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研究

2017-11-15纪良晨

长江丛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立德立德树人

纪良晨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研究

纪良晨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前沿阵地,把握“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本文从“立德树人”的内涵着手,分析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并结合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诸如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建立相关奖惩机制等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可行路径,以更好的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 高校 路径 研究

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不仅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当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从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明径。“立德树人”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髓所在,“立德”最早出自于《左传·襄公》:“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古人看来,人生终身追求的“三不朽”中,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功立业;再次是著书立说。“树人”最早出自于《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以此揭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艰难性。当前社会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提出不仅传承了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思想中的精粹,同时又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有了进一步的延伸。这主要表现在“立德”的“德”,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道德操守,还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树人”中的“人”,不单单指传统意义上的大众,还有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意思。

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德”中的“德”不仅是传统道德,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德”,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马列主义,马列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引路明灯,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坚持马列主义是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发展建设,关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根本,特别是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2]的新形式下,大学生作为积极受众,很容易被一些西化的腐朽思想和极端意识所影响,所以“立德树人”的首要要求就是要牢牢树立马列主义在高校中的主导权,坚守住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阵地,要用马列主义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我们的学生,帮助我们的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确保我们的学生塑造出健康的人格和价值标准。

(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供给,而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能否培养出人格健康,信念坚定,能力过硬的大学生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当前,由于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和思想的传播速度加快,很多负面的东西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许多人出现了信仰模糊,道德滑坡,急功近利,责任缺失等道德问题和价值困境,特别是近年来,这一现象已经上升为极端事件,例如复旦投毒案,药家鑫案等事件不断发生,在这一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提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高校应当在培养人才的同事,重视德育教育,重视信念教育,要着重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思想困境,坚定政治信仰,塑造高尚的思想品德,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做到德才兼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肩负起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色。

三、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

(一)将“立德树人”放在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

首先学校领导层要高度重视此事,由校长亲自挂帅建立相关的工作领导小组,将“立德树人”任务作为学校培养计划的战略性目标,从思想上予以重视,从资源上予以支持,调拨相关人员,培养相关的师资队伍,建立相关的执行机制,奖惩机制,保障机制,加大投入,提升实效,只有将“立德树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配套好相关条件,才能更好的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思政课程的改革

教师是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是与学生的直接接触人,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巨大,所以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是“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要加强对于教师队伍的思想品德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我们的高校教师成为坚定的马列主义拥护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操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为人师表,才能影响学生,培育学生。此外,笔者认为,在教师队伍中,辅导员的作用尤为重要,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排头兵,与学生接触尤为密切,能够实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一名出色的辅导员,能够及时的在学生思想出现迷茫的时候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将学生拉回思想的康庄大道,避免学生堕入腐朽。所以各高校应当切实加大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真正发挥这支思想建设领域排头兵的关键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直是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如何用好这一主战场,打赢这场阵地战将直接影响到“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与否。近些年来,高校普遍出现学生对于这类课程厌倦反感的现象,这与我们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教学手段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不进行相关的改革,我们将痛失这块阵地,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改革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可以借本次“立德树人”的东风,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革新,让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能够贴近学生,切实满足学生所需,解答学生所惑。同时授课形式也需要进行革新,我们要变单一授课模式向复合型转变,加强问题教学,互动教学等模式的探索和使用,同时在授课话语上,要紧贴时代,充分发掘和使用大学生喜爱和熟知的网络用语,生活用语,用新的话语体系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更为学生所接受,才能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文化育人,一直是育人环节的有效手段之一,人成长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之中,更容易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因此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网络信息量大复杂,传播迅速,良莠不齐,一些落后,腐朽的文化内容极容易渗透进校园的环境下,怎么去耕耘出一方净土,给学生们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各高校应当发挥党团的重要作用,用党的先进理论和团的先进思想引领校园文化的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育于校园文化之中,生根发芽,例如笔者所在院校,就有专门的宣传栏目,每月以活泼生动的形式向广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政解读。不仅引领了学生的思想走向,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除此之外,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是分不开的,通过这些活动宣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宣传高尚的道德,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有效手段之一,例如,例如雷锋月活动,礼貌周活动,校园学生年度十佳人物评比,这些活动无一不在鼓励学生向这些楷模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

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块阵地,就是校园信息文化阵地,在如今大学生普遍上网,通过网络渠道接受信息的时代,这一阵地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各高校应当加强重视,配备专业人员,积极打造这一阵地。避免其他负面文化的占据,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积极向学生宣传正面的思想理论,人和事,以及相关容易为学生所困惑的问题的解读。让学生及时更正错误的思想,接受正确的指导。此外,师德和学风建设、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等,都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3]各高校都应当予以重视,建立相关机制,打造一个统一的系统,构建一个良好的“立德树人”校园文化环境。

(四)构建“立德树人”的奖惩机制

立德树人工作任重而道远,涉及到方方面面,各类人员,所以奖惩机制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应当建立奖惩的评估标准和实施细则,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也可以及时制止不恰当的言行和操作。首先是奖励机制,这个机制不但覆盖教育者也应当覆盖受教育者,我们应当对“立德树人”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突出的教育者予以奖励,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这一奖励可以包括物质奖励和制度奖励,比如职称评定,年度考核中予以加分。同时在受教育者这一块,我们要积极树立典型,奖励典型,以发挥榜样作用,号召同学们学习。长此以往,就能形成人人积极,人人向上的良好形势。在惩罚机制上,学校可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根据惩治的评估标准,及时查处那些师德师风败坏,言谈举止欠妥的教育者,进行惩治和纠正,避免其影响学生,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思想腐朽和道德缺失等现象应当及时发现和制止,并对相关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避免个人问题上升为集体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奖惩机制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保障机制,不应该只是一纸空文,应当在学校领导层面予以重视,狠抓落实,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为“立德树人”工作保驾护航,确保“立德树人”目标早日实现。

立德树人作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时代所需,也是大势所向,更是我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保障和要求,各高校应当积极重视,精心部署,以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源源不断的合格人才。

[1]李明.简析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5(1):14~15.

[2]周素勤.“四化”境遇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85~88.

[3]王莉莉.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2:15~17.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纪良晨(1987-),男,汉族,安徽枞阳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立德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发挥基层一线党代表作用是关系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