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视角下“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调查与思考
——以Y县二都镇白槎村为例

2017-11-21杨泽娟程杨松

老区建设 2017年16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驻村党组织

杨泽娟 程杨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视角下“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调查与思考
——以Y县二都镇白槎村为例

杨泽娟 程杨松

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15年中央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驻村“第一书记”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成效证明中央选派“第一书记”政策的正确。解决帮扶村的组织涣散和贫困问题,实现帮扶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在建强基层党组织、强化制度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多下功夫。

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帮扶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乎全面从严治党,关乎“三农”问题的解决。进入21世纪,“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到了更高的位置,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始终承担着引领农村发展的重任,党的“三农”政策,必须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宣传、贯彻和落实。同时,广大农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也来源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改善农民民生、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尽人意、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实中一些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4月底,全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有57688个,占村党组织总数的9.6%3。有的村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书记长期缺位,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有的村党组织书记不胜任现职,工作不在状态,影响班子整体战斗力。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必然影响党的执政地位。

组织机关干部驻村蹲点帮扶是我们党开展农村工作的一种传统,它是农村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方法。2015年4月,中组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作出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部署,要求各地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按照中央要求,我省在2015年5月份开始实施这项工作。本文以我省Y县二都镇白槎村“第一书记”为调查研究个案,就选派“第一书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中的运行与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一、白槎村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前,白槎村存在的问题。

1.基层党组织趋于瘫痪问题。白槎村党员人数,正式党员36人,预备党员1人,占村人口总数的2%,在村党员30人,流动党员7人。党员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全村80岁以上党员2人,70岁以上党员6人,60岁以上党员17人,20-30岁的青年党员断档。党员身份意识薄弱,不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有些党员与普通群众赌博,在群众中丧失威信。村支部书记工作不得力。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共产生了4任村支书,1978年当选书记能力偏弱,1992年以家里困难、事情多为由卸任。1998年上任的村支书,村民反映,霸道,喜欢排挤人,2011年因挪用公款赌博受到镇党委处分,并被免职。2014年换届选举的村支书40多岁,头脑活络,有一定能力。但无文化,私心较重,由于在退耕还林款、建沙场、挖水田卖泥土等事情上处置不当,群众意见大,2016年4月乡镇党委暂停其村支书工作。村支部组织制度缺乏,基本不开展“三会一课”等组织活动,每年只在“七一”或年终开一次会,参加会议党员少,开会质量差。村支部不关怀慰问老党员,也不培养发展新党员,村两委班子内部不团结。2011年以来,村主任换了三任,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关系复杂,矛盾深,内耗重。

2.村民家庭和村集体经济双薄弱问题。白槎村没有企业,甚至小作坊、小企业主也没有,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村,经济结构单一,除传统的水稻种植、养牛羊鸭外,村民没有其它增收途径,只有选择进城或外出打工,其收入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全村16至50岁的青壮劳动力约700人,外出务工的近6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0%以上,他们没有技术特长,也没有经过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培训,只能从事简单劳动、低技术行业。虽然村山林面积12139亩,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银行办公室陆续承包了白槎村近8000亩山林,租期长达30至50年。2002年,村支书把剩余4000多亩山林承包本家村民,租期20年。一些山林土地被政府征用造林,至今为止,村民没有分到山林。201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3053元,村财务长期处于资不抵债状态,账面累计欠款达17.6692万元,为“十三五”期间的“省级贫困村”。据统计,该村贫困户36户,其中,因病致贫27户,因残致贫4户,两类情况占贫困户的86%,因学致贫2户,因缺劳力致贫2户,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1户。

3.基础设施落后问题。白槎村交通基础差,虽然离县城、乡镇不远,但横亘在村通往县城道路的黄水河成了白槎村的交通障碍。黄水河桥修建于1989年,桥面仅容一辆机动车通行,不能满足村民与外界的联系,限制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村民说:“交通不好,外面的人不愿来,我们又出不去,谷子都比其它地方少卖几分钱一斤。”桥的一头是通往白槎村的坑洼泥巴路,另一头是通往县城的206省道。自然村道路差,村小组之间泥土路,常是“晴天尘土飞,雨天两脚泥”,村民出门非常不方便。该村没有自来水,由于地势低,没有完整的排水沟,下雨水无法排出,村里电力设施滞后,供应能力不足,没有路灯,农田水利设施常年失修,防洪设施薄弱。

4.矛盾纠纷问题。因山林承包、退耕还林、沙场租赁等问题,白槎村干部之间、干部与村民之间、村民之间矛盾重重。2004年林改,村民闹着分山林,和承包人打官司。村两委干部之间勾心斗角,互相拆台。2011年以来的三任村主任,一任因为入党问题南下打工,继任的村主任没文化,不管事。2014年换届选举产生的村主任年轻,初中毕业,但胆子小。

从全省贫困村情况看,白槎村的问题既有贫困村的共性,也有其个性。白槎村的发展有地理优势,也有田地山林优势,全村人均耕地1.8亩,且多为连片,地势平整,人均山林7.8亩。为何没有利用优势发展,而成为“省级贫困村”?究其原因,主要有:一缺乏“领头羊”和强有力的村支部。缺少有威望、有能力、有公心的村支书。二村民文化素质整体偏低。白槎村村民受教育程度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寥寥无几,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劳动力仅有228名,多数村民为小学文化或小学没有毕业,还有不少是文盲。文化贫困导致村干部思想狭隘,境界低,能力差,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很好地理解宣传落实;文化贫困导致村民思想上安贫守旧、观念落后、生活标准低。“等靠要”思想严重,村民不愿创业,不愿劳作,不能吃苦。

二、“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实践成果

白槎村帮扶单位为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担任“第一书记”的为省检察院警务处郭小群同志。驻村后,深入村组实地调研,了解村情民意,从组织建设、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产业发展、矛盾纠纷等问题入手进行帮扶,工作实效明显。

1.加强组织建设。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以及与镇、村层面调研对象的交流,笔者发现“第一书记”的入驻规范了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工作。一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第一书记”驻村后,改善村部办公条件,规范办公区域,张贴门牌,制度上墙,资料分类管理,建立村两委开门办公、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保证及时受理、解决村民反映的问题;二恢复党组织活动,强化党员意识。规范村支部民主生活会,落实了“三会一课”制度,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亲自上党课,开展“我的入党历程回顾”为主题的支部活动,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和责任意识,激发党员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开展“四个一”为主题的“迎七一”活动,唤醒党员的“初心”和党员的身份意识;三抓村两委班子建设。“第一书记”向镇党委建议配备村支书,2016年7月镇党委派出了镇纪检副书记到村担任村支书,既加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力量,又利于扶贫资金项目的监管;四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组织村两委干部和老党员、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到周边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福建省莆田市后黄村等地参观学习。一系列举措加强了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又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了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2.完善基础设施。入户走访调研,“第一书记”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村庄人居环境作为工作重点,主动与省、市、县、乡等职能部门沟通协作,争取项目和资金,到2016年10月为止,共获得项目资金2258.57万元。在“第一书记”的努力争取下,已经实施项目投入资金568.4万元,正在实施项目资金551.57万元,正在招标项目资金1138.6万元。包括桥涵建设以及配套的道路硬化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小农水利工程。具体有:一在黄水河上建设一座新桥,修建黄水河桥至白槎村入村水泥路,修建村组之间的三条水泥路。解决了白槎村村民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困难,用村民话说“我们卖谷都可以多卖钱了,实现了我们的‘百年梦想’”;二帮助搞新农村建设。2016年3月,白槎村启动了新农村建设。“第一书记”调动资源,协助村委成立理事会,督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过程中,“第一书记”鼓励村干部打破常规,下力气为新农村建设做实事,对不理解、不支持的村民,他带着村干部和理事会成员耐心细致地上门做工作。笔者调研时,该村正在整体推进“七改三网”建设,“七改”即改房、改水、改路、改厕、改栏、改沟、改塘,重点解决5个村民小组安全饮水设施问题,实现户户通自来水,修建环村水泥路、入户水泥路,修建无害化厕所,新建集中养殖区2个(牛栏20间、猪栏16间),开挖、埋设排污管。“三网”即电话网、有线电视、宽带网。除此之外,还建设了一个休闲广场和村民之家及老年活动中心,绿化、美化、亮化等建设项目也在启动;三改造山区高标准农田。其中,2015年落实资金改造山区农田近800亩。2016年落实资金改造农田沟渠等水利基础设施。直接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吸引了部分在城里居住的村民回乡居住,激发了在外打工村民回乡创业的激情,为脱贫富民奠定了基础。通过系列帮扶举措,重新凝聚了村两委班子,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増强了对村委的信任度,展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引导产业发展。白槎村村民关注的是这位“省里来的领导”能为自己带来多少直接利益,而“第一书记”把为帮扶村打造致富项目、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切入点来开展工作。白槎村水系发达,雨水充沛,属于半山地半丘陵地带,地势平缓,土地肥沃,耕地富足,田块及山上植被资源丰富,既有水稻制种传统,又有黄牛养殖技术。“第一书记”入村后,积极引导村干部和村民因地制宜,制定了产业发展思路并身体力行地组织实施。一建立农业产业合作社。Y县属于赣南原中央苏区及特困片区帮扶贫困县,从2012年至2022年国家每年给该县拨付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第一书记”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常规资金、土地、技术及其自身人脉等资源优势,建立了六个以种植、养殖为主、以村干部牵头的农业产业合作社:“昌红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蔬菜160亩,有机蔬菜品种10多个;“春珍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年时间发展到20户,种植面积180亩,专门种植竹荪菇,现已为农户年增收1600元亩;“志文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水稻制种130亩,2016年在 “第一书记”的帮扶下,种植面积增加到240亩。除此以外,还成立了三个养殖专业合作社:“辉荣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坪源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这两个养殖合作社均以养殖本地黄牛为主,还有一个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高福兔业养殖合作社”。六个农业产业合作社覆盖9个自然村,带动全村36户贫困户参与。二引进油茶、丰产林种植项目。以市林业局定点帮扶为契机,发挥林业部门的资源和政策优势,建立了油茶和丰产林培训基地,为村民开展“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和“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培训班,据统计,村民参加技术培训的达4598人次,农业专家服务农业生产达669人次。通过培训、专家上门服务,引导村民进行油茶、丰产林的种植。切实提高了村民种植、养殖技术,极大地帮助了贫困户脱贫,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4.增进政治信任。政治信任,即民众对政府的认同和支持,是衡量民众与政府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如何增进村民对基层政府及村两委的政治信任是白槎村面临的难题。“第一书记”入村后,凭借较高的素质、扎实的工作和很强的亲和力逐步改善了这一状况,得到了村民们的信任。“第一书记”驻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最初几个月,村民抱着不信任的态度观望这位 “省里来的领导”,几个月后,村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村民说:“‘第一书记’来之前,白槎村是一块沉睡的土地,没有领导来,也没有项目敢进来。‘第一书记’来了之后,我们村热起来了,省、市、县领导来了很多次,而且,把我们村定为新农村建设点,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显然,村民们对“第一书记”在白槎村的工作是肯定的、赞许的。基于对“第一书记”的高度信任,村民们对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的信任度有了提升。一年多时间,“第一书记”带领村干部、党员走村入户了解村民真正需求,尽可能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在笔者的调查统计中,“第一书记”带领村干部、党员走访了9个自然村的389户,入户联系率100%,重点走访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有诉求群众四类人群,建立工作台账,搜集村民 “微心愿”120个,发放“连心卡”380多张。扶贫工作组帮助村民实现“微心愿”108个;精准识别贫困户36户。“第一书记”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对白槎村之前确定的47户贫困户重新甄别,确定了36户重点帮扶贫困户,把贫困户的名单公示,接受村民的监督;重点调处了矛盾纠纷7起,积极做好维稳工作。建立完善的扶贫、新农村建设资金监管机制,保障扶贫、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在新农村建设中,每项工程建设均指定扶贫工作组成员、村两委干部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以及能力强的村民进行联合监督,共同把好施工质量关、工程验收关和资金使用关,使村两委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权力运作受到相应的监督。“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组用实际行动博得了村民的赞扬,赢得了村民的好感,打开了政治互信的窗口,密切了白槎村党群干群关系,増进了村民对村两委以及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

三、完善“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作用的几点思考

“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是在国家治理架构下以“外力”推动村庄“内部”问题化解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第一书记”要解决帮扶村的组织涣散和贫困这两大问题,实现帮扶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进一步在建强基层党组织、强化制度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多下功夫。

1.更进一步建强基层党组织。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然而,农村基层党建却一直是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此次中央向农村派驻“第一书记”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党组织建设。从调研来看,相当一部分“第一书记”党建工作经验相对欠缺,很多“第一书记”虽然是党员,但是对党务工作不熟悉,对党建工作不重视,因此,“第一书记”要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着重加强“第一书记”党务方面的培训,使其具备指导村党组织建设的专业知识,做到正确引导。

白槎村“第一书记”驻村后,抓住了党组织建设首要问题,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班子内部团结等,规范支部生活等。但是要建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真正解决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笔者认为还有更深层的工作要做。首先,配强班子,选好带头人。目前白槎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能够胜任村支书的人选。新农村建设启动后,一些外出经商务工的村民打算回乡创业,这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契机。外出经商务工的村民熟悉农村,又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历练过,有“一技之长”,见多识广、思路开阔,“第一书记”可以培养这些返乡村民,充分调动他们致富的积极性,建强基层党组织;其次,要着力提高班子领导农村全面建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书记”要“授之以渔”,要在教方法、传经验上下功夫,帮助“两委”干部学会怎样坚持集体领导,怎样搞好班子团结,怎样管好党员干部,怎样发挥骨干作用,怎样围绕强农惠农政策开展工作,怎样解决棘手问题等,切实提高他们领导农村全面建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更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建设。农村的治理,需要制度的规范。入驻前白槎村班子不健全、内部不团结、干群关系紧张、村民对两委不信任、山林沙场矛盾,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制度缺失、决策不透明、管理不民主、监督不到位有关。“第一书记”了解情况后,积极与村两委沟通,帮助村组织建立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重新恢复了组织生活制度,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制定了扶贫资金、项目监管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打开了村组织治理之门,为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基层组织建设、反贫困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从制度层面来说,必须进一步规范、强化制度建设,特别是在国家支持、村委主导、村民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下,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严格界定村组织治理中多元治理主体的权利范围。首先,进一步加强村支部制度建设。建立常规的组织生活制度,包括定期召开“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决议重大事项制度、党支部工作报告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议事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其次,加快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如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扶贫资金项目监管制度等。此外,制定村规民约,培育农村红白喜事理事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农村老年人协会、农村综合治理委员会等农村社会组织,拓展农民参与农村治理活动的途径。“第一书记”要担负起宣传、解读、落实制度的责任,真正让村民知晓、参与、监督,培养村民的自治意识,鼓励村民自治、自管、自建,最终实现脱贫的可持续发展。

3.更进一步培育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村民,村民的结构和素质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也是防止脱贫后不返贫的重要保障。“第一书记”驻村帮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村民的结构和素质,在白槎村就遭遇了这种现状:一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村里只剩下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二村民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思想观念落后,有“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温暖”的心理,导致扶贫政策和扶贫资源的浪费;三六个合作社缺乏专业技术和科学管理人员,增加了帮扶工作的难度。“三农”问题的解决、新农村建设最终要靠农民自己。因此,“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不是简单地“输血”,申请资金项目,而要“造血”,培育新型农民。一方面,“第一书记”要培育有见识的新型农民,通过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乡村生活和创业环境,引导青壮年农民回到农村,让农业成为一种新型且有前景有潜力的职业,让农民成为有实力有水平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要培育有责任感的新型农民,通过整合乡村力量,激发村干部村民的主体担当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激发村民建设家园、脱贫致富的愿望和热情;再者,培育有知识、有技术的新型农民。选拔贫困农村中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定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充分运用大学生村官这个资源,开办“大学生村官讲堂”,向当地农民传授先进科学知识和管理理念。有针对性地邀请农业科技专家,对农民合作社的产业技术进行传授和指导,真正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只有培养出懂科学、有技能、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才能确保乡村建设后继有人,且持续健康发展。

[1]吴为.中央向党组织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N].新京报,2015-05-01.

[2]数据来源:抚州市林业局提供.

杨泽娟(1972—),女,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江西南昌 330003)程杨松(1980—),男,江西上饶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地方经济学及基层党的建设等。(江西上饶 334000)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驻村党组织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有的病倒“文字堆”,有的陷进“项目堆” 第一书记怎么避免“能力尴尬”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