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方式创新研究

2017-11-15蒋美富

长江丛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话语思政

蒋美富

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方式创新研究

蒋美富

本文首先针对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含义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表达以及实践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创新方向。希望本文能够为高职师范院校从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员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高职师范院校 思政教育 话语方式 创新

当前,我国早已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而在此当中,存在有多种意识形态,高职师院校大学生在这多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创立、使用和传递网络话语的数量巨大、来源繁多、更新速度极快,并且这些网络语言呈现碎片化、多元化和内容丰富化、价值分散化的特征,这导致了我国现有的互联网环境十分复杂。与其构成强烈对比的是,在当前我国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当中,所使用的话语和当前的互联网环境存在有巨大的鸿沟和断裂现象,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方式与现有的互联网环境格格不入,导致当前我国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开展困难的窘境。基于以上背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在这份文件当中,明确提出:高等院校需要不断强化主流思想舆论的宣传工作,将现有的网络思政教育进行大范围改进和创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亟待进行创新性研究。

一、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方式创新的含义分析

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方式的创新,指的是我国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下,按照现有互联网话语方式的运用状况、规律以及规则,针对大学生的年龄和身份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搭配特有的网络话语环境,对大学生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话语开展语义、语体、语气、语态、话语形式等方面内容的不断创新,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兴趣和接受程度,由此使得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并达到理想的网络思政教育效果,让师范生培养好自觉使用正能量网络用词的意识。

二、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方式的理论创新

在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方式创新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针对理论的创新。只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方式拥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让接下来的网络思政教育变得更加顺利。

(一)话语体系的构建

首先,高职师范院校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心指导思想,由此进行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方式的研究、建设、发展、补充,以此来实现我国网络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完善。教育者需要创造和设计意境高雅、表达清晰、语言简练,同时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以及趣味性的网络话语方式。在和大学生进行网络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合理使用具有权威性的网络语言并在此当中加入教育艺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需要保持相互平等,教师所使用的话语方式也必须时尚新颖,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网络思政教育,并强化自身在网络当中的话语素养。针对大学生在网络交流过程中所存在的不恰当的网络话语使用和个人行为,教师需要及时向学生进行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并在这一过程中化解学生的质疑和矛盾,正确引导学生情绪的发泄;其次,凭借大学生辅导员的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教师需要在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起到表率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网络思政教育教师需要强化自身对网络话语方式的选择能力、新语体的接受能力,增强自身使用权威网络话语权的理论分析能力,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让这些权威网络话语能够长期进驻互联网,并指导学生的话语行为,对大学生起到思政教育的作用。

(二)创新网络话语方式,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作用

首先,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教师需要将培养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进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指导学生合理使用马列主义来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方式的创新活动;其次,教育者需要合理使用互联网所具备的分裂式传播特征,大范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来占领网络平台,指导大学生在网络环境当中遵守道德规范,结合大学生现有的网络生活环境来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

(三)网络话语方式的文化内涵应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为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了话语方式创新工作提供了极佳的文化环境。首先,在网络思想文化方面,教育者应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品互联网文化的相辅相成,持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书籍转移到网络阵地当中,并且教师在针对这些景点作品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入一定的现代化视角,成为格调高雅的网络媒体传播作品,由此使得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方式得到创新;其次,需要不断强化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与文化主流意识,指导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

三、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方式的表达创新

(一)通过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学生在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更有共识

本文通过随机在某高职院校所发放的500份问卷当中(成功收回485份),询问高职师范院校学生如果将现有的大学网络思政教育,转变为一档国内著名的网络媒体节目,你喜欢是什么节目。问卷当中所给出的选项有《暴走大事件》、《吐槽大会》、《囧的呼唤》、《爸爸请回答》以及其他,其中有289份选择了《暴走大事件》。就《暴走大事件》的节目内容进行分析,该节目是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以及创新的广告设计来吸引观众,并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引起反思。因此,针对大学生所开展的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方式的创新,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方向。结合问卷调查内容,本文认为,伟大壮烈的英雄故事实际上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并不是十分常见的,传统的网络思政教育,基本上都是使用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著名人物来作为素材,学生在接受此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过于脱离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网络思政教育选材的过程中,应该寻找一些近期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如何评价人大代表申纪兰”等,这些现实中的人物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反响,教师也可以趁热打铁,对相关时间背后的教育意义进行分析,并通过故事改编等方式,将这些人物故事搬上网络,让学生通过生动的表演来产生共鸣,让学生在直观感受方面实现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方式创新。

(二)多使用大白话来解释国家政策

就习近平总书记近几次的演讲内容来看,他总是使用简单直白的大白话来阐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方针和政策。这普遍让老百姓觉得习总书记的话更加接地气和亲切,并且自己也能构架清楚的了解。而习总书记的语言特点也正是当代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方式所必须要遵循的一大特点,传统的网络思政教育,语言总是偏向于理论,不但学生在理解这些理论的过程中存在有很大的困难,并且长此以往,也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教育者使用大白话来进行网络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更加强烈的时代气息,这些生动详实的语言,能够让大学生听得更加清楚明白,也方便这些思想政策在大学生圈子当中的传播;另外,这些直白的话语,能够让直觉敏锐的大学生找到其中所具备的潮流元素,由此使得网络思政的话语方式能够更加良性健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方式的一次净化。

(三)使用聊天式语气来取代说教式语气

在习总书记讲话的过程中,总是让人感觉平易近人,没有人感觉习总书记的发言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他在与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会让大家感觉亲切、温暖、随和。但是就现有的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来看,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是使用的说教性语气来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语气不但会令学生感到方案,并且会表现出教师和学生之间地位的不平等,让学生在潜意识当中,认为教师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说教性话语方式,是一种形式主义作风,因此,教师需要就这一情况进行改善,尽可能的尝试使用同聊天式的交流方式,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方式创新。另外,教师语气的改变,能够让大学生有勇气与教师进行主动交流、倾诉,并及时了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让大学生能够在更加健康的环境中得到成长。

四、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方式的实践创新

前文提到,在互联网当中,多种意识形态混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吸收其中的有益元素,保持话语方式的流行性。

(一)合理吸收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凭借其幽默、精炼的特征受到大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基于此,教师在针对学生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吸收这些网络流行语,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使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幽默。

(二)分析“网红”背后的正能量

抛开一些“负能量”网红,在我国的现有互联网环境当中,有很多网红三观正直,并且他们的语言成为了学生们标榜的对象,并且成为了互联网当中具有正确思想价值观的领袖,例如《暴走大事件》的节目主持人“王尼玛”等。这些人通过幽默犀利的语言,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进行深刻的讽刺抨击,在广大网民心中有很强的号召力。因此,教师在针对学生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吸收这一类“网红”的正能量话语,让学生有更加正确的思想意识。同时,教师在针对学生开展网络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借鉴这些“网红”们的观点,尽管在某些地方,这些观点可能有存在偏激的地方,教师在适当改变这些语言的情况下,是可以向学生进行信息的传达的,这也会让学生感觉教师更加亲民,自己也会有更高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当前在高职师范院校的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话语方式过于古板,学生感觉过于说教化、形式化所造成的,基于这一现状,网络思政教师应致力于改善当前的网络话语方式,并在此当中适当加入网络流行的文化元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网络思政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并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

[1]成茜,蒋莉萍.多元环境下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6(27):75~76.

[2]陈云玲.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138~139.

[3]王璐,尹燕.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理性自觉与实践策略[J].钦州学院学报,2015(12):51~54.

[4]丁宣雅.探究基于角色引导的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与思政教育协同模式[J].经营管理者,2015(13):217.

[5]张洪华.关于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思考[J].品牌,2014(12):209~211.

[6]吴婷.基于角色引导的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与思政教育协同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4(06):181~185.

[7]徐艺萍.论4G时代的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改革与管理[J].科技风,2014(03):218.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本文系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高职师范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方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AS151596)的阶段性成果。

蒋美富(1984-),男,汉族,福建德化人,本科,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话语思政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