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价值农产品新型流通渠道构建及路径实施

2017-11-17周香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构建

周香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医药流通物流模式构建研究”

(课题号[16C1132])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定位、消费理念趋于高端化,对农产品的需求向“品质追求型”转变,高价值农产品的市场份额急剧膨胀。在“互联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创新流通模式、促进生产与消费的高效对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从我国现有流通模式来看,一体化流通模式组织化程度较高,能够有效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实现生产者、企业、消费者的多赢局面。由此,要矫正当前高价值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滞后的弊端,必须以创新驱动为着眼点,探寻产业创新升级的实施路径,促进流通产业的全面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价值农产品 新型流通渠道 构建 创新驱动 路径实施

高价值农产品新型流通渠道构建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一)居民消费需求升级推动高价值农产品新型流通渠道构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需求、顾客导向是产业创新的内驱力,是提高利润并扩大市场的动力源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高速上升态势,小康社会建设已全面推进,在此背景下,居民收入水平稳定、消费需求升级,对高价值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流通总量加速增长。消费定位、消费理念趋于高端化,对农产品的需求转向“品质追求型”,推动高价值农产品新型流通渠道构建。

(二)现有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已无法满足高价值农产品市场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型模式的转变。农产品的市场供给已由“供不应求”到如今部分“供大于求”,导致市场供给的主要矛盾转向流通领域。然而,受农户分散、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少、组织化程度低、流通体系建设滞后、技术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农产品市场流通发展不均衡、产销衔接不畅,无法适应市场消费需求。随着居民对高价值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上升,对流通渠道的规模化、标准化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前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低、成本高、储藏手段落后等,迫使其必须向新型流通体系转型。

我国高价值农产品流通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高价值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有六种(见图1),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自下而上组织化程度逐步增强;二是传统流通链在流通领域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到68%;三是以专业合作社为中介的流通模式合计占比10.4%;四是一体流通链组织化程度最高,但在我国高价值农产品流通中占比较少、发展较慢。以下对六种流通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一)“种植户+经纪人”的传统流通模式

我國传统的农业种植具有规模小、农户分散、无序性等特点,难以实现与大市场无缝对接,由此,经纪人应运而生。这是一种以经纪人为核心的传统流通模式,衔接生产者(小农户)与销售者(大市场),主要有三个弊端:一是信息不对称,无法正确引导农户生产,甚至大量高价值农产品无法出售,给农户造成巨大损失;二是经纪人数量庞大且规模较小,在流通环节导致成本高、速度慢、损耗大;三是高价值农产品从农户至消费者,往往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存在监管“真空地带”,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二)“种植户+消费者”的直接流通模式

直接流通模式下,高价值农产品产地往往位于城市近郊、城乡结合部等地,交通便利、农户集中,农户既扮演种植户角色,又扮演销售商角色。农户自发的在路边、早市等地设立自选式、“农家乐”采摘等模式,实现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价格优势明显。主要有两个弊端:一是对高价值农产品种植户的地理位置有限制,要求种植户能自成规模、区域位置交通便利、信息化水平较高;二是对于消费者而言,个体运输成本较高,往往带有体验田园生活的意境,导致大范围推广较为困难。

(三)“种植户+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的中介流通模式

专业合作社作为中介,架起高价值农产品销往市场的“桥梁”,特别是许多农产品主产区建立了规模较大、辐射范围较广的批发市场,为产地与销地构建了交易平台。主要存在三个弊端:一是批发市场功能有限、组织薄弱;二是交易手段滞后,信息化程度较低;三是财政、金融扶持力度有限,市场规模较小,流通绩效并不显著。

(四)“种植户+专业合作社+采购商+零售商”的定向流通模式

定向流通模式的特点是以专业合作社与采购商的契约为核心,构建高价值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促进种植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提升各环节专业化水平。首先,采购商根据市场动态预测高价值农产品需求量,与专业合作社签订有效协议,保障货源基地稳定;其次,专业合作社发挥组织、协调的功能,架起种植户与采购商的“桥梁”,负责为种植户提供市场信息、给予技术指导,组织采摘、收购;最后,采购商向零售商储运、输送高价值农产品,实现市场销售。相对前三种流通渠道而言,定向流通模式组织化程度有所提升,能够进一步深化分工,使种植户专注农产品质量、数量的提升,提升其谈判能力,保障其利益。

(五)“种植户+专业合作社+直采商+连锁超市”的直采流通模式

直采流通模式下,专业合作社直接与大型连锁超市签订契约,实现种植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多方利益共赢。直采流通模式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优势突显:一是市场化的对接、直采商的专业储存、运输,有效降低流通成本,丰富消费者“菜篮子”,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供给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二是种植户专注生产、专业合作社提供农资服务,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与品质;三是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全方位管理追溯,有效减少食品安全风险。同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缺陷,如专业合作社的议价能力处于弱势地位、超市多为单次交易、合作关系不稳定等。

(六)“龙头企业+基地+种植户”的一体化流通模式

一体化流通模式是目前我国高价值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组织化程度最高、最为理想的模式,与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高度契合。龙头企业建立高价值农产品种植基地,以市场消费需求为依据组织种植户有计划地生产,对获取的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送往企业旗下的直营店或特产店。这种模式下,龙头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实现高价值农产品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无缝对接,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树立品牌意识,有效促进农户增收。一体化流通模式突显了龙头企业组织协调、市场控制优势,实现生产与流通的一体化。endprint

高价值农产品新型流通渠道创新系统构建

(一)高价值农产品流通创新系统构建

Malerba率先提出了产业创新系统理论,即从多维、动态、系统的视角实现产业创新。发展源于创新,引导产业要素间信息交流、合作、竞争,构建自主创新框架体系,能够推动产业系统创新。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沿著“技术-组织-制度”路径构建规模化、集约化的高价值农产品流通创新系统,能够促进流通服务效能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具体可从三个维度展开(见图2):一是主体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协作互动。高价值农产品流通链上各主体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实施协同,集聚现有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创新发展。二是整合创新要素与创新资源,实施全面协同整合。在资源汇集的基础上施行深度融合,以整体效益为导向,提升产业链运作效率。三是以集成创新为核心,促进模式的整合创新、创新水平的跨越。这三个维度是相互促进、层层递进的关系,实施主体协同为全面整合创新要素奠定基础,只有创新资源的协同才能实施逐步摒弃模仿创新,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

(二)高价值农产品流通创新的主要方向

组织创新。促进高价值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发展,引进复合型人才,培育专业化管理理念,分散经营风险,提升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组织化程度。倡导流通业态、模式创新,提高主体组织化程度,推进高价值农产品产业链运作,发挥典型示范主体的辐射带动效应。

渠道模式创新。构建“生产者、消费者双重导向”战略,减少中间环节,以“互联网+”为契机,创新多元化流通渠道,形成集团、网络流通体系,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向“合作化、一体化”发展,促进生产者与零售商的对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大流通”格局,积极发展“农超对接”,彻底解决高价值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

技术创新。技术发展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在高价值农产品流通领域主要包括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冷链、鲜活物流,加快贮藏保鲜技术的创新,构建食品检验检测系统,提高流通效率,提升农产品品质,实现生产者增收。构建农产品市场动态预测、信息发布系统,以市场指导生产,以需求引导供给,从根本上解决农户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高价值农产品新型流通渠道构建

纵向直销联盟。以超市(卖场)为主导,与农业大户、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立高价值农产品专柜,进行统一采购,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强化新鲜农产品供应(见图3)。针对小型超市进货、销售量少的情况,联合构建物流配送中心,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营销企业主导下的流通联盟。广泛建立营销通道,实施战略联盟、规模效应,建立区域物流中心,结合信息网络,构建“扁平化、高效率”的高价值农产品产销联盟(见图4)。这是横向与纵向交互的流通模式,联盟主体间共同配送、盘活流通,构建稳定、高效、低成本的流通产业链。

加工企业主导下的企业加工联盟。结合我国高价值农产品向深加工发展的趋势,构建纵、横向相结合的加工联盟流通体系(见图5)。纵向来看,加工企业间加强协作,构建加工联盟体,着力打造优势产品,推动产地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缓解农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横向来看,组织农户、合作社构建原料供应联盟体系,保障加工原料的稳定供应,建立网络化分销联盟体系,减少农户流通负担、降低交易成本。

高价值农产品新型流通渠道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完善流通渠道的创新环境,促进流通产业创新发展

高价值农产品新型流通体系的完善,对于提升农户收入、促进居民消费转型升级、保障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当前,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由此应构建高价值农产品新型流通体系,尤其是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整合全社会资源要素,尤其是加强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涉农产品信息化平台等建设,鼓励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为高价值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二)夯实新型流通渠道的协同创新基础,为农户增收提供有力支持

完善高价值农产品新型流通体系,必须夯实协同创新基础,整合全社会资源为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鼓励高价值农产品流通企业引入先进科技,协同各方力量合作共赢,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冷链物流、鲜活农产品物流,创新流通模式,向高效、便捷、标准化迈进。政府应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为高价值农产品流通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化经营、金融保险机构创新涉农产品等提供有力支持,推广高效的农业技术服务,优势互补,解决农产品进城难的困境。

(三)强化流通渠道的示范作用,促进流通产业全面创新发展

促进高价值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创新升级,在整合现有的人才、资金、市场等优势的基础上,发挥现代农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帮助流通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通过合并、重组等形式,形成创新能力突出的典型,在市场中发挥示范作用,引领流通业态、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集聚效应,培育高价值农产品专业化的营销主体,扩大各主体参与市场交易的规模,提升效率。兼顾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构建高标准的农产品流通示范园,引导流通企业、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强重点推介与宣传,为农户提供技术、病虫防治等服务,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化,促进流通渠道向短链化、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敖贵艳,王静.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策略—基于物联网供应管理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6(9)

2.安轶超.高价值农产品流通质量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1)

3.董津津,陈学云.基于O2O模式的农产品流通一体化方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5(4)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构建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