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别闹了

2017-11-20池欣竹一平

大学生 2017年11期
关键词:权威伦理结节

池欣竹++一平

一次,我想了解甲状腺相关的知识,一搜索,弹出满屏的自媒体:浙江某哥有话说、艾某坊 、我要发现、丽子网络、读酷文摘、医学原创故事会、勤奋的心、金鸡长笑、海绵不能没有宝宝、慎独白衣、营养师爱米粒、肌肉练出来、甲状腺疾病看医生、医学空间、甲状腺学堂、某继华甲状腺医师、 甲状腺某教授、一呼医生……林林总总,这些作者有一看是医生或医院背景的,有一些则是看不透身份的。大家都在写甲状腺,我该选谁的看?

既然甲状腺是病,那就选医生写的看。“甲状腺结节究竟该怎么吃?发现甲状腺结节这样处理!”“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忌口的五类食物碘是重点”、“体检发现甲状腺问题,你究竟需要多担心?”“为什么说甲状腺结节是距离癌症最近的疾病”? “紫菜萝卜汤,专治甲状腺”“足够的碘,可以使甲状腺更健康!”这些“贴心”标题的作者恰恰是“爱米粒”、肌肉练出来、艾某坊等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作者写的。这么解渴,难道不看?但是,看了后,能信吗?敢信吗?

更糟糕的是,在一些平台所谓精准算法的模式下,你点一次某人写的文章,后续平台会连篇累牍定制式给你推送这位作者。因为所谓的算法会认定你偏爱这些内容,也就是所谓个性化阅读的体验。

越点越多,越多越让人怀疑,越多越难辨真假,越难辨真假就越焦虑,这是在网络资讯爆裂式增长时代里,每个信息获得者最经常遇到的“无助的烦恼”:以前是什么都需要去追问“权威”,现在则是“权威”的说法足够多得让你心慌。

权威越多,自己越无所适从。这是自媒体勃兴后,我们最感无奈的地方。原本,我们以为自媒体为个人展现聪明才智打开了一扇大门,为知识分子进入知识付费、自我创富的时代创造了扶梯。一夜间,某某平台融资千万、某某作者月挣百万、某某思维火爆网络,等等,“创富”的新闻撩动着每一个想发声、想博得声名的人的神经。而且,创建一个自媒体又是那么easy,简单申请下就获得了与权威平起平坐的凳子:人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成果”!再加上“眼球经济”驱动,不怕大、不怕离奇、不怕生猛,标题党的噱头,往往草根作者的“作品”比那些谨于本分的专家,阅读量大得多,反响热烈得多。

“无论是有心搜索一个词条,还是无意点开一个链接,千篇一律的同质化信息,信口雌黄的歪理邪说,形形色色的商业广告,还有那些活色生香、花边八卦、流言蜚语,以各种争奇斗艳的形式粉墨登场,一股腦、无休止地推送过来,让广大受众被迫地接受。”某央媒如此描述自媒体兴盛下,受众的可怜模样。我们自以为成了信息的“主宰”、“天使”,实际上,我们却是“信息虫茧”的奴仆。每个人都成为信息自主制造的受益者和受害者的一体两面,伤痛,无法自拔。

前些年,我们目睹了微博势力从摧枯拉朽到人人渐行渐远的发展曲线。很多人在探讨其中的缘由。其中有一条大家是公认的,就是信息“太滥了”。人人都是主体,人人都想成为舞台的主角,把关人的缺失,筛选机制的自我屏蔽,当最终形成这些海啸般的信息潮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无克制就无价值,无伦理就无社会。

自媒体的发展也必然如此。如果任由伦理的安全阀始终缺位,包括自律的、严谨的、克制的甚至强制的规程约束,少了这些,它就一定会因自己的“海量”而产生精确的“掘墓人”:人们最终的抛弃和远离。百度的魏则西事件最终导致百度医疗事业部的解散,就是“经典”的例证。

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人接受着道义、担当、客观、公正、平等、平衡等等伦理纲常的灌输、熏陶和教育,还包括需要遵守诸如“永远不要在你的故事里加入未经确认的信息”、“不得不加核实地转摘”、“应尽量不用匿名新闻来源”等信条守则。这些守则,构成了新闻信息传播“可信任”的价值链条,成为了社会道德操守的有机部分。自媒体,缺的正是这些。我们应该让那些真正专业的、守正的作者到精确分类的平台上去分享知识,而不是包罗万象的“算法推送”。把关,才是人们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自由的法宝”、“自我解放的法宝”。

如果我是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我一定告诉我的学生:别玩自媒体。endprint

猜你喜欢

权威伦理结节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