑到支月英的身体状况,组织上决定调她下山到镇里的中心小学任教。在即将调往镇里的中心小学任教时,她收到了澡下镇白洋村群众的一封联名信,村民们说,白洋村条件艰苦,来的教师都走了,希望支月英能到白洋村任教。看着村民言词恳切的邀请信,支月英没有任何犹豫,就踏上了新的征途,成了白洋教学点第一位公办教师。

别的教师都是往山外走,可她却往深山里去。家里人很不理解,心疼地说:“你也年过半百,身体又不好,就不要去白洋小学教书了。”她总是乐呵呵地说:“30多年都这样过来了,白洋的孩子需要我,我怎能打退堂鼓呢?倘若今天我走出了大山,今后,谁带孩子们走出深山?”

一到这个深藏在大山之中的村庄,支月英就走家串户,了解村里孩子们的上学情况。为了让白洋村的孩子们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她一个人开设了全科教学、快乐读书等特色教学。

有一年夏天,一个学生上课时突然又吐又泻,她不顾炎炎烈日,背着学生到10多公里外的医院治疗。打完针已是黄昏时刻,她付清医疗费后,又背起学生回到了学校。

乡村教师的工资本就微薄,有的家庭因为交不起学费,孩子迟迟不能来报名,支月英总是先垫付上。“没有办法,你不交,他不交,学校就得关门了。”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能去借。

在那个小山村里,时时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真是来了位好老师,孩子读书不用担心了!”后来,在外地读书的孩子纷纷转回白洋教学点,学生由原来的5名增加到现在的20多名。

2016年5月,支月英已到退休年龄,本可回到县城安享晚年,但在乡亲们的挽留下,她选择留在白洋教学点继续任教。她说:“我是大山的女儿,如果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教下去。”

37年了,陪伴、教育着山里孩子们逐渐成长,是支月英生活的常态。这37年里,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从“支姐姐”到“支奶奶”,支月英一直在山旮旯里坚守。“我就是个平凡的人,做了平凡的事,尽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尽的责任,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支月英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奉新县教学点山村
我请大雁落山村
南方丘陵耕地产能研究
山村之晨
奉新县出台新规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奉新县官方兽医监督巡查的现状分析
山村晚归
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产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