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前束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择期手术患者身心应激的影响

2017-11-15夏美珍高钦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5期

夏美珍+高钦萍

【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前束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择期手术患者身心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57例,其中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麻醉前束集化护理管理。评价两组的身心应激情况,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麻醉后,观察组HR、血压(SBP、DBP)、血清学指标(血浆ET、皮质醇、AngⅡ、ROS、NE和血糖浓度),以及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23%)明显高于对照组(7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手术室后实施麻醉前束集化护理管理,可明显维持择期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择期手术; 束集化护理管理; 麻醉前; 身心应激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5.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5-0105-03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治疗疾病的同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创伤性刺激[1],还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严重者可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治疗效果,甚至发生麻醉或手术意外[2-3]。拟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因医疗知识不对等,对手术缺乏了解、害怕疼痛、担心预后等,故在术前中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引起身心应激反应[4-5]。因此,有必要对择期手术患者实施妥善的围麻醉期护理,以期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自然状态,提高手术治疗效果[6]。本研究对择期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后实施麻醉前束集化护理管理模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14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需行择期手术治疗;(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为Ⅰ~Ⅱ级;(3)家庭有稳定经济来源;(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愿意配合问卷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明显呼吸、循环及内分泌系统疾患;(2)交流障碍、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者;(3)既往有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史;(4)有药物或酒精依赖史;(5)近期发生挫折、扰乱、苦难的重大生活事件。

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57例,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23例;年龄21~66岁,平均(47.83±8.94)岁;腹部手术33例,脑部手术14例,心脏手术10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20~64岁,平均(47.91±9.07)岁;腹部手术34例,脑部手术12例,心脏手术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完善生化指标及心电图等各项指标检查、术前1 d由巡回护士进行访视、介绍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入室后接入相应的手术间等待麻醉手术。

1.2.2 干预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麻醉前束集化护理管理,即按手术通知时间提前10 min左右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在等待麻醉手术前对其实施束集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手术室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用微笑、亲切的语言安慰、引导患者,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选择使用医学术语或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及麻醉相关知识,同时,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鼓励其积极面对手术,调整心态;(2)手术日重点护理。患者入室等待麻醉期间由专职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监管,以避免等待手术时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同时,向患者播放手术室布局、设备、环境、手术大概流程等相关录像,并讲解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患者的配合等,以及其他手术顺利、镇痛良好的实例,以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及对疼痛的恐惧;加强对患者的保暖及室内温湿度的调节;(3)麻醉前重点护理。入室后麻醉医师对患者进行麻醉前心理干预,并告知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会全程监护与陪伴,消除患者的顾虑,获取患者信任;麻醉开始时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做好保暖工作,巡回护士边配合麻醉,边用温和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以分散其注意力;(4)心理干预。对于麻醉前过于焦虑的患者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如腹式呼吸;对于抑郁情绪较严重的患者可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患者纠正其认知过程中的不足,增强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1.3.1 血压、心率变化 采用心电监护仪测定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及麻醉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1.3.2 血液生化指标 于入手术室时及麻醉后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皮质醇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活性氧(ROS),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去甲肾上素(NE),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值。

1.3.3 焦虑、抑郁状态 分别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SDS)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其中SAS量表包含心理和躯体2个方面,共20题,SDS量表包含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以及心理障碍等内容,共20题;两个量表均采用1~4分的四级计分法,20题得分相加为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所得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标准分≥50分表示有焦虑或抑郁症状,得分越高,症状越明显。

1.3.4 护理满意度 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手术室环境、护理态度、技术质量等,总分100分,其中≥90分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满意,60~74分为一般,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R、血压比较

与入手术室时相比,观察组麻醉后的HR、SBP和DBP波动较小,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麻醉后,观察组血浆ET、皮质醇、AngⅡ、ROS、NE及血糖浓度波动较小,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麻醉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入手术室时明显下降,而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地位[7],心理学在临床医学方面的应用亦迅速发展。外科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方法[8],而对于患者来说,是其人生中的负性生活事件和不幸,是极为严重的心理紧张刺激[9]。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抑郁,以及对病愈的渴望可导致严重的心理冲突和生理反应,引起一系列生理、内分泌及免疫的变化,导致生理紊乱及情绪障碍,影响麻醉及手术效果[10-11]。因此,加强术前护理尤为重要。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陌生的手术环境、即将要发生的手术事件、孤独感等对于患者均是应激源,可使患者出现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如HR加快、血压血糖升高,以及ET、皮质醇、NE等血清学指标变化,产生应激综合征,影响手术成功率及预后[12]。传统护理中,护理人员将患者从病区接入手术室,并直接送至相应的手术间,然后离去。虽然等待麻醉的时间较短,但患者极易出现孤独感,加之缺乏相关手术知识,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13-14]。束集化护理管理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护理干预手段,也是新兴的护理管理模式[15]。本研究中,在患者入手术室后麻醉前较短时间内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手术日重点护理、麻醉重点护理和心理干预等方面着手,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完成手术。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后,观察组HR、血压(SBP、DBP)、血清学指标(血浆ET、皮质醇、AngⅡ、ROS、NE和血糖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束集化护理管理可有效维持择期手术患者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应激反应。同时发现,观察组麻醉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束集化护理管理对于缓解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作用显著。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束集化护理管理对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以下局限性:(1)作为探索性试验,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有待大样本、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加以证实;(2)由于量表测评需要患者配合,故本研究仅纳入高中以上学历的受试者,故后期研究需要改进评估方式以覆盖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3)建议对进行束集化管理的巡回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期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入手术室后实施麻醉前束集化护理管理可明显维持择期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罗媛容,张美芬,陈依琳.手术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3969-3973.

[2]祁麗萍.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探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9):1450-1451.

[3] Haga Y,Wada Y,Takeuchi H,et al.Evaluation of modified estimation of physiologic ability and surgical stres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choledochocystolithiasis[J].World Journal of Surgery,2014,38(5):1177-1183.

[4]邱丽琴,陈小贞,吕小芳,等.中医心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1411-1413.

[5]南宁,王瑛.手术室心理干预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机体应激能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8):1367-1369.

[6]赵永红.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04-1505.

[7]江珊,崔晶微,刘晓瑞.医疗纠纷防范与医学模式关系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9):65-66.

[8]袁颖,陶振钢,蔡映云,等.外科手术患者需关注的药物治疗问题[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20(5):311-313.

[9] Mavridou P,Dimitriou V,Manataki A,et al.Patient's anxiety and fear of anesthesia:effect of gender,age,education,and previous experience of anesthesia.A survey of 400 patients[J].Journal of Anesthesia,2013,27(1):104-108.

[10]赵春珊.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148-149.

[11] Atti L.The cancelling of elec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causes emotional trauma and a lack of confidence: study from a urological department[C].Astronomical Telescopes and Instrumentation,2014,4859(1):32-44.

[12]陈建秀.眼科手术患者术前模拟及心理护理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163-164.

[13]张雪燕,陈云超,张晖,等.在麻醉诱导间实施优质护理的体会[J].右江医学,2013,41(1):134-135.

[14]白金鹏.手术麻醉前患者焦虑状态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6):865.

[15]赵逢玲,冯艳秋,赵曰云,等.麻醉前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择期手术患者应激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65-1168.

(收稿日期:2017-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