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语文“活动群”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2017-11-15蒋雅云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读书核心素养

蒋雅云

(浙江省嘉兴一中,浙江嘉兴 314000)

构建语文“活动群”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蒋雅云

(浙江省嘉兴一中,浙江嘉兴 314000)

近年来语文活动的开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呈现出方向不明、无序化、碎片化的趋势。在明确核心素养四方面的发展要素、梳理“活动群”与“核心素养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指向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群”,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活动;活动群

一、语文活动与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离不开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而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这是语文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常识。

但是,近年来受应试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语文活动的开展,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限的活动呈现出方向不明、碎片化、低效化的趋势。从活动目的来看,常常是不明晰的,一些教师盲目地为活动而活动,或为了填补教学时间,或为了跟风赶时髦;从活动组织来看,常常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零敲碎打,散漫随意;从活动效果来看,常常是不尽如人意的,一些活动纯粹只是走过场,没有反馈评价,没有反思总结,学生收获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修订中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语言运用与建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规定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虽然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精神在各类培训活动中被许多专家大力倡导,但是一线教师对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中的落实仍缺乏自觉的尝试意识和切实的实践能力。

基于以上现实及相关思考,笔者以为把语文活动的有效开展与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真正结合起来,是值得一线教师研究与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学习《标准》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教与学的体验,明确了核心素养四方面内容的发展要素(如表1),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梳理了“活动群”与“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图1)。

表1

续表

图1

应该看到,素养是人身上的综合品质,本身是不能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融合、不可拆分的,不能一个一个单独运用,也不能一个一个分别实现,综合性的特质需要在综合性的活动中体现和形成。另一方面,每一个活动和活动群,也都是共同作用于核心素养的这四个方面,虽然有所侧重,但对于素养的提升来说,是综合推进的,不能完全分解开来作单纯的技术训练。

二、构建“活动群”,提升核心素养的方略

广义的语文活动包括了课堂内外阅读与写作的所有教与学的实践活动,本文论及的语文活动主要是指突破一般的课堂教学限制的、在课内外开展的创新性、持续性听说读写活动,并从语文核心素养出发,从口语、阅读、写作等三个维度着力构建指向明确、序列清晰、过程落实的高中语文活动群。“活动群”是相对单个语文活动而言的,各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相关、相承和渗透,互补性强,具有综合性、序列化的特点。动的样式和门类出发,设置用时少、易操作、多样式、迷你型的系列“微口语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语言实践,以使学生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个性化的整合与表达中积累个体的语言经验,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1.“小百家”微讲坛

“小百家微讲坛”安排在课前5分钟,每次由2~3名学生站上讲台进行主题演讲。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积淀和知识积累,常见一些学生在某个领域有着比较持久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认识水平、理解程度和观念看法远远超过旁人。开设“小百家微讲坛”,可以激发学生对观察、阅读、思考和表达诸关联性、综合性活动的投入热情。

与以往有些教师让学生课前演讲有所不同,“小百家微讲坛”在高中三年中,按高一、高二、高三区分自由演讲、命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自由演讲,内容自定,可以讲述一件亲身经历或听来看来的事,可以介绍一个敬佩或感动的人,可以推荐一个喜爱的作家、一本喜欢的书,还可以发表对班级里、校园内、社会上、国际间发生的大小事件的看法。第二个阶段命题演讲,事先由全班学生拟题并组建题库,演讲者提前一周从题库中抽签确定演讲内容。第三个阶段即

(一)“走进现场微口语”活动群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与风度。“走进现场微口语”活动群旨在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现场”语言情境,从活兴演讲,由前次演讲者现场给本次演讲者命题,演讲者当场听题演讲。三个阶段在内容选择、准备时间等方面逐级设限,难度也渐次加大。实际上,课前演讲是对学生日常积累、思维水平、审美趣味、语言表达、临场应对等的全方位考验。小小的讲台、短短的5分钟有着大大的功效,真正有助于引导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并且勤于动脑思考,乐于开口表达。相关安排见表2。

表2

2.“多看点”微舞台

“多看点”微舞台,主要是围绕口语表达的多种样式,结合教学实际与学生需求,灵活组织诗歌朗诵、诗词达人、戏剧表演、辩论、访谈等不同项目多个看点的活动。如“必修一”诗歌专题,组织开展“青春你好”读诗会,每人推荐一首诗抄录到班级黑板报,小组推选一个人参加班级朗诵比赛;“必修二”战争专题,组织开展“珍爱和平”学习分享,以小组为单位从历史中的战争、影视作品中的战争、文学作品中的战争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性学习成果分享;“必修四”戏剧专题,组织开展“我型我秀”剧本表演,每个学生在编剧、导演、演员、道具、宣传等组别中自主选择各司一职,共同完成一台戏。另外,结合学校“清芬”读书节系列活动,高一组织经典诵读,高二举办诗词达人竞赛,高三开展主题辩论……各专项活动有机分布,给予学生展示自我、发展个性、提升素养的舞台。

(二)“跟着课本去读书”活动群

在高中阶段,越是学业水平好的学生,越是常常面临着更重的学习任务和更大的升学压力。于是,很多学生常常会把看似影响不大的课外阅读放到一边。但是,比“好好学习以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天天读书以应对人生”。阅读能提升眼界和修养,阅读能增长才干与见识,阅读还能使思想发育、精神成长。语文教师,应自觉承担起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习惯的责任。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跟着课本去读书”阅读活动群,从“读什么,什么时候读,怎么读”等三个维度来构建,注重发挥课本对于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方法指导等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感受和体验,对作品作出个性化解读;同时,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理解、包容和借鉴异域文化。具体如表3。

在此“活动群”的组织上,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明确活动的方向和具体到位的引领。

“读什么”是阅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后续阅读品质的关键。开展“书中自有花满园”系列活动,充分发挥课本的引领功能。课本是一座宝藏,除了提供几篇课文,还能为我们的课外阅读指点方向。一是节选课文的原著阅读,二是同一作者的拓展阅读,三是同一流派或主题的延伸阅读。系列活动内容丰富,仅以“必修二”中“永远新的旧故事”板块为例,在学习课文《林黛玉进贾府》《边城(节选)》的基础上,开展“我最喜爱的红楼人物”分享会、“走边城,看人性”读书征文等活动,以驱动学生跟着课文课外读原著。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挖掘同伴资源,开展“我来推荐一本书”等活动,发动学生积多年的语文学习、阅读之功,为同学推荐书籍。这一来可以弥补教师个人经验的不足,二来同伴推荐往往因为没有说教意味而更有吸引力。

表3

阅读必须有时间的保障,在“什么时候读”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读书时间。在坚持每天阅读的前提下,总体思路可以是零碎时间读短篇、期刊,整块时间读长篇、整本书。鉴于上学期间缺少整块时间用来读书的问题,笔者开展“三三零读书时间”活动,引导学生把读书时间分散到一天中的早、中、晚三个时段,一天总共不少于三十分钟,分别为起床后或早读前五分钟,午休前或后十分钟,晚自习前或临睡前十五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大部分学生都能挤出阅读时间,再忙也能读书。与此同时,笔者再从有限的课时里,每周拿出一节阅读课,把学生带入图书馆或语文学科教室,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摆满书,给他们坐拥书城的感觉,至少这一节课可以让他们放下一切,专心读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把整块的时间用来读整本书,开展“带本好书过长假”系列活动。如高中入学的第一个长假——国庆节来临之前,把语文课上到学校图书馆去,介绍外借室和期刊室的图书种类、分布格局等,并让每位同学借走一本书。

解决了“读什么”和“什么时候读”之后,还要在“怎么读”的方法指导上及时跟进。一方面,以“开心阅读、乐于分享”为宗旨,不定期开展“悦读乐享读书会”。这一来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趣味和方法态度,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二来可以充分发掘同伴资源,生生对话,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另一方面,以中外名家读书故事、读书方法、读书建议等为主要内容,开设系列“相约名家读书课”。如引入朱自清《经典常谈》和周国平《经典的理由》等引导学生选择经典亲近经典;引入朱光潜的《谈读书》系列文章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引入胡适的“读书四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指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记下生字新词、生动的语句、优美的语段等,或对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等作出批注、点评,并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

(三)“多功能立体写作”活动群

“多功能立体写作”活动群的构建基于这样的价值思考:写,不只是写好一般的作文,更不只是写好考场作文;写作是可以随时随地发生的,写的过程是集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为一体的全方位训练;从一定意义上说,写作这种方式,也是学生思想磨砺、精神成长的重要方式。所以,从写作活动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出发,要想方设法多给学生搭建写的平台,提供考场作文之外的其他写作机会。“多功能立体写作”活动群,致力于全方位的思考和表达训练,追求形式多样、方法多元,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既能诗意感性地表达,也能有依据有逻辑性地理性表达,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在书面语言表达中进行审美创造,文化传承。积累审美经验

灵动随笔,重在灵活、灵性和触动心灵。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感悟、学习思考纳入写作视野,用心观察、用心思考,进而自由写作,既是一种笔头的训练、素材的积累,又能积累审美经验,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如以“触动心灵的人或事”为话题写作感动系列随笔,以“生活教会我一个哲理”为话题写作反思系列随笔,以“传统节日里的那些风俗”为话题写作文化系列随笔。当一个学生能把生活的经验转换成语言文字的时候,一定加入了自己的审美选择、价值判断以及情感态度。这样的文字写多了,感受生活的那颗心就细腻了;更重要的是,他能学习用一种艺术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而这些本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

1.灵动随笔,发展多向思维

赏读写作,针对一般写作教学忽略的方面,结合阅读教学布置相应的赏析性、探究性写作,以拓展课堂教学的有限时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多元与深入。以《荷塘月色》为例,可以在比较中深入,

2.赏读写作,试比较荷塘之于朱自清、地坛之于史铁生的意义;还可以在联系中深入,心灵荷塘也许是那样一个所在——可以荡涤我们的心灵,安抚我们的灵魂,以“我的心灵荷塘”为题完成一篇微作文。在这样的写作当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又能反哺课内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赏读写作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来进行,以多方位展示阅读和思维水平及表达阅读和思维成果。如开展“红楼/三国人物系列评述”,撰写“我最喜爱的文学经典”读书笔记等。

3.创意写作,激活写作潜能

这里所说的创意写作,主要突出一个新字,无论写什么、用怎样的方式展开,都凸显新的角度、新的思考、新的表达。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由教师根据教与学的实际,用随堂作业的形式灵活布置。仿照《相信未来》写两节诗句,改写《最后的常春藤叶》的结尾,为刘和珍写小传,为索科洛夫编年谱,写一写山羊和阿隆的对话……这样的作业不讲究谋篇布局起承转合,也不像考场作文有着诸多的规矩限制,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才情就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可以由班级文学社组织创意写作活动,如开展“给你一点爱”暖心绘本创作,组织“清新校园”诗歌创作和“造梦工厂”小说创作等,激活学生的写作潜能,表达自我的审美体验,表现和创造自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侧重于“说”“读”的活动还是侧重于“写”的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来说其实是密不可分的,“群”的组织希望能够起到“集团化”“突破性”的效应;同时,在“群”活动中,要围绕活动目标、内容和学生参与过程,进行多元多样的评价,从而使语文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活动群”建设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编号为2017SC087。

(责任编辑:方龙云)

猜你喜欢

读书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