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歌的行板

2017-11-21文清

世界文化 2017年11期
关键词:杜拉斯情人爱情

文清

文学界认为,“杜拉斯那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惊世骇俗的叛逆性格使她成为一位令当代法国骄傲的作家和通往法国当代文化的一条重要通道”。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她的成名作是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代表作有《广岛之恋》《情人》等,曾获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等奖项。

杜拉斯从自身经历出发,将自己真实的爱情经历融进她的创作之中,其作品大都有其自身经历的映射。这些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她丰富多彩的爱情经历和传奇人生。

鬓飞霜雪的杜拉斯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挖掘出半个多世纪前那段尘封的往事,创作出《情人》。特别是作品开头的那句经典话语,更是俘获了全世界各阶层女人的心:“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自此杜拉斯声名鹊起,赢得了全世界的读者的心,在法国和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杜拉斯现象”。 让我们走进杜拉斯荡气回肠的小说文本世界,去寻访她的足迹。杜拉斯的一生,都在欲望、爱情、激情中挣扎与思考,1996年,魅力无边的杜拉斯走完了其充满传奇的生命旅程。传奇曲折的爱情经历为她的写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其众多作品也是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展现女性自身对生命对爱情特有的深刻感悟,她丰富的感情经历化作笔下的人物,用文字来展现她丰富多彩的爱情人生。

杜拉斯的爱情作品分类

杜拉斯这个20世纪颇受争议的法国女作家用爱、恨、传奇、绝望、死亡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个震人心魄的小说文本,留给人们众多的遐想空间。杜拉斯的创作从来都是跟随自己的内心,描写她真实的经历,杜拉斯在其文章《物质生活》中写道:“我写女人是为了写我,写那个贯穿在多少个世纪的我自己。”可见,杜拉斯的大多数作品总能看到她自己生活的影子。她将自己深刻的爱情体验用独特的内容和鲜明犀利的语言来表现。杜拉斯的创作多数来源于她本人的情爱经历和对情爱的独特解读。纵观杜拉斯一生创作的作品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异国之恋。

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品有:《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成天上树的日子》《伊甸影院》《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印度之歌》《恒河女子》等。

童年和少年那段不同寻常的情感经历对杜拉斯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小在印度支那殖民地的生活经历,使她成为一个拥有反叛性格的少女。在其作品中,有关殖民地的生活和恋爱的内容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她的《情人》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杜拉斯在寫作《情人》时,已是七十高龄。《情人》可以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以一个十六岁的法国少女,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富家少爷邂逅开始,讲述了一个越南出生的贫穷白人少女和中国富家大少由最初的情色交易到最后上了心的故事,结局因为两人的种族和身份等社会现实问题而终结,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悲剧。

在这一段有着异国情调的忧伤的爱情往事里,在殖民地白人女孩儿与被殖民下的当地富家少爷相恋交往的故事背后,深刻反映了殖民与被殖民,种族、身份,以及贫富悬殊所造成的落差等社会问题。在殖民地,不论贫穷与富有,在白人眼里他们永远都比安南人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作者写这部作品时曾经说过:“如果不是出生在那样一个贫穷的家庭,我是不会出头露面的,更不会为了钱而和中国情人来往。也许我最后也爱上了中国情人,但事情的开始不是为了爱情。”作品还展现了殖民地上流社会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对照,体现了作者对殖民地人民的观照。1986年《情人》获里茨—巴黎一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被认为是杜拉斯对《情人》的扩写。杜拉斯晚年的时候接到这个中国情人的电话,电话中中国情人告诉杜拉斯,他永远爱着她,杜拉斯听后大哭不止。没多久,这个中国情人就去世了。闻讯后,杜拉斯愧疚感愈加强烈,她重温了她与他的那段爱情,写下了这部更为缠绵动人的故事。可以说,到了老年,当一个人完全成长成熟后,才终于读懂当时的爱。

二是激情之爱与理性之爱。

这类的作品有《直布罗陀水手》《琴声如诉》《塔吉尼亚的小马》《夏日夜晚十点半》《劳儿之劫》《黑夜号轮船》等十余部作品。

这些作品一般都以女性为主人公,她们往往生活在狭小的天地里,因为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感情渐渐麻木,备感厌倦和无聊。烦恼便成为她们主要的心理特征,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更加剧了这种无奈的处境,于是她们把目光投向爱情,希望在浪漫情感中寻求精神寄托,获得生存的意义。然而情感与道德、激情与理智上的抉择取舍,又造成她们的情感分裂、精神痛苦。在爱情问题上,小说的女主人公们尽管难以摆脱突遇激情的力量,在激情与家庭,情感与理智之间游走,不过她们最终明白,爱情的真实面目是激情,激情会随着时光而渐渐褪色和死去。因此在小说结尾,大多数女主人公均又回归家庭,坦然接受平静的生活。小说探讨了爱情的本来面貌,指出爱情既具有诱惑力,又具有毁灭性。

在《琴声如诉》这部作品中,在家庭生活中渐渐感情麻木的安娜·戴巴莱斯特在咖啡馆偶然听说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这样的爱情让她越发沉迷。她一个人开始思考什么样的爱情才能让情人开枪打死自己,这样荒唐的事情在安娜的脑海中却被演绎成了美好的爱情故事,她渴望也能够拥有这样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在安娜丈夫的企业中工作的肖万虽然不能理解安娜的想法,却在自己欲望的支配下,想方设法接近安娜,不断地与她交谈。然而,经过无数次的对话,安娜清醒地意识到要结束这段已经被人议论纷纷的爱情,这是一份不能承担的爱情。

在《塔吉尼亚的小马》中,家庭生活中感情麻木与通过婚外恋燃发激情的主题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对婚后一成不变生活的厌倦,使得女主人公萨拉觉得仿佛生活在灾难之中。不久萨拉便在酒店与一陌生男子一见钟情,两人开始频繁约会。最后萨拉终于意识到完美的爱情并不存在,所有的爱情都是一种爱逐渐消失的过程。最终她还是放弃了这段私情,毅然与丈夫一起旅行,去塔吉尼亚看那美得难以形容的小马群。

杜拉斯在这部作品中集中描写了窒息的婚姻带给人的烦恼。但在小说结尾,女主人公萨拉改过自新,不再与陌生男人约会,及时挽救了陷于危机的婚姻。用欣然前去观赏那美妙绝伦的塔吉尼亚小马群的意象,表达了女主人公要与丈夫一起,共同开创美好崭新的人生与未来的希望。

《黑夜号轮船》叙述了一个在电信机构工作的职员和一个身患重病的富家小姐,一次偶然的通话让两颗孤独的心逐渐靠近。在黑夜中,他们不厌其烦地、永无休止地通电话,他们彼此诉说,却不表明各自的身份;他们有过约会,却从不想真正地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他们虽然对爱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但最后仍然止于电话述衷情。

三是反战及政治主题。

杜拉斯的爱情小说也有很多涉及战争或政治。作品内容大多展现了战争对于爱人或爱情的毁灭,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性。此类代表作品有:《广岛之恋》《长别离》《副领事》《阿邦·萨芭娜和大卫》《卡车》《痛苦》等。涉及战争,但杜拉斯下笔不直接描写战争,只写战争给人带来的爱情的破碎和心灵的创伤。

在这些反战题材的作品中,影响最大的则是《广岛之恋》。作品描述了在1957年夏天,一个法国女演员为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电影来到广岛,邂逅当地的建筑工程师,两人在短暂时间内忘记各自的有夫之妇、有妇之夫身份,产生忘我恋情,成为她生命中一段如过眼云烟但刻骨铭心的爱情记忆。

因为广岛这块土地的特殊性,两人在激情相拥时,女演员脑海中总会闪现若干年前她在法国小城纳韦尔与一名德国军人的爱情。后来“二战”结束,德国战败,眼见德国士兵被打死,自己被人们嘲笑、剪发、隔绝,面对爱情而带来的巨大屈辱,她没有自杀,但她疯了……

如果 “二战”时以德国为代表的轴心国侵略法国,给法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她自己则不幸地爱上了敌国的男人,最后以法国为代表的同盟国胜利,自然要将侵略自己国家的罪魁祸首处死。因此由于战争的原因,原本相恋的人,处于叛国背义的境地中,她和她的恋人都受到惩罚。恋人被处死,而她也在国家责任与个体爱情的冲突上饱受肉体的惩罚和心灵的伤害,这是战争所带给个人的伤痛。而14年后,她来到同样是“二战”时,以日本为代表的轴心国在战败时被以美国为代表的同盟国给予重创之地——广岛,她理解了这个城市的孤独和苦难。他们两人虽然相爱,但背后两人的名字是:法国与日本,在“二战”时,作为敌对国,战争给彼此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在心灵中留下了巨大的阴影,14年后又一段纠结着战争与政治,饱含心灵伤痕的爱情。如今的爱情痛苦勾起昔日的爱情伤疤,广岛,纳维尔,分别代表了他们各自被战争毁灭的屈辱的国家和历史,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爱上了敌对国的恋人,这爱的本身就是一种无血的利刃,插在二人的心上。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情爱内容反映了战争浸染下的爱情,更多地和国家、政治、民族、信仰纠结在一起,由于战争的影响,国家和民族的矛盾使个体的爱情变得悲痛苦涩,心灵罩上巨大的阴影,无法摆脱,爱到最后都归于无尽的伤感与别离。这类作品集中体现了当爱情面对政治,个人面对历史,情感面对现实时的挣扎与苦痛。

《长别离》是另一部战争带给普通人的心灵伤害的重要作品。作品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女主人:独居的黛蕾丝。其丈夫于1944年因反抗法西斯而被捕失踪,从此杳无音信。“二战”结束后16年,仍没有丈夫的音讯。一次,在咖啡馆中,黛蕾丝偶然看见一个丧失了记忆的流浪汉从她的咖啡店外经过,经过判断以及在随后的一次共舞中,她摸到了这个流浪汉的头部的一个大疤,黛蕾丝终于证实了痴呆流浪汉正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丈夫阿倍尔。黛蕾丝用尽各种方法,企图唤起失忆流浪汉的记忆,但这一切都是徒劳,流浪汉始终没有记起一点往事。原来,他在法西斯的酷刑下永远失去了记忆。黛蕾丝痛苦而激动地呼唤他的名字,而他还是像集中营里的俘虏一样,木然而习惯性地举起了双手,像一个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他僵硬地立在那儿,等候着最后的枪声。突然,他醒悟过来,记忆恢复,拼命地朝塞纳河边逃跑。他跑着跑着,却不幸被迎面而至的汽车撞死。作品展现了战争带给普通人的巨大伤害,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永恒的魅力——杜拉斯小说的文本特征

杜拉斯的創作从来都是个性十足,常常打破常规,以“新小说”的方式写作,语言简练犀利,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她的作品不以刻画人物为主,情节上有较多凶杀等案件出现,作品叙事多以人物间对话描写为主,代替传统写法中的主观叙事,有种剧本式的风格。她的写作手法受到很多人推崇,成为20世纪最负盛名的法语作家之一。

在内容上,回忆与现实相交织。

老年的杜拉斯常常沉浸在对往昔无边的幻觉中,杜拉斯用回忆与现实交织的手法,去释放内心的感受,并记录下生命中曾经出现的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感情。通过回忆,那些自己经历过的丰富的爱情体验和心灵感触又再次复活,为此她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在内容上多采用现实和回忆相交织的架构,这样便于她将已往的经历表达出来,她在回忆中用自恋和梦幻般的语言,将昔日的美好情感与现在的时光荏苒、一去难寻的时代感慨融为一体,令人唏嘘。

《情人》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中回忆占据大多数,并与现今的现实相交织。《广岛之恋》中,法国女演员面对日本恋人不断勾起14年前德国恋人的回忆,回忆与现实相互映衬,共同表达了战争给昔日之爱与今日之爱造成的共同伤痛。在《长别离》中,黛蕾丝在悲伤中回忆欢乐,在想象的婚礼场景中,欢乐更加深了别离的痛苦,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小说的悲剧意义。

在结构上,杜拉斯特有的双线描述手法。

作者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模式,采用虚实相间、双线并置的叙述结构。回忆中的一条线,现实中的另一条线,二线呼应,最终为表现主题服务。

语言上,句式简短,对话为主,形成特有的“杜拉斯”语体。

杜拉斯的小说如同电影旁白一般,句子简短,多以对话为主,注重留白,强调冷静,往往在海明威式的风格里讲述一个疯狂的故事。杜拉斯的“立体”文学话语便是她向读者展示其独特的生命写真的语言实践。

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情人》中的那段话,是“杜拉斯”语体的标志性代表:“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结语

杜拉斯是一个传奇。她已经离开二十一年。她的肉体经历时间而消散于这个世界,但她的小说却依旧再版,人们不断用独特的眼光去阅读,并借此重温这位传奇女性的爱情人生。她不能抗拒死亡的魔手将她带走,但她能抗拒时间的磨蚀。其留下来的那些意义深远同时又是震撼人心的爱情作品是她的爱情人生的最好注解,成为她生命的精神内核,永远地留存在人间。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双睿智、沧桑的眼眸划破岁月的雾霭。一个从未被击垮的坚强女性,用她深邃的笔触深入到爱情中某些最根本、最隐秘的深谷,并具有深刻的現实批判性,催人深思。她有卢梭的坦诚,有拜伦的激情,还有新小说家的抽象。她以她特立独行的情爱人生和独特文学作品,征服了法国乃至世界的读者,在文学史上别具一格,风格独特。

猜你喜欢

杜拉斯情人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杜拉斯:你会一直看到我,在不朽的文字里
包袋如情人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解读杜拉斯作品中的眼睛意象
情人
小情人
杜拉斯小说中的“诗”与象征主义
情人的宠物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