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师工作室的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探究
——以湘绣刘爱云大师工作室为例

2017-11-15谢文波

长江丛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湘绣工匠大师

谢文波

基于大师工作室的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探究
——以湘绣刘爱云大师工作室为例

谢文波

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促进企业发展、职业院校自身发展以及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师工作室能够为培育工匠精神的搭建平台,能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并引导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利用大师室工作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要做好大师工作室的软硬件建设,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要充分发挥大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并用工匠精神细化学生的实习实训行为。

大师工作室 工匠精神 培育

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需要,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在职业院校开设大师工作室,能够很好的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大师们对职业的热爱,对工艺的痴迷,融入到职业教育的文化血脉之中,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并践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一、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不懈努力。职业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让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非常重要的举措。

(二)工匠精神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

截止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其秘诀就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而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似乎并不理想,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寿命短、长不大。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缺乏“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产品难以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因此,企业要生存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具有工匠精神,并去影响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及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

(三)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只侧重学生技能的培养,看重学生就业情况,并没有把工匠精神的培育理念纳入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忽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工匠精神本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职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代表着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尤其是工匠精神的培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以毕业生的良好社会声誉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1]。

(四)工匠精神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根据“素质冰山”理论,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是职业素养最根基的部分,是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可以归入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范畴之内。职业技能则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2],是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部分,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往往通过学习、培训后是可以比较容易获得的。隐性职业素养即是工匠精神的表现,是增强个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从企业的招聘来看,相比专业技能,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因此,具有良好的工匠精神是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大师工作室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探索

(一)大师工作室搭建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平台

工匠就是一门手艺,要通过师傅的“传、帮、带”和口传心授一代代传承下去。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工匠的成长,平台的影响至关重要。但目前职业院校中工匠人才的培养平台不完善,如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双师型”、“技能型”、“工匠型”教师缺乏,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的配置不高,产教融合不紧密等严重影响了、工匠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通过建立大师工作室,引大师入校,解决了工匠精神培育的师资、场地设备等问题,能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工匠”人才打造优良的成长平台。2006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开设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聘请刘爱云大师为兼职教授,并于2009年成立刘爱云大师工作室。刘爱云大师工作室依照湘绣制作的基本流程,建成了全真的模拟实训场所,其功能既能教学,又能完成整个湘绣产品的生产,保证了生产教学的完整性,为湘绣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及湘绣匠人的培养提供了平台。

(二)大师工作室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大师工作室是一个专业领域它标志着职业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生涯的最终目标。大师工作室中的大师是学生学习和职业发展中的榜样,他们能用精湛的技艺、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以及“大家”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各方面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形成,进而引领学生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观。刘爱云大师从小喜欢绣花,十几岁就能熟练绣制花卉、翎毛、山水等,一直在湖南省湘绣厂(现湖南湘绣研究所)从事刺绣工作,期间还受国家委派,赴非洲津巴布韦讲学并从事刺绣技艺培训工作。作为湘绣杰出精英,刘爱云大师在湘绣技艺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上,以自己的智慧、勤奋、执着和不断创新,创作了大批传世经典作品,在历史性、艺术性、技术性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人的重大突破。她的湘绣技艺早已闻名华夏。在传授学生湘绣绣制知识的过程中,刘大师总是引导学生热爱本行业,培养学生对湘绣产品制作过程一丝不苟、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对工艺完美追求的匠人品质,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大师工作室引导学生践行工匠精神

大师工作室大师的亲自示范,言传身教,能让学生树立了自尊、自信、自爱;同时,在交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细致、负责、专注、诚实、创新等精益求精的、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在湘绣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70多岁的刘爱云大师依然坚持每个星期来大师工作室,将湘绣制作的规范操作亲自示范给学生,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刺绣经验,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学生的每件作品在配色、用线、针路走势等方面出了任何问题,刘大师都要求必须学生拆掉重新绣制,直至达到湘绣精品的要求。得益于刘大师的言传身教,湘绣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匠人精神,毕业后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如湖南湘绣研究专门先后为毕业生成立了新蕾刺绣部”、“新苗刺绣部”,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进行重点培养。

三、基于大师室工作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建议

(一)做好大师工作室的软硬件建设,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

大师工作室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可度,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大师工作室可以说是校内的仿真职场实训场所,它与单纯的课堂实践教学以及零散的实践都不同,因此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工作室应该设计为现实的企业生产车间模式,营造出真实的职业氛围和环境。工作室的所有实训设备、环境全方位地仿真,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张贴各种考核规章和制度。

(二)充分发挥大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大师们一辈子都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推崇工匠精神,发挥大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应鼓励大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与发展、承担本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参与实习实训和技能大赛指导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各项教学活动,并集聚大师品牌效应,将大师的匠人精神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大师的引领示范,形成“比、学、赶、超、帮”的竞争氛围,塑造良好的工匠精神。

(三)用工匠精神细化学生的实习实训行为

工匠精神的教育只有通过学生的行为,尤其是职业行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工匠精神是较为抽象的概念,不易被学生理解,职业院校必须提高对工匠精神与职业教学相结合的重视程度,深入分析工匠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将其细化为专业学习特别是实习实训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等,注重学生在学习工作过程的行为规范性要求和考评,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并在行为上主动践行遵守,以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内化工匠精神奠定行为基础。

[1]张永新,林洁.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

[2]谭懿.在实习实训场所推行“6s”管理模式大力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J].科技信息,2008(12).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本文系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6C0541);2016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6YBG016)阶段性成果。

谢文波,硕士研究生,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湘绣工匠大师
湘绣艺术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90后大工匠
“非遗传承+创意文化”视域下的现代湘绣设计创新分析
非遗传承视角下湘绣设计的创新研究
工匠风采
大师剪我也剪
对话大师
工匠神形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湘绣专业教育对行业企业经济推动作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