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关系及中国外交政策视野下的“一带一路”

2017-11-15李昊亮吴雨峻

长江丛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外交政策外交一带

李昊亮 吴雨峻

国际关系及中国外交政策视野下的“一带一路”

李昊亮 吴雨峻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外交实践的最新发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与讨论。本文从国际关系及外交政策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与目标。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外交政策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直至今天,这一战略构想仍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讨论以及相关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强烈关注。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外交实践的最新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外交思想的具体化表现。它的提出绝非突发奇想,而是有着从古到今深厚的理念渊源。

一、“一带一路”的古今渊源

古代丝绸之路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所生产的货物,其中又以丝绸为主要代表,故命名为“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经贸发展,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它也促进了欧亚大陆各国人民的沟通交流,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有力的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回到当今,我们能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中找到其理念渊源。“上海五国”主张实现亚洲的和平与稳定,这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而上合组织所体现的新安全观、新型的国家间关系、新型的合作模式,这些都与“一带一路”所提出及表现的不谋而合。“一带一路”的终极目标,就是要鼓励更多的文明复兴,打破以国家为单位来思考和发展的限制,最终建立新的、符合历史潮流的文明体系。这绝不是要搞区域经济联盟,也不是要搞一体化组织,而是代表了一种新的发展合作理念,确立一种创新的国际合作模式。

二、“一带一路”的理想与现实

在国际关系中基本能以两大主义来研究近乎所有的外交活动,即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联合国就是理想主义的代表,它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协调世界上各国之间出现的冲突与矛盾。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伍德罗威尔逊认为,通过建立国际合作组织,健全并签订国际法及国际公约对于确保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大作用及意义。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摩根索、沃尔兹、海默,他们的观点多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强调国家总是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家行为的主要尺度。现实主义追求强大的国家实力,这其中又以军事实力为重,他们强调世界正处于无政府状态,而这种状态下的首要目标就是生存,军事实力则是保障生存的最重要手段。

“一带一路”战略是将两种主义相结合的战略构想。它的理想主义体现在“伙伴关系”,其精髓体现在它的互联互通,具体措施就是“五通三同”。它是通过经济手段来促进整个欧亚大陆乃至全球的共同发展,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共担风险,共同治理,打造责任共同体;以互利共赢理念实现共同繁荣,共襄盛举;共迎挑战共担风险,最终打造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命运共同体。要实现这种关系的合作模式,基于双方存在共同的利益且对其有着较为相同的认识,以及为寻求共同利益而开展合作的动机。它是我国从冷战时期的“结盟模式”到“不结盟模式”,再到后冷战时期所调整与创新之后的产物。它是在双方平等互利且彼此尊重主权的基础上,通过接触、对话、协商等途径建立这种关系,从而超越零和博弈,使得合作关系中的各国能够追求并实现互利共赢。互联互通正是实现这种“伙伴关系”所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而“一带一路”在现实主义中,一方面体现在国际关系中各个国家最为敏感的也最重视的安全问题。中国在和平发展与反恐治理方面有着一些经验,不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中国,仍处于恐怖主义或是局部战争边缘的阴影下,这也是很多国家长期处于现代化边缘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中亚地区的动乱,其中之一的说法就是根据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中亚地区汇聚了基督教、佛教、东正教、犹太教、儒教等多种文明,这样就会出现一个个文明的断层带,从而滋生出恐怖主义这种极具代表性的安全威胁。[1]自冷战结束以来,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问题日益浮现,这些安全威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国家经济不景气而引发的动荡不安。而“一带一路”能够为此带来改观。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超越。对于我们处于的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依然坚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但打破了以单个国家为思考单位的限制,以共同体的形式出现。在合作的同时,为本国谋求利益。这样不但没有牺牲自身国家利益,还解决了自身发展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不仅仅以安全为唯一考量,而是寻求到另一种国家合作思维模式。

新中国外交在经历了前期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的“反帝反修”之后,提出了构建睦邻外交的外交政策,这表现了中国对于睦邻外交的越发重视。中国秉承“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而“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在构建睦邻外交方面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着打破传统全球化下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的意义。

三、“一带一路”的现状与展望

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主要依托于中国现有的战略通道,即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蒙俄经济走廊。这其中,中巴经济走廊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乃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先行项目。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则一直具有较好的历史和人文基础。而中蒙俄经济走廊虽然成型较晚,但纵观古今,三国相互毗邻,都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任务,在发展方面高度契合。在此基础上,中国已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与20多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在整个2016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投入已经达到了15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企业已经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带来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近18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务实态度已经不言而喻,需要的就是与其他各国增进政治互信,而这绝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唱”,而是需要各参与国来“大合唱”,中国一直秉承开放的原则欢迎世界各国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

四、结语

长久以来,许多国家对于中国的对外政策都带有偏见或误读,归根结底是因为文化背景与历史语境的不同,中国概念太过中国化、本土化,不了解中国特殊文化背景的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价值概念,也很难把中国的政治语言翻译成他国语言。“一带一路”战略的应运而生,是在用世界语讲中国故事,阐明中国政府其政策主张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它用一个实践性的、具象化的政策告诉世界应该如何正确的理解“四特”中国,既特长历史、特大规模、特世俗社会、特殊崛起。讲清楚中国外交政策的文化内涵,那么中国就有了外交的主动权、话语权,其它各国就不会把“不干涉内政”理解为“不负责任”。从而体现出我国一直以来的外交政策宗旨: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以权相交,权失则弃;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①

“一带一路”战略通过经济手段带动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用经济发展带动文化交流与融合,从而寻求多种文明的对话与交流,减少冲突,最终通过共同体,实现安全治理的目标。

注释:

①隋•王通《文中子·礼乐》.

[1]胡键.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其实践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6:151.

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本文系咸阳师范学院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文化及国关角度浅析‘一带一路’的战略作用”,项目编号:201610722001。

李昊亮(1996-),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外交政策外交一带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英国“脱欧”后的外交政策:失去欧盟后的英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吗?
乔·拜登力图在外交政策讲话中向世界表明美国回来了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默克尔的“德式”风格外交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