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经典

2017-11-13梁衡

特别文摘 2017年14期
关键词:金针后人哲理

梁衡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经典之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長远的指导意义。

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比如教师一遍一遍讲数理化常识,如果他只教书而不从事科研一生也不会成为数学或物理科学方面的经典。因为只有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像伽利略发现了重力加速度,像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等才算是科学发展史上的经典;马克思创造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毛泽东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论,邓小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这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经典。它是创新,不是先前理论的重复。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只要写史,只要再往前走,就要回望一下这些高峰,它们是一个永远的参照点。

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后人时时想起、品味、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就像爱因斯坦超越牛顿,爱翁和牛顿都不失为经典。齐白石谈到别人学他的画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哲学家讲,人不能在同时间跨过两条河流。比如我们现在写古诗词,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李白、李商隐、李清照的神韵,岂但唐宋,就是郭小川、贺敬之也无法克隆。时势异也,条件不再。你只能创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这种“绝后”性,才使它高标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

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掘。经典之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绣出鸳鸯凭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经典不只是一双绣鸳鸯,还是一根闪闪的金针。凡经典都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观点、立场、方法、思想、哲理的内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理性之树常绿。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铀矿一样,有释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说:“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邓小平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都是永远的经典,早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朱自清《背影》中父亲饱经风霜的背影,小提琴曲《梁祝》中爱的旋律,还有毕加索油画中的哲理,张旭狂草中的张力,也都远远超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有了生命的启示。

总之,经典之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人们每重复它一次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因为有甜味人才会去嚼。同样一篇文章、一幅画或一个理论,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

猜你喜欢

金针后人哲理
藏医金针疗法特色探析
论后人和陶“归去来”辞之缘由
漫画哲理
霍家的败亡带给后人的警示
漫画哲理
人与羊
身残创基地 呕心育后人
金晖关爱育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