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控风险 行稳致远打造百年老店

2017-11-21

中华儿女 2017年17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银行北京

上市十年来,北京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被业界誉为“经营最稳健的银行”

寄语十年

北京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运行有序,其风险管理已经精细化到每个流程和细节,而且大量利用专家和外部董事、监事的智慧,其投入和成效很大,真正让风险防控在北京银行上市后的跨越式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李晓慧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

回看十年,北京银行通过上市,公司治理能力、治理机制非常好。因此,希望其他企业不要把上市的目光只盯在资金募集方面,而是“引制重于引资”,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希望这是北京银行的上市为后面上市企业提供的借鉴意义。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7月14日,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的金融工作主题作出重大部署。防控金融风险位列三项任务之一。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作为一家在金融改革大潮中诞生的新型股份制银行,北京银行自成立以来走过了艰难的历程,经受了风险的洗礼,创造了稳健的业绩,打造了优秀的品牌。上市十年来,北京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被业界誉为“经营最稳健的银行”。

当前,在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关键期的新形势下,北京银行积极推动风险管理与业务拓展同步发展,始终坚持审慎稳健发展战略,坚守风险底线,致力于打造稳健经营的国际一流现代银行。

稳健经营 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回首北京银行21年的发展历程,稳健经营是雷打不动的原则和坚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银行原董事长闫冰竹多次强调,要牢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把握好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率的平衡。一方面,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全流程、全业务、全产品的风险监测、计量和控制机制。另一方面,加强信用、市场、流动性、操作、信息科技、声誉等风险综合治理,让稳健发展成为首要经营理念和文化基因,为打造行稳致远的未来银行保驾护航。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金融改革进程中,北京银行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创建者们在银行成立之初就瞄准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框架建章立制,立志要做现代商业银行,要做一家好银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李健说道。这位资深经济学教授曾参与北京银行建章立制工作,并持续关注其发展。她认为,北京银行虽然起点较低,但标准很高,是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框架、业务框架和人事管理框架搭建的,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为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0年,北京银行建立起国内银行业第一家全行性会计核算中心,真正实现了全行经营“一本账”。此后,北京银行独立开发了第四代核心系统,持续推进数据仓库建设,不断在客户关系管理、客户信息加密、身份认证、“防火墙”方面加大投入,实现科技智能化;率先启动国内先进的综合信贷管理系统,以完整翔实的信息搜集、严谨科学的授权授信管理、专业化的风险控制手段促进了信贷管理质的飞跃,该系统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通过持续优化完善管理系统和工具,北京银行不断提升科技系统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大幅增加了风险管理的科技含量,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

英国《金融时报》曾一语中的地指出:“银行上市是改善银行内部管理的唯一有效途径。”北京银行同样如此。2007年9月19日,北京银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在上市过程中,银行的经营管理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其中之一便是公司治理显著完善。时任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曾深刻总结道:“上市的过程是一个管理素质提升的过程。通过成功上市,推动我行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董事会的受托职责更加完善,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更加健全,信息披露更加规范透明,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上市十年来,北京银行始终坚持把风险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分阶段、分步骤完成了从系统化到体系化,从单一风险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转变,建立起以总、分、支三级架构、信贷业务“六集中”为核心的框架、对各类风险全流程嵌入式管理和全方位网状化覆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各类风险管理过程中,北京银行严格贯彻落实各项监管要求,主动经营和管控各类风险,前移风险控制关口,增强信贷类与非信贷类并重的全资产管理能力,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强化重点领域和创新业务的风险管控,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大幅提升。操作風险标准法项目成功实现核心数据库建设、评价工作流程和风险语言标准等方面的整合统一,形成联防联控的风险防范机制,开创了行业先河,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和内控管理的崭新模式。在李健看来,北京银行能够将规范运作与大胆创新相融合,多年来在扶持中小企业、服务市民方面,创设了很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这很重要。“北京银行一边创新,一边制定行业规范,注意风险防范,这很值得其他中小银行学习。”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中国中小银行坚持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进行有机结合,为中国金融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注入了动力。北京银行就是其中的代表。”

上市十年来,北京银行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出台、修订、更新多项风险制度文件,共制定各项规章制度1300多项。规范业务管理操作流程,形成完善严密的内控体系。率先实施了经济资本管理,率先实施了VAR值限额管理,率先引入了ISO质量体系认证,开创了中国银行业管理变革的先河。

深化中外融合 吸收国际风险管理经验

北京银行积极推动风险管理与业务拓展同步发展,始终坚持审慎稳健发展战略,坚守风险底线,致力于打造稳健经营的国际一流现代银行。endprint

2005年,在中国金融业加快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时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的关心关注和鼎力支持下,北京银行作为一家基础薄弱的中小金融机构,成功引入国际知名的荷兰ING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并在王岐山市长的见证下,于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的战略协议签字仪式,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与ING集团的合作中,北京银行实现了引资、引智和引制,将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与中国本土文化完美结合。早在2007年,北京银行率先引入西方发达国家30多年的经营数据进行专项压力测试,有效提高了北京银行识别、量化、控制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公司治理是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当时,中国银监会刚刚成立,国内刚刚开始引入国际先进的公司治理理念。在外方的积极推动下,北京银行率先聘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对北京銀行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国际最先进的公司治理理念,并先行引入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在此基础上,北京银行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杆,拟定实施“24条改进措施”,最大程度提高了公司治理效能。此外,由ING设计引入的“走向卓越绩效-6个驱动力”企业管理改进模型,极大提升了北京银行的管理效率,推动北京银行在组织架构、运营机制、管理流程、人员配置、产品创新等方面不断改进。特别是,在董事会上,外籍董事对每一项议案都运用成本、利润、股东价值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从专业角度提出不同见解,其中有多项议案被否决,给北京银行管理层带来很大震动,充分证明了公司治理的约束力。

在风险管理方面,当时国内银行业的风险预警机制尚未建立、风险管控手段比较单一。北京银行在ING派驻团队的技术援助下,聘请专业咨询机构,结合国内外不同流动性危机特点,设计特定压力情景,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评估在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的压力情景下,房地产公司贷款、个人按揭贷款风险状况。引入西方发达国家30多年的经营数据进行专项压力测试,这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处于先进行列,有效提高了北京银行识别、量化、控制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北京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开展压力测试的银行,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评价。

此后,结合战略投资者ING集团的技术援助项目,全面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截至2015年底,已经启动18个项目,基本完成第一支柱三大风险项目,启动第二支柱内部资本充足评估及全行风险偏好体系架构搭建,新协议实施成效逐步显现。外资的引入和合作的深化为北京银行的稳健发展插上了加速腾飞的翅膀,从制度层面提升了北京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

资产质量继续领先同业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在经济长期处于“L型”增长的新常态下,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的商业银行,如何全方位提升对风险识别的前瞻性、风险把控的全面性、风险处置的科学性,切实管理好金融风险,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北京银行强调坚持从严管理风险防控,加强全业务、全流程、全口径风险管理。截至2017年6月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1.18%,较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稳步提升;拨备覆盖率237.03%,拨贷比2.79%,风险抵御能力始终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

“在新形势下,北京银行建立投资机构风险报告机制,强化集团风险管理。适时调整完善信贷投向管理政策,有效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同时,在全力推进不良‘双控工作方面,成立分行派驻工作组,全方位加大风险防控督导和不良化解力度。”张东宁表示。

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攻坚期阶段,金融风险的复杂性持续增强,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持续承压,北京银行搭建起总分支三级架构、信贷业务“六集中”为核心的框架,对各类风险全流程嵌入式管理和全方位网状化覆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稳健经营。

下一阶段,北京银行将按照中国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按照匹配性、全覆盖、独立性、有效性等原则,继续完善全流程、全覆盖、全方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进一步优化风险治理架构。持续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进一步探索分级风险管理模式,积极推出分层限额管理、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风险导向政策支持和体制机制改革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努力搭建动态适应性调整风险管理体系。

进一步明晰风险管理策略。在认真分析风险治理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风险偏好、风险管理目标、各方风险管理职责、表内外各领域业务的专项风险管理策略,将全面风险管理嵌入到业务发展的全过程。

进一步强化风控科技支撑。不断健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持续完善流程及工具,推动信息科技和外包风险管理工作,加大信息科技对风险管理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健全风险考核机制。更加注重强化风险调整后的综合效益指标考核,通过考核引导提升全员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风险类指标在考核分值中的权重。加强对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的同步考核力度,形成目标管理和考核的硬约束。

进一步丰富风险计量方法。继续加快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注重加大良好的风险计量文化的培育和传导力度,努力提高风险计量能力。确保计量准确性、适当性,在建立风险评估标准、运用结果、改进模型及提升风险评估有效性方面继续进行积极有益的尝试。

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管理。不断完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以大数据思维不断升级和完善“风险数据集市”,为全面风险管理的集约运行、动态风险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实时风险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持续增强数据信息的使用价值,持续拓展风险管理的宽度、高度和深度,有效提升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

进一步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以风险管理培训为依托,加强与国际接轨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储备高精尖的风险计量专业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银行北京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