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藤椒做出大文章藤蔓沃野 椒香天下

2017-11-15李影

中国林业产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三台县镇乡发展

李影

花椒是四川的特色资源,栽培历史悠久,分布于全省21个市州130余个县,现有面积423万亩,年产量6万余吨,年产值45亿元,是1500余万户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树种。

藤椒,这个外形并不起眼的“小果子”如今已撬动了三台的特色产业布局,2016 年全县藤椒产量240 万公斤,实现产值1500 万元,这仅仅是三台近年来发展5 万亩藤椒的冰山一角。就是这个“小不点”,嫩绿了广袤丘区地带曾经几乎颗粒无收的二台坡耕地和荒坡地,在干旱、瘠薄的自然环境里依然果实累累;也是这个“小不点”,让农民在家门口有了每月2000 元以上的收入;更是这个“小不点”,坚定了三台县委、县政府“3+2”产业发展总体部署,成为这个农业大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特色产业之一。

目前三台38 个镇乡、193 个村已种植8万亩,今年有望突破10万亩。藤椒正成为梓州大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年,三台将藤椒列为三大特色产业之一,计划到2020 年,建成1个藤椒产业园区、2 个藤椒产业带、5 个藤椒产业片,覆盖47 个镇乡,新发展藤椒基地15 万亩,辐射带动10 万亩,全县种植面积达到30 万亩;实现藤椒产业总产值80 亿元,农民人均从藤椒产业上获得的收入达到2000元;打造1~2个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藤椒产品品牌;建成四川一流、全国领先的藤椒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产品研发加工、物流集散中心。

近日,四川省首届藤椒产业创新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四川三台举行,来自省内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深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藤椒发展全产业链、促进全省藤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等方面出谋划策。

“小果子”算出大“经济账”

三台,一个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还有受旱之扰。

显然,种植传统的经济作物再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相比传统粮食作物,藤椒经济效益可观得多。藤椒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耐瘠薄、抗干旱,头年种植、3 年投产、5 年进入丰产期,稍加管护可使丰产期持续20 余年。头3 年还可套种矮秆经济作物。“进入丰产期的藤椒,按100株/亩来算,平均亩产500公斤,按照保底10元/公斤算,农户可实现亩收入5000 元以上,再除去成本约1000 元,净收入不低于4000元/亩,如果连片规范种植、科学精细管理,亩收入突破万元不成问题。”这是三台县林业局局长王开金算的一笔经济账。

近年来,随着藤椒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鲜果价格节节攀升,农民种植热情持续高涨。在政府推动、经济效益吸引、龙头企业带动并进行技术指导、鲜果价格保底价回收等条件下,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到藤椒种植的队伍中来。

2016 年,三台推广种植5000 亩藤椒,带动14 个镇乡19 个贫困村、6300 贫困户近2 万名农民脱贫致富,人均增收1000 元。目前,三台已有38 个镇乡、180 个村(含贫困村34个)、3.5 万户农户、100 个专合社专业从事藤椒种植,成片发展面积近8 万亩,超过5 万人从中受益。

“大龙头”带出发展新模式

数据振奋人心,成绩催人奋进。

按照《绵阳市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主导产品及空间布局方案》布局,全市计划到2020 年发展藤椒40 万亩,其中30 万亩在三台县。届时,三台将占据全市藤椒产业份额的四分之三。

无可置疑的是,藤椒就是为三台地理特征“量身打造”的特色产品。因此,有计划、有组织、标准化、规模化、精细化发展藤椒产业势在必行。

自2013 年起,三台就全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全县藤椒产业的发展。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川梓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藤椒产业发展的“大龙头”,以村为单位组建专合组织,建立产业基地,公司与专合社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在三台县林业局全程监管下,公司采用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药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采摘、统一回收鲜果及农民分户种植方式。农户既可以将土地流转给专合组织,再以劳力入股的方式加入专合组织,由专合组织统一安排栽种、管护、采摘,从而从中赚取劳务费,也可以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专合组织,在自己闲置低产坡耕地上种植藤椒,获取经济价值。这样一来,利益杠杆就把“公司、专合社、农户”联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这个模式发展藤椒产业,既解决了散户种植技术难、投资成本大、销售渠道无保障等难题,又能保证产业的持久性、延续性,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持续拉动经济稳量增长。

截至目前,三台已有180 个村发展起了藤椒种植,建起了藤椒专业合作社72 个、家庭林场12 个、业主大户15 个,新型经营主体已经成为三台藤椒发展的中坚力量。

全方位保障确保后续“接力”

为提升藤椒品质,保证藤椒产量走势,三台县坚持全县统一规范化种植,实行统一规划放线、统一垒土整地、统一种苗规格质量、统一栽植时间段、统一专业队栽植、统一检查验收。

为确保“大产业”后续“接力”,三台县对藤椒产业进行全方位保障。

有技术支撑。栽植前,三台县林业局和梓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分五大片区,分别召开种植技术培训现场会,培训规范化种植技术;栽植过程中,分镇乡、重点村,对镇乡党员干部、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技术人员等进行栽植和管理技术培训。

有扶持政策。在藤椒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区范围内,对连片新栽植藤椒100 亩以上的家庭林场(农场)、业主大户,500 亩以上专业合作组织,1000 亩以上的龙头企业,经验收合格,纳入国家、省级、市级、县级项目扶持。按照《三台县财政扶持产业发展资金使用办法》规定,对新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达3000万元以上(含3000 万元)、1 亿元以上(含1 亿元)、5 亿元以上(含5 亿元)的产业龙头化企业,分别给予3‰、3.5‰、4‰的产业发展资金支持。

有奖补措施。对研发出藤椒生产先进成套适用技术,并获得市级及以上专业部门认证或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技成果的,由县政府分别一次性奖励主研单位(个人)2 万元、3 万元、5 万元;对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并经省级以上(含省级)林木良种委员会认定、审定的,由县政府对每个品种主研单位(个人)奖励5 万元、10 万元;对创建为市级知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国家级驰名商标的单位由县政府分别给予5 万元、8 万元、10 万元的奖励。对获得藤椒地理保护标志、藤椒生态原产地产品称号的单位,由县政府分别给予5 万元、20万元奖励。

在“真金白银”的助力下,三台藤椒产业紧握全县经济发展的“接力棒”,步履坚定、奋力向前。

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藤椒附加值

三台自2012 年引种藤椒,一直以来以“种苗培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物流销售、林旅结合”为重点,积极构建和创新藤椒发展全产业链。

藤椒既是重要的食用油,也是家用调味品,更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和药品。不仅可以发展现代农业,还可以发展加工业,制成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日化产品等。

如何大力激发藤椒的市场潜能,变粗加工为精细加工,延伸产业链,真正将生产、加工、科研、销售、物流等全产业链“留”在绵阳,让藤椒成为叫得响的“绵阳造”名片,正是目前三台乃至我市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

为了做大做强藤椒产业,巩固全市藤椒产业半壁江山的地位,三台县早已有了清晰的发展思路。

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精深加工厂。通过对山东、河南等地的考察,三台已经建成粗加工工厂一个,生产“五柏藤”保鲜椒、干椒、藤椒油,初步实现产值2400 万元。目前正在筹建藤椒产业技术研究院,为藤椒的粗加工、深加工及食医药和化工产品加工提供技术支撑。接下来将利用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2 项专利技术支撑,计划投入3.5 亿元建设精深加工厂,一期工程将投入5000万元,计划9 月动工,2018 年6 月投产。

加快品牌创建速度。三台将打造1~2个享誉四川及至全国的藤椒标准化种植基地、产品研发加工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创建绿色无公害产品,计划到2020 年绿色食品基地发展到20 万亩以上。申请绿色食品商标,申请国家保护性地理标志产品。

走林旅结合发展道路。按照藤椒产业发展规划,三台将芦溪五柏村基地与樱花谷、狂欢小镇有机结合,实现春季赏樱花、四季看绿带、全年畅游狂欢小镇。目前计划在五柏村投资200 万元建设藤椒展示平台,建成后可俯视樱花、绿带、狂欢小镇三景。建设藤椒观光走廊,同步实现观旅、采摘,为打造森林小镇、森林人家打下坚实基础,促进林业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此外,三台在销售渠道上屡屡“破冰”:积极打造网络平台,依靠基地物联网管控平台,实现了藤椒产品可追溯大数据管理,为藤椒产业发展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目前,通过侨联、联合国全球治理研究院和四川旅游学院美食全球推广活动,三台藤椒的清香越飘越远。

猜你喜欢

三台县镇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宁波加快打通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三台县城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我国发展中的县级城市城区停车治理问题研究
三台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1—4月份怀柔区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十二五”期间,北京镇乡交通设施发展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