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水共治”中的大学生参与研究

2017-11-21郑淑君

科技视界 2017年22期
关键词:五水共治环保意识参与

郑淑君

【摘 要】浙江省的“五水共治”战略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论。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中国的主力军,在服务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五水共治”有其独特优势。为了研究大学生对“五水共治”的认知、参与情况,对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分析了大学生环保意识水平及行为习惯,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两山理论”“五水共治”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五水共治;大学生;参与;环保意识

早在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时任浙江担任省委书记,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的“两山理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论,2013年,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战略部署[1-2]。浙江省委指出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中国的主力军,是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的群体,在服务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参与“五水共治”有其独特优势。在推行“五水共治 ”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使得大学生对洪水、涝水等在灾害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与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思想转变,促进“节约型 ”社会的建设,以此来促进人类社会的长久发展[3]。

浙江以“五水共治”三个创新性“共治”管理理念作为理论指导,进行了组织领导、规划推进、责任落实、督查考核、区域联动、经费保障及全民共治等多方面的管理机制创新实践,逐步摸索出一系列立足省情、特点鲜明、行之有效的治水管理机制[4]。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32条全长79.3公里河道全部落实河长制,河长公示制层层落实责任,问题解决到点到人,集聚区在全市率先宣布消灭垃圾河、完成河道清淤[5]。大多数报告及文献都从政府及社会角度阐述“五水共治”的政策以及推行方式,较少文献提到大学生对“五水共治”的认识以及参与情况。

1 调查对象

为研究大学生对 “两山理论”、“五水共治”的认识以及参与情况,本文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随机抽取了来自不同学院的350位学生发放问卷,有效回收342份,回收率高达97.7%。本次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大学生对水环境现状的满意程度;(2)大学生对“两山理论”“五水共治”的认知情况;(3)大学生在“五水共治”中的参与度;(4)针对发挥大学生在“五水共治”的作用提出实际可行途径。

2 调研数据分析

2.1 大学生对水环境现状的满意程度

通过调研数据得知,仅有18.4%的学生对身边的水环境表示满意;48.8%的学生表示一般;表示不满意的人数占据总人数32.8%。由此可见,只有少数学生对水环境现状感到满意,因此,提高水环境质量迫在眉睫,大学生更应该从身边做起,为改善水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2.2 大学生对“两山理论”“五水共治”的认知情况

问及对“两山理论”“五水共治”的认知情况,只有约十分之一的学生比较清楚,更有26.3%的人不知道“两山理论”“五水共治”,而一半以上的学生则有所了解,这些数据说明大学生对“五水共治”的认知程度还是偏低。

图1 大学生对五水的认识

问卷通过多选题问及 “五水”具体指哪五水(忽略不知道“五水共治”的大学生),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能完全回答正确,有近75%的人只知道五水中的2-3水,如让学生自己写出“五水”,恐怕不超过十分之一。其中,大学生对“抓节水”的认知程度最高,我们认为是由于 “抓节水”与平时的生活密切相关。还有一部分学生将“引水”“净水”等纳入“五水共治”范畴,因此提高大学生对“五水共治”的认知迫在眉睫。针对“五水共治”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提问,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治污水和抓节水是最重要的,结果较为合理。

大学生了解“五水共治”主要通过电视和新媒体(微信,微博等)的途径获取“五水共治”的知识,分别占了 37.7%与 57.5%的比例,其中有部分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五水共治”知识。深入调查了大学生接受“五水共治”传播的感受,大学生在看到的电视上的宣传广告时,最常采取的态度是“看前一两分钟”,选择“会耐心看完”的人数较少。基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学校公众场所分发一些包含“五水共治”知识的小卡片。其次,结合大学生优势,开展以学习讨论为主的主题沙龙,大学生可以从社会、科技、经济、环境等各个方向对水环境问题进行讨论。

2.3 大学生在“五水共治”中的参与度

通过统计得知近80%的学生愿意参加“五水共治”活动,只有少于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活动,这表明本校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活动的意愿较强,政府所倡导的“五水共治”的可行性很高。但是在問及参加“五水共治”活动的次数时,数据非常不乐观,反映出学生参与行为不积极。只有49.6%的学生认为自己参加过的“五水共治”活动少于三次,其中机电学院的学生比例较高,与机电学院近期举办“五水共治齐动手,垃圾分类我先行”启动仪式有关。在问及“学校是否举办过“五水共治”活动时,近60%的学生说没有。据了解,除了机电学院的启动仪式,学校有组织志愿者参加剿劣水活动,并且艺术设计学院学生还在浙江省“五水共治”海报招贴画比赛中获铜奖。这里说明学校虽然举办“五水共治”相关活动,但是参与者以志愿者为主,说明学校在宣传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五水样样都与民生相关,但要说与民生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污水。“五水共治”,治污先行。通过调研,81.3%的学生选择“不扔垃圾到江河里”为治污水贡献一份力,可见大学生在治污水这个问题上愿意从自身做起。由于许多学生平时较少参加志愿者等公共活动,即便有心参与治水,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所以只有54.1%的学生选择“参与治污水活动”。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主动向家人朋友宣传治污水”,反映了大学生缺少成为“五水共治”传播者的意识。endprint

高等院校可以看成人群密集、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社区,校园中教学楼厕所和宿舍用水比较集中,存在较大的节水空间。经过咨询后勤部教师,学校宿舍每位学生的免费用水额度是3立方米,大部分学生不会超过额度。进一步,我们对学生的用水习惯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情况有较大差异。57.6%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将生活用水再利用,少部分学生表示每天的洗脸水或者洗衣水会用来冲厕所,而节水意识高的学生中女生比例占优势。按照每人每天节约0.003立方米计算,全国13多亿人口即可节约用水390万立方米,一年节水量达到14.235亿立方米,数据相当可观。当大学生有了较高的节水意识,他们节水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只要平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为“五水共治”中的“抓节水”做贡献。

2.4 提高大学生在“五水共治”中作用的途径。

2.4.1 充分发挥高校环保教育的作用

人是社会活动中的主体,要改变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现状,必须要提高人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场所。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不仅是某一个学科老师的职责,而是所有教职工的职责。目前高校环境教育开展的深入程度与现实要求还存在明显差距。需要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环境教育与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保护校园环境,做好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让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得到优化。

2.4.2 加强高校环保社团的队伍建设

高校环保社团在环境教育中的载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培育大学生环保社团,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策划组织水环境公益活动,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纪念日。高校环保社团参加各类社会 NGO 组织的环保社团活动,形成的非正式联盟,彼此保持了信息的交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上的“五水共治”等环保活动,将大学生的意愿转化为行动。高校环保社团在“五水共治”活动中缺乏经费来源,如果与政府环保部门进行合作,有了充分的经济来源以及技术指导,“五水共治”活动开展更为顺利,质量将会得到较大提高。

2.4.3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

从数据中可以发现,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存在偏好。本校大学生接受“五水共治”知识最频繁的途径与渠道是电视、手机、电脑,对大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作用最大的是新媒体。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利用微博、微信平台,进行“两山理论”“五水共治”的传播。新媒体作为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平台,在传播方式上體现出了与传统媒体所不同的特征[6],如新媒体更关注污染议题而非常规议题,叙事手法上倾向于矛盾和冲突等,与大学生关注点趋向一致。

3 结论

首先,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对“两山理论”“五水共治”的认知情况,发现学生对“两山理论”“五水共治”的认知程度偏低。学校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五水共治”。其次,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活动的意愿较强,但是行动力较弱,如何将意愿化为行动是一个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难点,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等方法。最后,为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五水共治”中的作用,本文提出几种可行性途径。

【参考文献】

[1]夏宝龙.加快形成“五水共治”破竹之势[J].今日浙江,2014(1):8-9.

[2]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决定[EB/OL].

[3]陈江.五水共治的意义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境,2015(11).

[4]黄燕,刘瑜,许明珠.浙江省“五水共治”管理机制的经验与启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12-15.

[5]陈淮贵.打造工业园区“五水共治”的衢州模式[J].浙江经济,2016(23):58-59.

[6]黄河.新媒体发展与社会管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五水共治环保意识参与
“五水共治”视阈下高校生态德育建设研究
发挥媒体作用 助力“五水共治”——《绍兴日报》推进河长制报道的实践探索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杭州“五水共治”公众参与调查与对策探究
顺势而为 勇担责任 发挥优势 学校召开“五水共治”专题工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