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

2017-11-14解冰洁

中国经贸 2017年21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制度

解冰洁

【摘 要】绩效工资又称与评估挂钩的工资、奖励工资或绩效加薪,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的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分基础绩效和奖励绩效。

【关键词】效绩工资;制度;事业单位

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原因

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不主要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大体可以分为 “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参公(即参照公务员)”四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所呈现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对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产生了阻碍。具体体现在:

1.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其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而现行的工资标准没有充分体现事业单位员工的职业劳动特点, 且标准较低,并与各类事业单位的目标不协调、不一致。

2.事业单位工资的计划和基金管理流于形式,工资总额管理缺乏调控。

3.工资结构的设计不合理,国民经济和国家的财政政策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 集中统一的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工资政策,导致分配上的无差异或较低差异,干预了事业单位本身的分配权限,导致分配的平均主义现象比较严重。

4.正常的工资分配秩序容易受到干扰,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财政和审计监督、税收约束等没有做好。而作为独立的事业单位主体,没有充分的分配自主权,不能制定和实施单位内部的分配制度。

二、事业单位执行绩效工资的必要性

1.规范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的需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中出现的杂乱无章的现象已经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

2.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需要。绩效工资在整个工资结构中占有很大比例,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绩效工资体系能否科学的建立,并有效的应用。

3.平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关系的需要。在缺乏宏观调控的情况下,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处于一种失控状态,需要通过实施有效的绩效工资体系,来建立和谐的调控机制,把形形色色的收入分配关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三、事业单位执行绩效工资制度的原则

1.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秩序,严肃分配纪律,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

2.以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为导向,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3.分类管理,因地制宜,强化地方各部门职责。

4.统筹安排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收入分配关系,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重点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

5.实行总量控制。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由原津、补贴加上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及其他保留的活工资组成,经同级政府人社部门及财政部门核定后下达各单位,本单位只能在核定的总量内,按相应的分配程序及要求进行分配。

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不同单位情况不同,又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积累,很难形成一个各方达成共识的,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所以要根据事业单位自己的特点,制定有利于本单位发展的评估办法不是很容易。

2.没有具体的评价量度,考核标准比较笼统。仅用“德、能、勤、绩、廉”这种评语式的考察办法进行考核,缺乏客观性的衡量尺度,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仅仅给出了一般性的原则,无法进行定量分解,而且这也必然会掺杂一定的主观因素。

3.量化评价标准把握有难度。

4.导致单位各部门之间人员分配不合理。五、建立公平和公正的考核和评估办法

1.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办法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不能变成简单的“计工分”,在规范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津补贴的同时,逐步形成一种健全的宏观调控机制,一种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以及一种合理的绩效决定机制。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纯为利润,它是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公益性机构。企业的绩效重在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的绩效重在为社会提供专业的、优质的服务,两者相距甚远。因而,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企业,更不能用考核企业员工的办法来考核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2.考核办法应该更多的侧重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对本职工作热爱,有强烈的主人翁的感觉,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充满正能量。如果制订的考评办法不合理,或差异过大、显失公平,就势必会导致员工之间相互攀比,甚至勾心斗角,破坏单位内部的整体结构,使其员工精神涣散,没有凝聚力,没有工作的积极性。因而绩效考核和评估办法必须经单位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制定,经过大家一致认可,这样大家都会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会主動协作,相互帮忙,共同维护单位的整体利益。

3.从单位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上选出代表组成一个考评小组,大家共同来制定及执行本单位的绩效考核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此办法,逐步实现单位发展及员工自身发展的目的。

现行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不但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只有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分配原则和机制,并使之真正成为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才会使事业单位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充满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杨婷.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理性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34期.

[2]孔祥振.事业单位体制创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计雪松.转型期我国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夏朝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某些单位的制度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