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薛涛诗歌中的女性意识浅析

2017-11-15陈嘉琪

长江丛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薛涛爱情观男权

陈嘉琪

薛涛诗歌中的女性意识浅析

陈嘉琪

薛涛诗歌创作从独特的女性角度切入,首先对女性生存状态探索及追求独立人格;然后独特的女性创作视角贯穿于她整个创作当中;最后结合自我情感的遭遇,确立了平等的爱情观。她融入作为女性的自我的经历遭遇,与同时代的女性相比,有着更为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

薛涛 诗歌 女性意识 独立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感受、体验、树立。在男权社会中,体现在反抗男性对女性社会地位、身份权利约定俗成的定律;大胆与“男权主义”抗衡;重视女性的生存条件好坏;捍卫女性情感、态度、价值观。薛涛诗歌中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探索及独立人格的追求、独特的女性创作视角、平等的爱情观这几方面。

一、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探索及独立人格的追求

面对人生困境,有觉醒意识的女性善于探寻思考。经历大起大落的薛涛不仅具有女性柔情兼有男性的刚毅顽强。“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体现了她对当时男性地位的深深不满。面对不幸遭遇,她没有选择自欺自艾,而是怀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独特的个性。她有诗《题竹郎庙》:“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沈沈山更绿。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这首诗体现了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反抗。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基本没有社会地位更没有话语权。段文昌韦皋都想纳薛涛为妾,她纷纷谢绝召之即来的是被贬。被贬途中她写下了非常著名的《十离诗》。诗歌中对自我人格的追求,成为她女性意识的深刻体现。十首诗中,十组既联系又相对的事物构成两两相对的十组意象。这种一强一弱,拥有附属关系的物象暗含着封建社会里以此自喻的诗人和地位低下的女性,以及高高在上的男性。诗人利用这种一高一低,暗含着尊卑观念盛行的男权社会下男女身份之极差。其中的一组“犬”与“主”,作为全诗的定调之章,格调忧郁,营造出一种哀婉悲戚的无力抗争之感。诗人把这种情感勇敢不屈服地表达在诗作里,除了对自身处境的不满,还表现出了对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深刻体验与理性认知。由于道教淡化家庭人伦价值,主张“道法自然”、“虚静恬淡”、“清心寡欲”,有与男权社会不同的教义。晚年的她选择道教,隐居商楼,安然接受老去的现实。薛涛的不卑不亢,始终怀有对自我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追求。

二、独特的女性创作视角

首先,她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细腻体察,表现出对女性身份的自信与自我欣赏。据史料记载,薛涛喜穿红衣,爱花咏花,她这些兴趣爱好都是对自我女性身份的认同。她脱离乐籍后,选择居住在浣花溪边,择水而居,经常身着红衣,走在水畔溪旁,思考人生。她对花的喜爱程度可以体现在她有大量的咏花写花之作。如在《牡丹》中写道:“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首诗采用女性的独特视角,由女子观同样的牡丹,去年心上人一同赏,今年唯有独自对花暗伤。女子的心上人不在身边,因此就用红笺写情书赠予心爱的人,同时又憧憬与心爱的人同床共枕的美好。体现出薛涛作为女性特有的视角:睹物思人。

其次,薛涛以她作为女性的独特的身份及经历看待人生和社会。这种独立的女性意识使她敢于正视封建女性自身不足,更勇敢地提高自我。作为歌伎的她没有婚姻伦理纲常的束缚,这使得在创作中回归自身。比如,她用诗来表现自我女性的追求和向往。她有诗《柳絮》:“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这首诗既是她对自己乐伎身份地位的一种叹息,也同时也在告诫他人,不要误以为她们都是多情者。此外薛涛还进一步向人们倾诉,不希望别人带着有色的眼镜看待女性,希望给女性应有的权利和地位。

三、平等的爱情观

在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中,作为乐伎的薛涛地位更为卑微。这种特殊的身份让她难以觅得一份真切的爱情,但她始终有平等的爱情观念,体现了对传统封建礼教的超越。她认为真正的夫妻双方无论地位还是身份,都是平等的,双方平等地劳作,且应该共同养育儿女。有诗《池上双凫》:“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诗人以鸟喻人,表现出平等的爱情观。古代女性心理和行为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压抑,使她们不敢大胆追求爱情更别说平等的爱情观。而薛涛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限制,不得不说是一种超越。

她渴望得到爱情,觅得知音和自己一起共赏花开共悲花落花落。薛涛面对元稹的英俊潇洒气质,怀着对元稹的敬慕,写下了后世广为流传的《春望词四首》。其中一首《春望词》广为流传:“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这首诗体现出薛涛对平等爱情观的向往和美好的爱情渴望。

有道是“卒章显志”,文学创作离不开自我意识,只有当自我意识独立,才会迸发创作灵感。薛涛正是带着独立的女性意识进行诗歌创作。男女平等是女性应该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这在薛涛诗歌中就已体现。当今社会不少女性仍是男权主义的屈从者,社会中还存在不少“男权主义”的桎梏。借鉴薛涛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对我们捍卫当代女性自我意识和发挥当下女性的自我价值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1]张蓬舟.薛涛诗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任靖宇.薛涛诗歌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5.

[3]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2.

延安大学)

陈嘉琪(1992-),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延安大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薛涛爱情观男权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Myth and Mechas
初寻雪上飞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我做好了和你共度一生的准备
从古典到西洋
男权,一把悲剧的锁
——细读《孔雀东南飞》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