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情緒病,繁華背後之“哀傷”

2017-11-18卜樂

澳门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壓力情緒專業

卜樂

健康生活本身就有非常寬泛的定義,不僅僅在於身體上的無病無痛,也有心理健康與適應社會的考量。除了對於飲食、運動的要求以外,也要考量是否能夠以感恩的心態,坦然面對各種狀況,同時在快速的社會變化中,能夠妥善地與人相處。

壓力襲來,港人易脆弱

香港人的身心健康狀況並不如人意,常見的傷風感冒、病痛時有發生,也因為房屋、政治等因素使得大家面對到各種複雜的壓力,影響自身的身體素質,在情緒上也多有負面情緒出現,無論是網絡上的評論區還是現實生活都充斥著大量的投訴聲音,如果以10分作為評定健康狀況的最高分的話,香港人的水平大概處於5-6分的狀態。當然面對到身體、心理上蜂擁而至的壓力,港人還是積極面對,主動地通過運動、均衡飲食等方式來調節身體狀況。

事實上,亞健康在香港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詞彙,因為絕大多數的香港人都處於一個亞健康的狀況,有研究表明,港人的工作時間佔據了生活的大部分比例,平均都在10-12小時左右,加上固定且狹窄的生活空間以及運動不足夠等情況,都無法改變港人的健康處境。同時在睡眠質量上,也並不理想,時間上遠遠少於8個鐘,因為睡不好,而導致第二天工作、學習無法集中進行繼而產生了一種惡性循環,再加上雖然明知道運動對身體恢復有幫助,但是越是疲憊的狀態越不想運動,如此一來亞健康的困擾也就持續存在。

因為身體上的壓力呈現,加上心理素質免疫力不夠,就很容易產生情緒,將之遷怒於其他人,久而久之,令到自己最後有了“都市情緒病”,這並不是獨有的現象,在其他地區都很普遍,比如內地上海、北京、日本、臺灣等地都有普遍的“亞健康”狀況,這也是典型的現代都市通病。

都市新寵,大眾“鬧情緒”

因為變成通病似乎對於人的心理上反而沒有了那麼大的畏懼感,但世界衛生組織仍然發出了警告,目前全球預估有3.5億的人口存在憂鬱症的可能,這個比例是相對龐大且普遍,這十年來大家也逐漸開始關注以“抑鬱症”為主的都市情緒病,因為對於“名利財氣”的追求,一旦遇到挫敗、不順,無法及時排解,就很容易陷入“焦慮”、“抑鬱”的狀況。從醫學的角度來看,都市情緒病實際上是輕型的精神病,當聽到“精神病”這樣的詞彙時,大多數人就會排斥就醫,以免被家人、同事、朋友知道後反而被孤立與貼標籤,也基於社會的客觀現實,所以十幾年前,香港中文大學就開始將焦慮癥、抑鬱癥、孤獨癥等統稱為“都市情緒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這些病癥再加上不少名人都勇敢地出來告訴大眾自己都曾有這些疾病困擾,最終成功走出來,這樣的名人效應使得民眾開始不再恐懼,而以情緒上的缺失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心理癥狀,衛生署在這個過程中也做了非常大力的宣傳,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避免恐懼。

情緒病來源於壓力,而壓力對於社會每一個群體都很“博愛”,無論是老年、青少年、白領一族,每一個階層都有各自的壓力所在,每一個群體都面對不同的問題,但背後的原因卻是幾近相同:香港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讀書競爭大、壓力也大,再加上過分嚴格的高要求自己,性格進一步受到壓抑等,當然對於年長者可能因為長期病痛、親人離世等有會有略微不同的刺激因素。

當這些壓力來襲時,香港社會可以提供到比較多元的服務幫助,比如醫院管理局、社福機構、普通診所都能處理,一般市民有認知困擾時,也會有不同的熱線提供給市民諮詢,包括我們香港心理衞生會都有提供APP,方便大家在網絡上諮詢,也可以通過WhatsApp等社交軟體進行溝通。在香港的18個地區中都設有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一旦居民有需要,可以安排社工及時幫助,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尤其是在懷疑自己可能有情緒病傾向時,會由社工安排相關的評估,再確定後再轉介精神科、私人執業的精神醫師或者介入臨床心理輔導。目前在香港,正在推廣一個“綜合心理健康計劃”,在普通的診所中,比如病患是看“糖尿病”,但是在就診過程中表達出對自己、屋企人厭煩、聲望等的情緒時,就可以由接診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轉介到該計劃,通過問卷等方式評估,達到一定分數以後,就可能建議相關科醫生為他看診。在這兩年,社會也出現一個驚喜的變化,過往都是由專業人士協助病人進行轉介,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市民、家長開始主動要求轉介,這個比例也在持續上升,說明大家主觀上積極了解這些“情緒病”,也開始盡早地發現與治療,香港每年都會有“精神健康月”,在這時,社區、民間機構等就會強化宣傳,邀請市民參加不同形式的活動,也通過電台、網絡宣傳,讓市民可以充分接觸到相關信息,及早地發現與治療。

香港心理衞生會也加大相關培訓工作,無論是官方還是企業界都積極邀請不同的機構對員工或者市民進行身心健康的講座與培訓,比如過去大家樂集團、港鐵、海關、物業部門都有邀請專業人士前往分享,幫助大家進一步尋找舒緩工作壓力的途徑和方法。

專業引導,引入精神急救

當然香港心理衛生會也被邀請前來澳門幫助博企、社工機構進行一些講座和專業培訓活動,初初都會以為香港、澳門的情況是一樣的,都面臨到很大的壓力,都可能有嚴重的亞健康與都市情緒病的問題存在,但是當我們進一步接觸澳門市民,尤其是一般市民(不包含長期在賭枱工作的前線博彩人員)的心理健康程度是好過香港的,他們對於生活的要求明確,能夠較為合理的處理壓力,去面對問題,也可能夠在飲食上注重均衡和堅持運動,尤其是8·23天鴿颱風過後,澳門滿目瘡痍,在一個多月再次走上街頭跟大家聊天,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澳門人的樂觀,很多受損嚴重的舖頭都已經重新開始經營,努力迎接新生活,而不是整日埋怨,陷入情緒低潮之中,這一點在澳門整體的社會壓力來看,民眾還是顯得積極樂觀。

而特殊的博彩行業從業人員就面臨到好大的壓力,一方面是在前線來自於客人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另一方面還有家庭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的壓力,所以博企能夠邀請專業人士來與博彩員工分享交流,期待能夠進一步幫助大家,讓大家學會面對壓力,處理不同狀況,及時解決困擾,當然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後的,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而在接觸這個特殊行業的過程中深感博彩前線人員的不易,未來我們也會持續與博企合作,來推動改善博彩從業人員心理健康狀況。endprint

當壓力大到一個極限時,可能就會引爆,所以一旦我們發現壓力在“作祟”時就希望能夠借用“精神健康急救法”來介入。“精神健康急救”是澳洲2001年創立的,2004年由香港心理衞生會引入,並簽署合作備忘,現時為唯一機構授權能夠於香港、澳門及中國內地,簽發課程證書、培訓導師及發展精神健康急救課程。

精神健康急救強調能夠在最早的時間辨識相關心理狀況,及時處理,鼓勵相關人士尋找專業人士協助,避免進一步的社會傷害與自我安全。

就像生理急救的緊急包扎、處理然後再去專業治療的過程一樣,精神健康急救也有五個重點工作(ALGEE):

A.接觸當事人,評估和協助處理危機 (Approach the young person, assess and assist with any crisis)。

L.非批判性聆聽 (Listen non-judgmentally)。

G.給予當事人支持及提供資料(Give support and information )。

E.鼓勵當事人尋求合適的專業援助( Encourage the young person to get appropriate professional help )。

E.鼓勵尋求其他支援(Encourage other supports)。

澳門目前已經完成了第三屆精神健康急救導師培訓課程,也有數百位社工參加專業培訓,未來將會有更加廣泛的運用,比如積極關注身邊人的精神健康狀況,當發現病癥、危機時避免出現“自殺”等進一步惡化結果,應該積極引導處理,防止傷害擴大。香港目前已經有超過0.5%的人口接觸過精神健康急救課程,雖然總數不算多,但這個趨勢在增加,也說明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關注精神健康問題,這個課程雖然不是把市民直接培養成專業人士,而是要大家扮演急救員的角色,有效地幫助身邊的人。

如果用不到精神健康急救,當然是最好的狀態,而身心要達到真正健康的狀態,建議殊途同歸,最關鍵在於執行,如何最好才重要。我們要堅持定時運動,哪幾日運動都要有一個清晰的計劃,是選擇跑步、游水、爬山、健身、打球,都要結合自身的身體素質進行一個判斷。再者要堅持均衡的飲食,加大對於蔬菜、水果的攝入量,不能長期只注重肉類的攝入。同時,建議大家要及時處理工作壓力,不要一味迴避,要積極定位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的界限,避免將之混為一談,最終彼此都失衡。當然在職場之上,仍然要注重同事之間的溝通、人際之間的相處,如何進行正向有效的社交。如何將感恩的心態用在對人對事對物的處理之上,珍惜自己當下的生活,不足之處努力改進,充足之處也要倍加珍惜,多花十分鐘留意身邊美好的小事小物,我們自然能夠扭轉長期侵襲我們的負面情緒:抱怨、不滿等。同時,也要學會休息,讓自己有一個好的睡眠,也有一個好的狀態可以積極循環面對生活,一旦自己面對到無法解決的難題,就要勇於傾訴,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專業人士,紓解、改變有時就在那麼一瞬間。endprint

猜你喜欢

壓力情緒專業
新文科背景下翻譯技術與本地化管理微專業建設實踐
画与理
压力
跟踪导练(四)(2)
小情绪
《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佈就業軌跡發生哪些變化?
小情绪
漫画
名氣可用用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