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痹证三方治疗中医痹证临床疗效及其镇痛、抗炎消肿作用研究

2017-11-15杜江

中外医疗 2017年27期
关键词:镇痛

杜江

[摘要] 目的 探讨痹证三方治疗中医痹证的临床效果。 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诊治80例痹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使用痹证三方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100.0%,优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肿胀情况均为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优。结论 痹证三方治疗中医痹证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疼痛及肿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医痹证;痹证三方;镇痛、抗炎消肿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5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9(c)-0172-03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rthralgia Syndrome Three Prescriptions in Treatment of TCM Arthralgia Syndrome and Research on Analgesia and Anti-inflammatory and Swelling Diminishing Functions

DU Jiang

Huaicheng Town Health Center, Huaian, Jiangsu Province, 223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thralgia syndrome three prescriptions in treatment of TCM arthralgia syndrome and research on its functions of analgesi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80 cases of arthralgia syndrome patients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method,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arthralgia syndrome three prescriptions, and the clinical situation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00.0% vs 87.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 of pains and swelling situations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rthralgia syndrome three prescriptions in treatment of TCM arthralgia syndrom is definite,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ains and swelling,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TCM arthralgia syndrome; Arthralgia syndrome three prescriptions; Anti-inflammatory and swelling diminishing functions.

筋骨肌肉肿胀和屈伸不利等均属于痹症范畴,痹症病情发生均对于患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积极对患者实施相应治疗,就对于患者临床情况改善具有重要作用[1]。该次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选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对痹证三方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痹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并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范畴。对照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范围26.5~64.5岁,平均年龄(42.32±2.03)岁;病程为1.5~4.5年,平均病程为(3.21±0.13)年。观察组:男13例,女27例;年龄范围26.5~65.0岁,平均年龄(42.64±1.96)岁;病程2.0~4.5年,患者平均病程为(3.65±0.13)年。2组在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诊断标准 患者均参考年青岛《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的诊断标准[2]:①患者存在3个月或以上的下腰背痛现象,休息无改善且运动加重;②患者腰椎活动在不同角度均受到限制;③患者的胸廓扩展范围均明显较小;④骶髂关节炎评分单侧在III~IV 级,双侧在II~IV 级之间。患者合并两项以上情况即可确诊。

1.1.2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的相关患者,且年龄为超过18周岁的成年人,患者自愿接受该次治疗和研究,并已经对研究概况充分知情。

1.1.3 排除标准 排除符合该次纳入研究的条件,但有以下任意情况者;①不能坚持治疗者或对于该次治疗的依从性较差者;②病情已进展至晚期,预计患者病情难以改善且难以判定疗效者;③妊娠和哺乳期女性(接受该次研究可能影响其身体健康或影响研究的客观性);④有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疾病者;⑤合并肝肾等脏器疾病者、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患者;⑥该次治疗前1个月内仍使用其他药物者;⑦居无定所,难以随访观察者;⑧正在服用类似药物者;⑨不同意使用该次药物或不愿参加该次研究者。endprint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以常规治疗,服用尪痹片(国药准字:Z20044066),温水送服,3次/d,2 g/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则使用痹证三方治疗。痹症1号方用药为:甘草5 g、防风9 g、地龙15 g、薏苡仁20 g、桑枝15 g、丹参30 g、木瓜15 g、忍冬藤20 g、知母12 g、络石藤30 g、鸡血藤30 g、生石膏30 g。痹症2号方用药为:羌活12 g、独活12 g、鸡血藤30 g、络石藤30 g、桂枝9 g、丹参30 g、附子9 g、甘草5 g、薏苡仁20 g、威灵仙15 g、防风9 g。痹症3号方用药为:甘草5 g、薏苡仁20 g、木瓜15 g、络石藤20 g、羌活12 g、鸡血藤25 g、桑枝15 g、丹参20 g、独活12 g。风湿寒热夹杂型患者使用3号方治疗;风湿热型使用2号方治疗;湿寒型使用1号方治疗。按照患者的分型确定药物使用的方剂,然后取上述中药1剂,加入清水3 000 mL,武火煮开后关为文火,文火慢炖,煎煮取汁500~600 mL,2次/d,250~300 mL/次,患者在接受该次治疗的同时不使用其他药物,同时该次用药均遵照医嘱,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充分体现,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临床疗效;②观察患者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其疼痛情况。评分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2]。比较两组关节肿胀情况:0分表示患者无关节肿胀;1分表示有关节肿胀但是未超过关节附近骨突部分;2分表示存在关节肿胀,同时关节肿胀平与骨突部分;3分表示关节肿胀明显,且明显超过附近骨突部分;各关节肿胀评分之和则为总肿胀评分[3]。

1.4 疗效评价

参照《中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4]评价该次治疗的疗效。症候有效率等于(该症候治疗前积分-该症候治疗后积分)/该症候治疗前积分×100%。总症候有效率:各症候有效率之和/总症候数目。表示患者的各项症候消失或基本完全缓解,总症候有效率在90%以上则为痊愈;患者症候改善明显,总症候有效率在70%以上则为显效;患者症候有所改善,总症候有效率在20%以上则为有效;患者症候缓解或加重,总症候有效率在90%以上则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按照组别对2组患者的有效率进行统计后,做一组间比较。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100.0%,优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视觉模拟评分及肿胀情况比较

治疗后2组疼痛、肿胀情况均为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痹症病情发生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筋骨肌肉肿胀和屈伸不利,痹症病情发生和患者气滞血瘀、血液流动缓慢、经络不畅、五脏不和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治疗时不仅需要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干预,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用药。同时对对患者治疗则应该以活血化瘀、行气益血等为主。

痹证三方对患者治疗时,主要是按照中医辩证对患者实施分型,分为风湿寒热夹杂型、风湿热型、湿寒型3个类型,然后按照患者的分型不同,对其实施不同干预;该次所用的3种药物配比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其中均含有藤类药物,而藤类药物可包括不同的药材,例如忍冬藤、鸡血藤等,上述藤类药物均为藤蔓之属,具有良好的痛经入络功效,舒筋活络、行血散淤,对于患者静脉不畅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而中医常言有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静脉通畅、活血化瘀之后则能够帮助患者的痹症情况得到改善[5]。丹参和地龙等药物能够疏通经络,止痛化淤,破血逐淤,对于患者红肿、胀痛等不适感均有良好的缓解作用[6]。同时我们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辩证用药,能够使得临床用药更加对症,例如临床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骨关节炎等均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上述症状按照分型后对患者用药,对患者情况改善具有较好的作用,最终帮助患者及时恢复。该次对患者干预时,基于理论治疗痹证三方对于患者存在的有效性,进一步实施延伸干预,并针对相关的痹症患者实施分组治疗,比较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其中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87.5%,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情况可见,2组在该次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明显较佳(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研究所得结果充分证明了痹证三方对患者实际治疗的优势,同时充分说明观察组所用痹证三方对于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莎莎.痹证三方治疗中医痹证临床疗效及其镇痛、抗炎消肿作用研究[D].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2] 孙宇,李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19(2):156-158.

[3] 娄玲玉.中国痹症大全[M].北京:中國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0.

[4] 王兆铭.中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S].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42-543.

[5] 韦程寿.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及治疗近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0):128-129.

[6] 李强,贾李蓉,徐世杰.基于关联规则的痹证方剂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4,9(7):73-74.

(收稿日期:2017-06-23)endprint

猜你喜欢

镇痛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手法对CCI模型大鼠局部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高龄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产程中镇痛分娩与无镇痛分娩试产成功率比较及失败原因分析
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对腹腔镜辅助下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