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影灯下再无“华南一把刀”
——深切怀念区庆嘉教授

2017-11-14阳广霞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山大学弟子外科

无影灯下再无“华南一把刀”
——深切怀念区庆嘉教授

区庆嘉(1936-2017)

主任医师,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生于东莞,1960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1980~1981年赴美国进修。长期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普通外科特别是肝胆外科和肝癌的临床治疗,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山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外科学会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无影灯下57载,仁心仁术终不改

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原外科主任区庆嘉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17日凌晨去世,享年81岁。

区庆嘉的弟子,从天南海北齐聚广州。伴着他生前最爱的两首英文歌《Love me tender》和《Yesterdayonce more》,弟子们送他最后一程。同行、患者也纷纷到场缅怀,悼念的花圈都快摆不下了。

耄耋之年,区庆嘉仍舍不得手术刀,还在追最新的学术文献。他的一生,都给了医疗事业,给了患者。

区庆嘉生于东莞的医学世家。父亲是东莞名医,解放后曾任东莞市人民医院院长,母亲是助产士。他是家中老幺,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均从医。1955年,他考入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工作。1979年,已到不惑之年的他突然接到通知,要参加出国留学考试。因一直坚持自学英语,他顺理成章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出国留学生之一,先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和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进修两年。

留美的经历让区庆嘉大开眼界。回国后,他创立了广东最早的外科实验室。初创时期的实验室很简陋,一房一厅,房做办公室,堆满书籍,厅里放着手术台,专做动物试验,卫生间还养着做实验的老鼠。实验室很臭,但区庆嘉不在乎。

六十年代在孙逸仙纪念医院工作期间

1980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留学进修

创立广东最早外科实验室 1983年区庆嘉教授回国后创建外科实验室

就在这里,区庆嘉改写了相关医学教科书。当时,国际上公认肝静脉结扎后须切除相关肝组织,否则会导致肝脏淤血性坏死。但临床中的奇怪现象引起区庆嘉的注意:好几例病人的肝组织术后并未坏死。他翻阅大量资料,进行动物实验,最终推翻了前人的论断,提出在一定条件下结扎肝静脉可保留所属肝段,避免患者切除过多肝脏而导致术后肝衰竭的发生。“好比江水的干流被堵住,但很多小的支流,慢慢取代形成水流循环”,弟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说。

这是相关领域划时代的一步,区庆嘉也因此被称为我国“肝静脉外科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奠基人”。

“翻翻中国的外科史,对外科理念、观念有杰出贡献的外科医生中,广东的王成恩教授开了肝脏手术的先河,区庆嘉教授在此基础上,为非规则性肝切除奠定了理论基础”,弟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管委会主任、肝胆外科主任陈亚进说。

14 个日夜不回家陪伴患者

“作为医生,为医之道是什么?首先就是要爱病人,你不爱病人是没有动力的”,在2015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述史文集中,区庆嘉说。

区庆嘉出门诊,诊室总是欢声笑语不断。他耐心为病人讲解,偶尔幽默,“吃海鲜太多胆固醇高,有得吃记得叫上我呀!”

从住院医师开始,收治了病人特别是重病人,区庆嘉一般不回家。1977年,一名危重患者术后仍未度过危险期,病房离家只有5分钟路程,但区庆嘉连续14个日夜没有回家。每天的饭菜都是6岁的女儿拎着饭盅送来的。“一年365天,我天天都去看病人。过春节,我也要去看。因为有些时候,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你碰见就能够及时挽救病人的生命”,他说。

上世纪80年代,同事黄洪铮教授消化道大出血超3000mL,其他医生不敢开刀,区庆嘉当机立断做手术。“我的命是他救的”,忆起区庆嘉,黄洪铮哽咽道。

区庆嘉弟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教授王捷曾带老师出门旅游,飞机在海南博鳌一落地,得知台风欲来,区庆嘉不愿出机场,说怕台风耽搁回广州的时间,他还惦记着病人。王捷无奈,只好退掉酒店,将老师和师母送回广州。

多年来,区庆嘉忙于工作和病人,家庭琐事由妻子陈文清一力承担。“嫁给外科医生,就要付出很多。他是为了挽救人的生命,我应该无偿支援他”,陈文清说。

医人无数,有患者赠诗词赞区庆嘉:“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人世难逢开口笑,中山二院有区嘉”。

区庆嘉教授查房

凌晨两点救场做10小时手术

年过八旬,区庆嘉也未曾离开手术台。就在今年,他还做了一台手术。他曾跟弟子王捷说,有愧于家人,过了70岁就不上台了,要开车带着师母一起出去转一转。年过七旬,他赧然,“我觉得现在(做手术)才做出一点味道来。”

区庆嘉重临床、喜钻研,曾被称为“华南一把刀”。“技术很全面,甲状腺、乳腺、疝气……做手术的感觉非常好”,陈亚进这样评价老师。区庆嘉也说,自己的手指是“金手指”,“摸一摸就都知道了”。

“一个临床医生在他所从事的专业中一定有他不懂的或是空白的地方,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空白没有搞清,有时会要了病人的命”,为此,区庆嘉看很多书,上网查资料,为病人找最好的诊疗方法。

今年2月,陈亚进教授上门探望病中的老师。区庆嘉床上摆满英文资料,64寸大电视投射的是最新英文文献,每一篇文章都做了笔记,工工整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副主任刘建平去年中秋上门探望,发现区庆嘉正在看美剧《实习医生格蕾》。区庆嘉说并非追剧,而是学英语,怕回国太久、英文水平不再。

弟子刘超记得,区庆嘉说过,做一个好的外科医生要熟练掌握三个工具:英语、电脑、照相机。区庆嘉操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常负责接待访华专家学者。他56岁学电脑,当年的386计算机,他在科室第一个买,iPad也用得很熟。照相机,则用来拍手术照片。就连开车,他也是在60多岁学的,是为了有紧急情况时快速赶到医院。

外科医生最怕手术下不了台。无论是谁,碰到疑难病人,请区庆嘉救场,哪怕三更半夜、人在外地,他都及时赶到,因此被同行称为“救火队员”。一次,广州某医院接诊一名胰十二指肠外伤病人,病人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和胰瘘,生命垂危。束手无策的医生凌晨两点拨通区庆嘉电话。年届古稀的他二话不说,马上赶到主刀手术,一站就是10个小时,病人最终转危为安。

爱才惜才培养了不少业界翘楚

从1985年起,区庆嘉共培养了18名硕士、22名博士,其中不少已是业界翘楚。区庆嘉爱才。1991年,回老家武汉后一周,陈亚进接到消息,让他参加攻读区庆嘉的博士生的考试。在手机没有普及的年代,区庆嘉通过人事科档案查到陈亚进父亲的单位,再通过武汉114找到单位电话,而后让陈亚进父亲的同事转告消息。弟子王捷的研究生名额,也是区庆嘉争取来的。只要有机会,区庆嘉总不忘扶植弟子,“不要一棍子打死一个人,给人机会,予人平台”,他对科室人员一视同仁,教导弟子要与人为善。

57年来,区庆嘉从未离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这家180多年历史的“百年老院”孕育了他,“博爱、崇德、求精、奋进,他的精神,是对医院文化的传承,同时又丰富和深化了其内涵”,刘超说。

在医院的口述史文集中,区庆嘉总结:“本人对其他东西不大感兴趣,唯独对病人,发现还有弄不清楚的问题时,喜欢寻根问底,‘上蹿下跳’,查来查去,希望搞个明白,我对这一点情有独钟。多动脑筋,或许这会令我离阿尔兹海默症发作远点有些好处。”

区庆嘉教授与弟子们在一起

获“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

获“广东省医学外科终身成就奖”

悼 词

区庆嘉教授的一生可以用“爱院、敬业、仁心、智慧”来概括。他爱院如家、乐于助人,对年轻人成长关怀备至,热心扶持,金针度人,深受广大同仁的敬爱;他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潜心从医从教;他仁心仁术,视病人如亲人,一心赴救,不慕名利,深受患者爱戴;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敢于决断,屡屡能在病人的生死关头,拿出敢于负责的勇气,坚持自己的意见。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

(来源:南方都市报,采写:阳广霞)

猜你喜欢

中山大学弟子外科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一击止“痛”!450余水产人聚焦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教你从百亿到百年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注释体例
弟子规
弟子规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