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探究题组 自主解读算理

2017-11-13王才红陈庆宪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7年10期

王才红++陈庆宪

【摘 要】“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小数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能主动地运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真正理解其算理。为此,教者在本课教学中精心创设了多个题组,让学生在这些题组的计算过程中动态地进行比较、迁移、概括算理,并让学生在这些题组的练习中进一步培养了数感和运算能力。

【关键词】小数除法 题组练习 自主解读

【课前思考】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人教版教材将这一内容编排在五年级上册,并编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一个例题是:每编一个“中国结”要用0.85m丝绳,那么7.65m长的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根据例题信息写出算式“7.65÷0.85”,从中思考如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使学生初步学会转化的方法。教材再接着的例题是针对“12.6÷0.26”的算式,学习在除数转化为整数时,被除数也同时扩大相同倍数,先要在末尾添加“0”的情况。按教材的这两个例题,可以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但我们觉得像第二个例题的算式,因为有了前一例题把除数转化为整数的算理支撑,掌握第二个例题算式的计算应该不是很难,所以我们把这两个例题整合在一节课进行教学。

本课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在第一个例题列出算式“7.65÷0.85”后,怎么会想到利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呢?只有教师先给学生提示“你怎样把除数转化为整数,要使商不变又应该怎样转化呢”,学生才有可能想到商不变规律,应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到它的100倍。但这样的提示式教学,学生经历的思考过程显然比较平淡,思维容易趋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出于这样的思考,所以我们对本课的学习素材作了补充,在教学环节上也作了适当的调整。经试教后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整理如下供大家教学时参考。

【教学过程与评析】

(一)题组迁移,引发自主解读

1.从口算题组的联想中解读算理。

教师在屏幕上前后呈现两个算式:24÷6= ,2.4÷6=,学生很快回答出它们的商分别是“4”和“0.4”。

接着教师又呈现“2.4÷0.6=”,这时有一部分学生回答商是“4”,教师说:是吗?这时大部分学生还在仔细地观察着,慢慢地又有学生说出了商还是“4”。

师:这个算式与前两个算式不同在什么地方?

生:除数是小数。

师:是呀!今天我们就要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同时揭示课题)

师:那“2.4÷0.6”的商为什么是“4“呢?(學生再次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生1:从以上两个算式中,我发现“2.4÷6”与“24÷6”比较,被除数缩小到它的,商也缩小到它的;而“2.4÷0.6”与“2.4÷6”比较,除数缩小到它的,商反而要扩大到它的10倍,所以“2.4÷0.6”的商是“4”。

生2:我把算式“2.4÷0.6”与算式“24÷6”进行比较,发现“2.4÷0.6”的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10,就和算式“24÷6”一样了。因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数商是不变的,所以“2.4÷0.6”的商也是“4”。

师:真好!大家是否也都观察到了吗?(学生都表示同意)

教师接着提出:除了与前两个算式比较,利用商的变化规律得出第三个算式结果,那你们还能直接针对算式“2.4÷0.6”来说明它的商是“4”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略作了提示:“2.4”里面有几个“0.1”?

生:2.4里面有24个0.1。

师:那0.6呢?

这时学生忽然知道了,说出:因为2.4里面有24个0.1,而0.6里面有6个0.1,这样24个0.1里面就是4个0.6了,所以“2.4÷0.6”的商是“4”。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屏幕上逐步演示出部分数位顺序表和直观图(如图1)的情形,帮助学生理解结果。

接着教师又提出:你们是否还可以添上实际计量单位来说明呢?

这时有学生提出添上“m”作单位,这样就有2.4m=24dm,0.6m=6dm,也就是24 dm里面有4个6 dm。

也有学生提出添上“元”作单位,这样就有2.4元=24角,0.6元=6角,同样24角里面有4个6角。

师:好的,大家都能从不同角度说明“2.4÷0.6”的商是“4”,那你们能把它写成竖式计算吗?

教师让学生独立写竖式计算,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有两种写法,就让两位学生分别把自己的竖式写到黑板上(如下面两种竖式)。

师:你们仔细观察,能看懂这两位同学的竖式吗?

生1:第二个竖式原来被除数是2.4,除数是0.6,为什么可以改成24除以6了呢?

师:是呀!你把题目的数改了人家看不懂,你能自己解释一下吗?

生2:因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是不变的,所以直接写成24除以6了。

师:第一个竖式大家一定看懂了,是直接商“4”,用4乘0.6得2.4。可见这两种竖式都有道理,那如果在写竖式时把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先不改变,与第二个竖式的想法结合起来,那又应该怎样思考呢?

教师在学生再次尝试竖式后,在黑板上通过板书把转化的过程在竖式中逐步呈现出来:先把除数转化为整数,要扩大到它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接着被除数也要扩大到它的10倍,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一位。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黑板上呈现的竖式是:

【评析】教师没有把原教材的第一个例题的“两位小数除以两位小数”作为新课的开始,而是重新创设了数据简单的“一位小数除以一位小数”,这样就为学生降低了探究难度。同时把除数是一位小数的算式以题组形式出现,前两个算式学生用原有技能就能很快地回答出结果,并且这两个算式与今天要学的第三个算式“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联系密切。学生在思考第三个算式时,自然主动地联系到前两个算式,通过观察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自主解读了商为什么是“4”。除此之外,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还引发学生直接从被除数和除数都有几个“0.1”,或对被除数和除数添加计量单位来解读为什么商是“4”,可见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创设了更大的思维空间。再接着让学生用竖式尝试计算后,教师先呈现了学生自己想法的两个合情竖式,在引导学生自主解读竖式后,又提出在写竖式时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先不变,把两种竖式结合起来,从而再次引发了学生对算理的思考。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通过竖式的板书,逐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商的不变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同时及时指导了学生的竖式书写过程。

2.在继续尝试中再次解读算理。

教师把课本中例4(本课的第一道例题)的问题背景打在屏幕上(如图2),并向学生提出:请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写出竖式计算。

当学生独立列式尝试竖式计算后,教师在屏幕上逐一呈现以下问题。

问题①:自学课本例4,你的竖式计算与书上的一样吗?

问题②:你能看懂书中两个方框(如图3)表示的意思吗?请针对你列的竖式说一说。

问题③:题中的数量都以“m”为单位,在计算时除数转化为整数,被除数和除数实际上可以看成都转化成了以什么为单位?

学生根据计量单位的转化说出: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相当于把0.85m转化成了85cm,被除数7.65转化为765,也就是相当于把7.65m转化成了765cm。

师:这样转化成“765÷85”,在实际意义下就相当于计算“765cm里面有几个85cm”。

【评析】以上环节把书上的例题当成了练习来处理,先讓学生针对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列竖式计算。由于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初步掌握的除法是一位小数的转化方法,所以自然地把除数是两位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进行计算。接着教师并没有直接拿学生的竖式来评讲,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例题,除了对照课本检查自己列的竖式计算过程与书上的是不是一样外,还要求学生针对课本中所呈现的转化过程作进一步的解读,就这样在再次解读过程中加深了对算理的理解。

3.在巩固练习中引入被除数末尾需要添“0”的解读。

题组①用竖式计算: 62.4÷2.6, 0.544÷0.16。

学生计算后,及时作出反馈评讲(过程略)。

题组②用竖式计算: 1.26÷0.28, 12.6÷0.28。

在学生计算前,教师先向学生提出:观察这两个算式,你们能估一估这两个除法算式的商哪个大?

生:第二个算式的商大。

师:那你们还能看出它们的商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后说出:第二个算式的商是前一个算式的商的10倍。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个除法算式的除数都是0.28,而第二个算式的被除数是前一个算式中的被除数的10倍,所以商就是前一个算式的商的10倍。

接着又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并让学生把竖式板书到黑板上(如上边两个算式)。教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竖式的被除数末尾添“0”是在什么时候添的?而第二个竖式被除数末尾添“0”又是在什么时候添的?

生:第一个竖式是在商“5”前添的,而第二个竖式一开始就添了。

师:为什么第二个竖式一开始就要添“0”呢?

让学生分小组交流后,再组织集体交流。学生说道:因为除数的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原来被除数只是一位小数,所以还要添上一个“0”。

师:是呀!因为根据除数是两位小数,除数要扩大到它的100倍转化为整数,小数点就要向右移动两位,而被除数只有一位小数,它也要扩大到它的100倍,也要向右移动两位,所以位数不够,先要添上“0”。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两组练习,第一组两个算式是让学生巩固以上刚学会的转化方法。第二组的两个算式是除数不变,而被除数又有10倍关系。教师在学生列竖式计算前,先让学生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估算,然后尝试列竖式。接着教师抓住这两个算式的转化过程中被除数末尾添“0”的前后不同,让学生自主解读被除数在转化时为什么要先添“0”。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练习中自主解读算理的过程。

4.在整体观察思考中提炼计算方法。

师:到现在我们已经计算了6个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计算方法总结一下?(投影上呈现下面的要求,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观察黑板上和自己写的竖式的计算过程,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

先 ;接着 ;然后 。

学生根据以上要求继续观察思考,分小组交流后,再组织集体交流。接着教师又让学生把书上的方框内的计算方法填写完整。

再接着教师又提出:这个计算方法是按除数是几位小数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种转化是根据什么来转化的?

生:根据商不变规律来转化的。

师:现在表述计算方法的文字比较长,你们能不能把它缩短一些,便于我们能记住呢?

学生思考了片刻后,在教师引导下总结。

一看:看清除数是几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