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11-13黄晓琪

陕西中医 2017年11期
关键词:治疗仪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黄晓琪,粱 琰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番禺 510006)

·针灸经络·

针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晓琪,粱 琰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番禺 510006)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经络通治疗仪。观察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FM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死属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与致残率较高,患者易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从而导致肢体和感觉功能障碍,降低日常生活能力[1]。目前康复训练多用于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有研究表明[2],联合经络通治疗仪可显著提高疗效。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针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以期为此类患者寻求更为高效治疗方案。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49~92岁,平均(72.24±15.31)岁;病程4~11个月,平均(7.35±2.1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轻度11例,中度17例,重度1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51~90岁,平均(73.13±15.25)岁;病程3~10个月,平均(7.46±2.18)个月;NIHSS评分:轻度9例,中度18例,重度14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MRI检查证实;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给予降颅内压、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合并症分别给予控制血压、调节血糖血脂、预防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①被动训练:屈伸患侧肢体,定时变换体位。②主动训练:掌握正确卧位,主动侧翻身,练习上下肢伸展,提高臀部,固定健肢,定时按摩患肢。③平衡训练:下肢肌力丧失较轻者可自行练习站立;扶床进行行走训练,在床或轮椅间进行转移。根据自身情况行负重立位练习,坚持坐位与立位平衡练习,强化行走训练。④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家属帮助下练习穿衣、个人卫生、简单家务等日常生活能力,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循序渐进练习,并选择合适运动量,以患者能承受为宜。⑤学习能力训练:根据患者阅读习惯和喜好提供相关书籍报刊,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可采用图片、播放录音等方式加强患者记忆。

观察组选穴如下,头部:百会、风池、大椎;上肢:手三里、神门、内关、肩贞、后溪、肩髃、曲池;下肢:丰隆、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环跳、悬钟、风市、血海、承山。采用经络通治疗仪,将放置隔离棉后的电极片置于上述穴位,并使用治疗带进行固定,频率1~3000Hz,可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进行调节,以感觉舒适为宜,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0 min/d,4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①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其中NIHSS评分减少91%~100%(基本痊愈)、46%~90%(显著进步)、18%~45%(进步)、17%以下(无变化),增加18%以上(恶化)。②采用NIHSS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11个条目,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③治疗前后采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5]评估患者运动功能,包括上肢-坐位(66分)和下肢-仰卧位(34分),分值越高,运动功能越好。④采用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表SF-36[6]对生活质量进行判定,其中包含躯体功能(PF)、精神健康(MH)、躯体角色(RP)、生命力(VT)、情感职能(RE)、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总体健康(GH)8个维度,31个条目,各条目均为1~5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结 果

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6例,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2.68%(38/41);对照组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9例,无变化10例,总有效率75.61%(31/4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3 生活质量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发病后可导致神经功能丧失,同时出现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以及关节挛缩等全身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期是治疗的关键时期,给予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康复训练通过对患侧肢体进行主动和被动训练,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平衡训练和负重训练有助于患者保持平衡,进而恢复行走功能,同时还可通过给予患者各种方式训练促进大脑可塑性,恢复梗死区神经元功能,并使其充分发挥代偿作用,从而改善生活质量[7]。

祖国医学将脑梗死归于“中风”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为瘀痰阻滞、气血不畅、情感过度、阴阳失衡等。其中恢复期患者病因以气虚血瘀为主,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经络通治疗仪治疗原理是将电极片贴于体表穴位,通过仿生电流进行刺激,其可抑制交感神经,通过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进而提高组织活力。头部穴位电流刺激可加速建立脑血管侧枝循环,并缓解其痉挛,降低血流阻力,进而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梗死区域缺血,修复受损组织,并促使休克的神经细胞恢复功能。刺激上下肢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能改善气血循环,并通过刺激周围神经,促进其与中枢神经联系,增加上下肢屈肌和伸肌张力,使其运动功能恢复[8]。经络通治疗仪配合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通过调动脑细胞传导功能,恢复肌肉运动功能,并促使冗余的神经细胞充分发挥代偿功能,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二者联合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经络通治疗仪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1] 陈洪琳,关 放.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液循环、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J].陕西中医, 2016,37(4):488-489.

[2] 陆一兰.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脑神经促通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恢复期61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1):20-21.

[3] 五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 张 磊,刘建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1):79.

[5] 张 皓.卒中常用康复评定量表简介[J].中国卒中杂志,2007,2(10):46-50.

[6] JE Ware.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J].Med Care,1992,30(6):473-483.

[7] 齐 琳.奥拉西坦辅助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脑梗死后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智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6):742-743.

[8] 马淑义,任 红,徐朝辉,等.丹灯通脑软胶囊辅助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98-99.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61114)

脑梗塞/针灸疗法 康复 穴,百会 穴,风池

R743.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11.049

(收稿:2017-07-11)

猜你喜欢

治疗仪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