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气灯高底鞋

2017-11-14赵爽

特别文摘 2017年15期
关键词:玻璃罩灯杆煤油灯

赵爽

煤气灯可真是老物件了。20世纪30年代,阮玲玉主演的名片《神女》开头,还有工人登着梯子点煤气灯的画面,那时候,上海街头的煤气灯已经逐渐被电灯取代。不过再往回看七十年,人家也有过簇崭全新的年轻时代呢,这见证者就是——高底鞋。

话说在1860年,普通中国人家的夜间照明,靠的还是蜡烛、菜籽油灯等原生态的材料,连皇家也不例外。至于城市街面上的照明,可以说基本没有,走到哪里都是黑黢黢一片。那时上海已经开埠多年,来中国的洋人们非常不喜欢这种黑咕隆咚的感觉,于是先帶来了煤油灯(又称火油灯),后来则倡议建立自来火厂(中国人一开始把煤气灯称为“自来火”),为街道照明。于是,上海的外国租界里竖起了不少灯杆,每个灯杆顶端有个上宽下窄的玻璃罩子,里边是个“燃气嘴儿”,地下则铺设煤气管道,和灯杆相连。管理工人每到天擦黑儿的时候,就搬个梯子爬上去,打开上面的玻璃罩,像我们今天点煤气灶一样点上灯。虽然这上上下下地有点儿累,可是煤气灯照出来的亮儿,却是蜡烛、菜油灯、煤油灯等不能比的,这“夜上海”、“不夜城”的名气,也是从那时起逐渐叫响的。

不过,中国人一开始并不习惯。因为听说这“自来火”是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很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那管子里传输的就是“火”。是火当然会烫了,于是推理出:这管道经过的地方,地面一定是烫的,自来火厂附近的地面,也一定会比其他地方更烫。偏就这么巧,一日,一个挑夫路过有煤气灯杆的路段,不幸癫痫病发作倒地而亡,谣言于是进一步发酵,说死者是不小心倒在地上,被烫死的!

再后来,为了避免被烫死烫伤,大家奔走相告,尽量绕开那块地方走,万不得已非走不可的,也得穿上双高底鞋隔热。

于是一时间,上海租界里的人,纷纷都穿起了高底鞋。史料里没写这高底鞋到底什么样,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一下想象力,是像满族女性穿的那种要求技术蛮高的“花盆底儿”,还是整个鞋底加厚,类似今天“松糕鞋”的样子?再想象,估计有那反应快的鞋店老板,连夜赶工做出几批高底鞋来,还能小小地发一笔财。

商机总是稍纵即逝的,很快,高底鞋就卖不动了——有大人物出面来管事了。为了消除大家的恐慌心理,当时的两江总督李鸿章李大人,特意请了一个懂化学的葡萄牙人,为当时的上海士绅们开了一个说明会,现场做演示试验,终于让大家明白,管道里边送的是“气”而不是“火”,不存在烫死烫伤的问题。

高底儿鞋终于可以甩掉了。之后的二三十年,中国的其他大城市也相继有了煤气灯。就说1892年,已经成为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在天津过寿,举办生日宴会的英国工部局大楼外,煤气灯彻夜通明,照如白昼,大大地添了一回彩。

(摘自《深圳商报》)

猜你喜欢

玻璃罩灯杆煤油灯
衣柜上的煤油灯
鄂州:“智慧灯杆”描绘智慧创文新愿景
模块化发展的智慧灯杆技术
物联网LED道路智慧灯杆系统的研究开发
蜡烛熄灭顺序及原因探索
港口堆场灯杆照明工程方案优选研究
童年的煤油灯
跳蚤是如何变成“爬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