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产业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2017-11-16邓雷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9期

邓雷

摘要:扶贫产业与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在产业扶贫上具有互补性。扶贫产业是在产业扶贫项目的作用下形成的,具有针对性、政府性、依赖性、分散性、灵活性、托底性等特点。发展扶贫产業是脱贫减贫的需要,缩小收入差距的需要,也是帮助当地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但扶贫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融资困难、产业趋同、产品低端、收益低下等问题。通过优化产业体系、改善基础设施、创新发展模式、完善政策支持,可以实现扶贫产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扶贫开发;精准扶贫;扶贫产业;对策建议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如何开展好扶贫工作,并保证脱贫人口较长时期内不返贫,经济扶贫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但并不是经济发展了,贫困人口就自然脱贫了。即便是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存在一些经济贫困人口。而且完全依靠社会救济和社会捐赠来解决社会底层温饱问题的政策,必然出现“养懒汉”的现象,在人口众多的中国不现实,尤其对众多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产业扶贫项目的推动下,扶贫产业出现在世人面前。“扶贫产业”的概念在部分地方的报纸和官方文件中出现。本文试图把扶贫产业与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在产业扶贫上相区分,以建立起能够照顾到更多贫困人口的产业扶贫体系。

一、扶贫产业相关概念

扶贫产业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从实践中来看,扶贫产业是在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围绕扶贫这个共同的生产目标,专门为了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而发展起来的某个产业和产业组合。扶贫产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只能从目标、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来进行区分。产业扶贫项目是扶贫产业的载体,政府以推广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扶贫产业园区等形式推动扶贫产业发展。扶贫产业是产业扶贫的实现形式和执行结果。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特色支柱产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特色支柱产业,重心在开发,扶贫产业重心在扶贫。

二、扶贫产业主要特点

从实践中观察,可以发现扶贫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针对性。扶贫产业直接面向贫困人口,具有明确的扶贫目标和很强的针对性。虽然各种产业都可以带给贫困人口机会和福利,但不像扶贫产业一样直接为扶贫而组织生产。

(二)政府性。减少贫困人口是世界性难题,各国政府都采取必要措施,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经济越落后的国家,贫困发生率越高,脱贫难度越大,脱贫任务越重。扶贫产业作为扶贫的一种形式是在政府主导下形成并发挥作用的。

(三)依赖性。扶贫产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地方不同所依赖的产业也不同,同一地方可以选不同的产业或产业组合作为扶贫的主要产业。目前,种植业、养殖业、零配件组装等都是常见的扶贫产业。

(四)分散性。面向分布相对分散的贫困人口,选择什么样的经济扶贫方式,可以帮助贫困人口早日脱贫,并在正常生活状态下不再返贫,只有发展扶贫产业,让这些产业成为千家万户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

(五)灵活性。扶贫产业不独立,选择的空间大,种类多,单项投资小进入退出门槛低,产业选择非常灵活。

(六)托底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扶贫开发要与低保相衔接。扶贫产业的发展,既能达到扶贫开发的目标,也可以做到一定的社会兜底,直接解决贫困人口经济上的实际困难。

三、扶贫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扶贫产业是“造血式”扶贫在新时期的实践创新。2013年11月国家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产业扶贫开始直接面向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各地在帮助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实践中,推动了扶贫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扶贫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

(一)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减贫的需要。扶贫产业脱贫减贫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可以帮助部分贫困人口摆脱“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和慵懒散的生活作风,增强贫困人口致富能力和脱贫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扶贫产业能给贫困户带来直接收益,通过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部分贫困人口实现自身已经拥有的资源和现实的收益资本化,产生财产性收入,部分贫困人口取得劳动的机会,产生劳动性收入,部分贫困人口参与生产经营,产生经营性收入。贫困人口分为绝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人口,前者维持基本的生活都存在困难,现在扶贫的对象主要是绝对贫困人口,绝对贫困人口脱贫了还有众多相对贫困人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长期存在,相对贫困人口也就具有长期存在的可能性。

(二)帮助社会缩小贫富差距的需要。社会财富分配相对均衡,可以增加社会福利。这种均衡不是没有效率的平均。扶贫产业整合农村资源,引进商业理念和先进管理,可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改革开放40年来,由于区位优势悬殊、资源分布不均以及国家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形成了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经济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经济落后的西部农村。发展扶贫产业可以加快农村发展速度,缩小城乡差距,工农业差距,地区差距,最终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加快社会和谐进程。

(三)帮助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通过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农业资源资本化,开发农村劳动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推动经济增长进步。但扶贫产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贡献主要通过龙头企业来体现。龙头企业可以支撑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但龙头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孤立的进行,很多龙头企业都有大面积的腹地。扶贫产业可以给龙头企业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加工装配等商品和服务,有利于当地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助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相对贫困人口脱贫是个长期的过程。扶贫产业并不会因为绝对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的实现而终结。

四、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积聚困难。积聚效应能够反映当地经济发展质量。扶贫产业积聚难,根本上是因为扶贫产业处在产业链的末端,对相关产业缺乏统治力和足够的吸引力。有龙头企业带动,相对比较容易积聚,但与扶贫连接的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有限。endprint

(二)趋同性与低端性。各地发展扶贫产业的思路基本相同,除了部分地区发展光伏、乡村旅游等产业外,普遍选择养殖业和种植业,产业趨同明显。同时,扶贫产业在区位条件、组织分布、生产规模、技术含量、经营管理等方面不具备显著优势,生产出来的产品比较低端。

(三)资金链断裂风险。扶贫产业多为种植和养殖产业,生产周期长,需要较长时间的资金支持。贫困户自身几乎没有可以用于抵押贷款的资产,在政府的帮助下,勉强脱贫,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退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调整,扶贫产业的资金周转必然面临困难。

(四)短期性。扶贫产业可能因为资金、技术、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忽视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等问题,造成短期性。这种短期性主要是因为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扶贫产业缺乏规模效应,精细化生产又缺乏必要的技术储备。

(五)收益低下。发展扶贫产业的直接目的是增加贫困户的收益。但现实中,这种收益有限。首先,产品附加值低,导致利润空间小;其次,贫困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成本高;再次,扶贫产业管理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最后,扶贫产业在市场中处于被动适应的地位,选择客户及定价方面不占优势。

五、发展扶贫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体系。区域特色支柱产业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但对资源分布、区位优势、基础设施要求较高。扶贫产业具备社会托底的利好,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但扶贫产业普遍存在组织分散,效率不高,依赖性强,没有后劲的问题。这说明发展扶贫产业与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具有性质上的不同;二者在扶贫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一方面要发挥区域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要发展相应的扶贫产业发挥“查缺补漏”的作用。

(二)改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所有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源整合难的问题,区位优势不好的问题,没有龙头企业带动的问题,是制约扶贫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建设,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这为扶贫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根本条件。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与广大城市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还非常落后。壮大扶贫产业需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三)创新发展模式。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参与,对发展扶贫产业至关重要。用什么模式发展扶贫产业,政府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政府的决策质量直接影响扶贫产业的推进。政府、企业和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区域主导产业与扶贫产业的互补模式,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人财物的组合模式,贫困人口收益保障模式,扶贫产业自身的商业模式及管理模式都需要在精准扶贫的思想指导下,不断创新。

(四)完善政策支持。贫困人口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公共服务、政策倾斜和社会关照。扶贫产业,自主融资难,规模扩大难,技术提升难,市场适应难,赚取利润难。在产业政策方面,需要更多的信息及技术服务。在财税政策方面,需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并提高财政扶持的效益。在金融政策方面,需要给予适当宽松的贷款条件,减少不必要的限制,降低融资成本。

结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无暇顾及贫困,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到今天的精准扶贫,反映出扶贫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2013年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及扶贫开发新形势,国家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扶贫重心直接面向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手段之一,在各地受到高度重视。各种产业扶贫项目,扶贫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扶贫产业在脱贫攻坚当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各种龙头企业不断入驻,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思想不断解放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扶贫产业将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卢彬彬.全区扶贫产业开发现场推进会召开——围绕“六个突出”“两提高”深入推进扶贫产业开发[N].广西日报,2015-10-31(4)

[2]巩前文,穆向丽,谷树忠.扶贫产业开发新思路:打造跨区域扶贫产业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5):736-740.

[3]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对华北李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9-16.

[4]莫光辉.精准扶贫视域下的产业实践与路径优化——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三[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1):102-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