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西藏稳定经验研究

2017-11-15程传生

长江丛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农牧区农牧民西藏

程传生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西藏稳定经验研究

程传生

西藏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素有“世界屋脊”之称。保持西藏稳定,不仅关系到西藏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大局。为保持西藏稳定,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高度重视;政治组织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经济上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致富西藏人民;国家安全上进行驻军,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破坏活动,保持西藏稳定大局。本研究全面科学地总结党保持西藏稳定的经验,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 西藏稳定 民族团结

一、前言

研究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执政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共产党在西藏的执政实践及其成效,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安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西藏人民当家作主能力建设,党中央始终关注西藏的发展与繁荣,深入研究党在西藏执政的实践经验,对于深化党在少数民族地区执政规律的认识,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思想理念领域:高度重视治藏方略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中国共产党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西藏在国家战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思想理念上高度重视治藏方略。

(一)六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念上始终非常重视西藏稳定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连续召开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不同时期西藏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

1980年3月14日至15日,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西藏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建设边疆,巩固边防,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西藏兴旺发达、繁荣富裕起来。接下来的第二、三、四、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都是中共中央基于西藏不同发展时期的实际情况,高瞻远瞩地给予西藏政策思想规划。

尤其2015年8月召开的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强调,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治藏方略,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在治藏方略上,会议提出“六个必须”。习近平强调,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

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念上高度重视西藏。通过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探寻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藏的基本经验,对今后西藏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奠定稳定的思想基础

党中央高度重视在西藏自治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这个主题,立足西藏的历史和现实,着眼大局,认真面对和正确分析西藏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深层次理论与实践问题。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制教育。坚定不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奠定稳定的思想基础。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西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保证西藏的长期稳定,进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念领域高度重视西藏,促使了西藏快速的发展,这是保持西藏稳定的重要经验。

三、政治组织领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成为西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强化农牧区基层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目标。广大农牧区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斗争思想。强化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努力把农牧区乡村领导班子建设成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

(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思想建设

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十分重视党的思想建设。紧紧围绕反分裂斗争这一主题,始终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始终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增强。

四、经济领域:重视三农工作,致富西藏人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特别是西藏有70%以上的农牧民,重视农牧区工作,确保农牧区发展,是关系西藏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社会稳定的大事。一定要解决好西藏“三农”问题,夯实西藏稳定的根基,对维护西藏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一)深化农牧业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实际出发,深化农牧业改革。在深化农牧业改革发展中,首先着力全面落实和完善党在西藏的农村政策,扩大农牧区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其次,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农牧产品品种,发展名、优、特、新农畜产品。在各个不同的小环境中培育具有各自特色的种养殖经济群,形成各自的特色与优势。

发展西藏农牧区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改变农牧区贫困落后面貌的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加大了农牧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了农牧区医疗卫生配套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均等化。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发展适合农牧区特点的清洁能源。

(二)提高农牧民素质,增加农牧民收入

提高藏区农牧民素质,重视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素质关键是进行文化教育,大力普及教育事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关键是引导农牧民发展市场经济。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主要做法是:首先因地制宜地健全农牧区商品流通市场,坚持常年性农畜商品流通和季节性农畜商品流通相结合。其次政府部门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牧民受益”的市场经济原则为导向,逐步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畜产品市场体系。

综上所述,“三农”问题不仅是关系到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西藏稳定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围绕“三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战略性,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效吸引和团结了广大农牧民群众,赢得了民心,从而为西藏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国防安全层面:驻军

毛泽东讲“枪杆子里出政权”,西藏的稳定必须坚持驻军。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巩固国防,保证西藏的长期稳定。西藏地处亚洲核心,是连接中亚与南亚,沟通西亚与东北亚的亚洲大陆桥,是中国西南部的主要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我们希望和平,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为保持西藏稳定,坚持在西藏长期驻军。西藏的驻军是巩固西藏的边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的驻军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六、结语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以来,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西藏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社会主义西藏发展道路。我们党在西藏的成功执政经验促使西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1]王小彬.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的历史考察[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3.

[2]王小彬.经略西藏——新中国西藏工作6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张玉芬,王飏.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几点思考[J].湖湘论坛,2006(03).

[4]江平,等.西藏的宗教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

[5]柳建辉.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6]胡耀邦.在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Z].西藏,1980-3-14.

西藏民族大学)

程传生(1987-),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西藏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农牧区农牧民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西藏农牧区的茶叶消费:一种身心生态的微观视角
对民族地区“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以合作市农牧区中小学为例
神奇瑰丽的西藏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一个人的西藏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调查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