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越剧老旦行当的理解

2017-11-14陈少君

剧影月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行当疼爱贾母

■陈少君

对越剧老旦行当的理解

■陈少君

戏曲表演是一门以演员为主体的综合舞台表演艺术,舞台上,生、旦、净、丑缺一不可。在越剧这个以才子佳人戏为主的剧当中,老旦的行当显得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事实也确实如此,纵观越剧发展的历史,老旦一直处于配角的地位,但这并不能真正反映老旦行当在越剧中的真实地位。《红楼梦》中的贾母、《莫愁女》中的老太君、《西厢记》中的相国夫人等等,在剧中也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老旦行当的各色人物,大都以年龄、身份、环境、性格的不同而分类定位,既有富贵贫贱之分,亦有文治武功之别。除此之外,还有其独特的扮相和声腔,可谓“一树百花放”。

谈到越剧老旦,就不得不提到我的恩师——号称越剧“铁嘴老旦”的周宝奎先生。老先生善于根据不同的人物设计唱腔,塑造多种人物而不雷同。从平民百姓出身的陆氏到豪门贵族的贾母,从《珍珠塔》中势利的方朵花到《孟丽君》中高贵至尊的国太,都演得神态各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从事越剧老旦表演三十余年,想从自身对老旦行当的理解和舞台表演经验来谈谈我对越剧老旦行当表演的认识。

譬如《红楼梦》中“贾母”这一人物。贾母作为封建家庭的统治者,在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她是封建家长的代表性人物,代表着尊贵、权威。从另一角度分析,贾母作为贾府中的最高长辈,在不同的场景中也表现出慈爱、宽容、开朗、富有生活情趣等人性闪光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在排演这部戏前,我查阅了大量有关《红楼梦》的书籍与影像资料来帮助我能够更好地塑造人物。通过翻阅资料我发现,贾母虽说是封建家长的代表性人物,但在越剧《红楼梦》中则更多表现了她对小辈们的宽容与疼爱。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笞宝玉”一场,尽管贾母的出场仅有短短几分钟,却将对宝玉的疼爱体现得淋漓尽致。顽劣的宝玉私自放走王府的琪官,贾政得知此事,恨其不争,请出家法责罚宝玉,贾母得知此事,怒气冲冲赶到堂前,一句充满气场的“你先打死我”逼得贾政不得不住手,足见贾母在荣国府中不可动摇的、一家之长的地位。接下来的一句“我只不过说了一句话,你就经受不起。你那样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经受得起了吗?”这句话虽是在问责自己的儿子,但话里话外无不体现了她对宝玉的偏宠与疼爱。而最后一句“你这不学好、不争气的孙子哦”虽是恨铁不成,但见到遍体鳞伤的宝玉,语气中也多了些许无奈与心疼。在剧中,这些都需要演员通过规定情景以及人物的性格、心理的变化等,去挖掘和塑造,从而更好地体现角色个性和特质。

又如《莫愁女》中老太君一角,同样是一家之主,同样是疼爱孙子的祖母。不同的是,《莫愁女》中的老太君是开国元勋的遗孀,这个身份使得这个角色在慈爱、宽容的同时又多了一份果敢与决绝。老太君对徐家唯一的孙子无疑是宠爱的,但因为家道中落的使得她在这个孙子的身上寄予厚望。在不触碰底线时,任凭这个孙子如何撒娇、玩闹,她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由着他去。可当徐澄为了莫愁而拒绝迎娶丞相之女时,老太君动怒了,面对不懂事的孙子,她请出了家法,毫不留情地责打孙子。要说她不心疼那是假的,可为了光耀门楣她不得不这么做,强忍着内心的不舍与心疼,来教育自己的孙子。这些情感的变化都需要演员有过硬的基本功,熟练掌握戏曲表演的技巧,达到“功”“形”“神”兼备,“唱”“念”“做”“表”浑然一体。比如说老太君这一角色在唱腔上就吸收了京剧老旦的声腔和京剧老旦的唱法以增强人物的力度,在身段表演上吸取了老生的身段表演使人物的身份地位更显张力。以表演的手段调动观众,以“情”来感染观众,使得演员与观众的情感交织融合在一起,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舞台经验,进行角色的创造。

我们常说做演员要一人千面而并非千人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熟练掌握戏曲表演规律的同时,还要从其它不同的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为塑造各种不同的老旦角色打下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为观众所记住的舞台形象。

猜你喜欢

行当疼爱贾母
再没有如此疼爱我的人
疼爱
母爱
重识贾母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那些渐行渐远的老行当
琼剧老生漫议
扬剧青衣概说
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