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沿资讯

2017-11-21

武汉广播影视 2017年10期

前沿资讯

旅行、住农庄、开客栈 荧屏流行“慢综艺”

最近一段时间,安静地观察类真人秀成为新的潮流。几位明星形成一个小团队,在十几天时间里通过一起旅行、开餐馆、开客栈、装修来互相了解,逐步成长。节目组只规定节目的大致走向,摄影机客观记录过程。相对于以往那种紧张刺激的晋级、游戏的快节奏,这种综艺节目被总结出一个新名词:“慢综艺”。

“慢综艺”的代表之一,湖南卫视的《中餐厅》刚刚播完,10月份,湖南卫视的《亲爱的客栈》、东方卫视的《青春旅社》以及浙江卫视的《漂亮的房子》相继播出,接下来,江苏卫视的《三个院子》也将播出。

“慢综艺”的精髓在于“有味”,不刻意制造戏剧冲突,主要通过节目的人情味儿打动观众。各大电视台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一个现象:经济发展更好的中心城市,收看慢综艺的人数更多,并且呈现出极大的观看忠诚度,这其实也说明了现代精英群体对于“慢美学”的渴求。

知名电视人夏青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慢综艺相对快综艺来说“更有回味的空间”,“将一群合适的明星放置到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去旅行、学做菜、做农夫、修房子、开客栈……呈现出相对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能吸引观众的关注。”

《国歌法》正式实施广电总局:电台电视台应依法播放国歌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10月1日正式实施。为贯彻落实“国歌法”的相关规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在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的国家法定节日、纪念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应当于北京时间上午10点整在其主要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

多档节目延续“国学热” 荧屏上遇见“诗和远方”

《龙的传人》

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国学带起一波文化热潮。一档国学益智竞赛节目《国学小名士》在网上引起网友们热议;《龙的传人》少儿同台展示国学风采,也让家长和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外国人比拼对中华文化了解的《汉语桥·2017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也吸引不少观众追看……多档节目的热播,让观众在有趣、活泼的方式中领略传统文化之美,在荧屏上遇见“诗和远方”。

荧屏暖心综艺让百姓唱主角 平凡人讲故事春风化雨

近日,荧屏上播出了一批老百姓唱主角的暖心综艺:湖南卫视的《儿行千里》、安徽卫视的《百家姓》、辽宁卫视的《中国好家庭》等。节目形式不一,或聚焦一个家庭里远行的人,或找同姓不同乡的人来讲讲姓氏里的传说,但有一点相同:没有明星,没有争议,没有炒作,有的只是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真挚感情和鲜活故事。

当普通人遇到不普通的人生际遇,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深沉力量,会让普通观众找到生活里的暖意,能走进每一个有家的人的内心深处。

河北长城新媒体集团正式揭牌“中央厨房”同时启动运行

河北省第一家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型媒体集团——长城新媒体集团日前正式揭牌。

据了解,长城新媒体集团以“权威媒体、政务平台、民生网站”为基本定位。自今年4月筹建以来,该集团按照河北省委宣传部“强化中央厨房建设,实现采编发流程再造”的指示要求,把“中央厨房”建设作为集团筹建的头号工程,全力打造。

据工作人员介绍,长城新媒体集团重点打造的“中央厨房”具有全闭环、移动化、能复制、可推广等特点,是“策、采、编、发”的神经中枢。它通过整合采访、编辑和技术力量,打通了长城网、《河北经济日报》所属网报微端,建立起统一的扁平化、联动化、共享化的运行机制,实现了新闻资讯“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发布、立体传播”内容生产发布流程。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大数据演播室正式启用

历时一年多的建设,以大数据、高清化、融媒体、交互式为特点的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大数据演播室于10月9日正式启用。随着《全接触冲击波》《成都全接触》《生活全接触》《全接触再报道》等节目的全新亮相,一个个精心准备、设计巧妙的原创本土节目,通过多终端传播方式与广大受众见面,成都电视台公共频道的改版序幕也正式拉开。这标志着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又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冀时”移动媒体云平台上线

10月10日,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冀时”移动媒体云平台正式上线。“冀时云”是由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打造的新型主流媒体移动融合云平台;是借力河北省“大智移云”发展战略推出的全媒体媒资存储、内容生产、信息发布、立体传播、媒体融合运营的全新传播体系;是河北广电在提升全省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布局;为充分做好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实现省、市、县广播电视三级联动、凸显主流媒体责任与担当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据介绍,“冀时云”将着力搭建媒体资源、政务资源、服务资源聚合的平台系统,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实现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的转变。

山东广电:新闻联播“站着播”

《山东新闻联播》

10月1日晚,山东广电《山东新闻联播》让许多观众“惊”到了:主持人从坐播改为站播,成为全国首家“站着播”新闻的省级卫视新闻联播。“‘站起来’不仅仅是新闻主播的一个动作,而是整个《山东新闻联播》今后的一种状态。”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主任王忠表示。

当天,《山东新闻联播》正式入驻“中央厨房”,全面开启融媒传播新征程。新闻主播不仅是整档节目的主调度人,更可以像魔术师一样,通过炫酷的虚拟前景技术,为观众带来各具特色的场景环境和非同寻常的视觉体验。

“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吕芃说,在新型传播技术不断革新影响着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方式的今天,改变既有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模式并非路径选择,而是趋势和使命。

勇气可嘉,也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今年8月,山东台斥资1.3亿元打造的“中央厨房”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已经成功运行。随后,山东卫视、齐鲁频道、公共频道近10档电视新闻栏目在充满科技感的“中央厨房”安营扎寨,这也为《山东新闻联播》的入驻磨合了硬件、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提振了信心。

复旦大学携手今日头条 将共建“智媒先锋实验室”

近日,今日头条和复旦大学达成战略协议,双方将合作建设“复旦-今日头条智媒先锋实验室”,在内容生产教学实践、智媒领域理论问题研究及智媒评价体系研究等方面展开探索。

这是复旦大学推进新闻传播教学与科研改革首次与科技互联网公司的跨界合作。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尹明华表示,今日头条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分发以及辅助创作方面的探索,非常有助于高校在智能媒体发展方向的前瞻性科研,他们将结合国际国内的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开展智慧媒体评价体系研究,以期从技术、伦理、责任等多重角度衡量并指导中国智慧媒体的发展。

“复旦-今日头条智媒先锋实验室”将直接参与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实践的教学改革中,共同开展智媒时代的内容生产教学实践。

合作期间,由今日头条与新闻学院共同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智能内容生产能力,主要模块包括数据新闻、媒体直播、短视频、人工智能等。同时,双方共同组建师资团队指导和辅助学生,借助今日头条旗下产品进行业界实操训练,并将定期出版成果报告。

中国环球电视网融媒中心建成启用 客户端同步上线

10月10日,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融媒中心(CGTN News Center)正式投入运营,改版升级的CGTN客户端同步上线。中宣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中央电视台台长聂辰席出席启动仪式。

CGTN融媒中心是中国国际电视台按照融合传播理念设计建设的核心业务平台,统筹CGTN旗下北京总部和北美、非洲两个分台,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五个语种新闻的生产运营,全天候提供适应电视、移动网、客户端、社交媒体、通讯社等多渠道、多形态传播的新闻内容和产品。

《天天向上》改档 周五见变周日见

近日,2018年《湖南卫视》最新节目编排出炉。在编排中可以看到《天天向上》播出时间从周五晚上8点档改到了周日晚上9∶20到10∶00,而且节目时间也被大大压缩,从过去的两个小时变成了40分钟。

吃老本?Talpa推老年版《好声音》

模式市场是块大蛋糕,人人都想趁机赚得满盆满钵。但发展至今,模式市场已动力不足,一边是毫无节制的跟风和雷同现象,一边是打不破的“综N代魔咒”。

即使是被称作“很可能是全球最后一个爆款模式”的《好声音》(The Voice)也陷入自我复制中。《好声音》自2010年在荷兰首播后,已售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7个国际版本。之后,其版权拥有者Talpa又推出了儿童版《好声音》,目前儿童版的国际版本也已达到37个之多。

在刚结束的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MIPCOM)上,Talpa和德国电视台RTL4宣布,将制播老年版《好声音》,参赛选手年龄均在65岁及以上。在模式市场面临创意困境时,Talpa的做法可谓“便捷”。但这种“啃老本”的做法能否得到观众认可,还有待检验。

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未来将打造10个电影节品牌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猛,在票房激增、口碑逐步呈现良好态势的前提下,中国电影也在不断开拓国际合作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日前,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接受采访时谈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现状和未来,从数字到走势,表示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舞台上将更具有影响力。

在近期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计划中,童刚表示会从4个方面加以推进。首先是围绕中英、中法、中俄等8个人文交流机制,做好电影外宣;从今年起,在世界范围内成功打造1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电影节品牌;大力推进“中国电影·普天同映”计划,逐步建立海外发行网络,目前已在北美、大洋洲、东南亚、欧洲的数十个国家具备了主流院线的直接发行渠道;随着计划的稳步推进和海外发行网络的逐步完善,下一步将同步放映点扩展到东盟十国和周边国家。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逐步覆盖百个以上城市,尽快实现每年发行15部国产大片的目标,直至形成中国电影全球放映网络。

我国电影银幕总数到目前已居世界第一

10月20日,“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记者招待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介绍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张宏森介绍,十八大以来,我国正在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大国向强国迈进,具体是建设形成了四个体系。其中包括建成覆盖广泛的现代传输发行覆盖体系。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混合覆盖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37%、98.88%。我国电影银幕总数到目前已达4.9万块,居世界第一。2016年全国城市影院观影人次达13.72亿,今年仍然在保持增长的态势。全国出版物发行网点达16.3万处。

快乐购拟出115.5亿元收纳“芒果台”新媒体资产

9月28日晚间,快乐购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草案,公司拟以发行股份方式,合计作价115.5亿元收购快乐阳光、芒果互娱、天娱传媒、芒果影视和芒果娱乐等5家公司各100%股权。随着湖南广电旗下新媒体资产的批量注入,快乐购主营业务也将由媒体零售拓展至新媒体平台运营、新媒体互动娱乐内容制作及电子商务全产业链。

广电总局联合美国严打盗录:一小时锁定你

广电总局、美国电影协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电影版权保护暨影院反盗录技术研讨会”,国家版权局和众多电影相关机构、组织参与,强调了数字水印检测在反盗版中的重要作用,将在全行业推广,加强影院反盗录版权保护。

会议指出,近年来影院盗录形势严峻,盗录团伙经常利用专业摄像机进行专场拍摄,盗版片源的画质也越来越清晰。

2015年,中国院线上映影片约400部,其中300多部被盗录,很多影片在上映前两天甚至首映日就遭到盗录,票房损失惨重。

2016年起,美国电影协会发起了30次盗版追查,涉及《加勒比海盗5》《金刚狼3》《速度与激情8》《神奇女侠》《变形金刚5》《美女与野兽》等17部热门大片。

截至目前,所有国产电影、进口好莱坞电影都已经受到数字水印技术的保护。

知识付费成互联网新风口 垂直细分领域正在崛起

自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在国内互联网行业迅速兴起,成为业界追逐的新风口,多家互联网平台纷纷布局知识付费领域。2017年国内知识付费领域逐渐分化,知识付费正从起初很火的商业财经、技能培养等热门领域向更多更丰富的细分领域扩展,内容的深度化、垂直化被视为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的趋势。

国内互联网用户的付费意识正逐步提升,视频、音乐、网文等各个内容平台的付费率均大幅提高。据业界预测,2017年,随着用户需求提升、市场下沉及产业链拓展,国内用户知识付费(不包括在线教育)的总体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0到500亿元。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专题研究报告》指出,专业内容将成为内容付费闪光点。知识付费作为新型消费升级模式,在用户兴趣捕捉、内容消费观洞察能力上已经完成了一定经验积累。在互联网各大垂直领域中,专业知识将是内容付费的主要动力之一。

中国4G用户已经逼近10亿 移动互联网“高歌猛进”

近日从工信部获悉,我国4G用户数已达到9.47亿,移动互联网发展仍保持迅猛态势。有研究机构指出,未来中国5G用户数或将占全球一半。

调研公司CCS Insight发布报告称,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将于2020年到位,2023年全球5G用户数量将超过10亿,而中国将占到一半以上。到2025年,全球5G用户数量将突破25亿。

CCS Insight表示,5G的腾飞速度将超过以往任何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当前,各国正竞相推出全球首个商业化5G网络。得益于政府支持、华为等本土厂商的崛起,以及中国消费者升级到4G的惊人速度,中国将主导全球5G市场。

CCS Insight认为,到目前为止,一些5G技术规范尚未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因此该技术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部分科技公司已在5G领域取得进展,在测试中,5G的下载速度达到1000Mbps,这意味着用户在12秒内可下载一部两小时的高清电影。此外,5G在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双11”人工智能引领新趋势 助力轻松“买买买”

“双11”进入了第九个年头,消费者网购的热情开始趋于理性,如何让消费者能买到自己需要和真正实惠的商品,成了今年备战“双11”的所有电商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来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所有网购一族找到自己最需要的商品,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线上线下消费更为便捷,成为了今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在新技术方面给出的答案,并且引领了消费新趋势。

从业内人士分析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传统商业提供了基于多维度、精细化数据驱动的运营决策参考,为客户带来精准营销、动线分析、商铺运营、价值客户管理、消费大数据运用等诸多技术化、科学化的运营手段。而今年“双11”,无人商店无疑是最大的卖点,而人工智能也将会利用这个场景接受真正的考验。

《东南商报》由日报改为周报 每周五一次印发56版

10月9日,拥有17年历史的宁波纸媒《东南商报》在头版宣布,将在明年迎来重大变革,全面改革后的纸质版《东南商报》,将从原来的“天天见”,改成“每周五见”,每期印发56版。

责任编辑 叶宝妹 温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