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阳

2017-11-13吴晓波

散文诗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过火秋阳和云

吴晓波

秋阳

吴晓波

秋阳是夏天里淬过火的金子,它们温暖,它们明亮,它们乖巧,谁都想拥有。

田野里,成片的庄稼贪婪地用叶片收割这些金子,玉米用来灌浆,高粱用来抽穗,大豆用来结荚,棉花用来育铃……它们要用这些淬过火的金子,含在嘴里慢慢消化,吐出金子一样的金子,交给长年累月待弄它们的庄稼人。

一群群绵羊在山坡上大口大口啃着这些金子,啃着啃着,变成一片片云,和云一起飞。

一座座农家庭院打开天窗敞开心扉,让这些金子满满入住,用来驱除潮湿,用来洗刷阴暗,熨贴出一个个欢欢喜喜、红红火火的日子。

秋阳下,村姑娘的爱情开始升温,嘴角的酒窝荡漾着蜂蜜一样的甜;母亲灶台上的火越烧越旺,父亲额头上一滴汗珠,滴出金子一样的光。

此时的我,多么想有一辆吱吱呀呀的牛车,把这些满坡满地的金子运回家。

(选自《散文诗世界》2016年10期)

[陈志泽 赏析]

我们常说散文诗要写得凝练、集中,这不但是适应形式短小的需要,更是诗性的需要,与另一方面细腻、飘逸相配合,将散文诗的文体特点体现到最佳的程度。

我读吴晓波先生的《秋阳》觉得它是解说以上观点的好例子。

《秋阳》紧紧抓住秋天给人金光灿灿印象,调动各种手段创造一个“金子”的大意象。

大意象的创造由一系列的艺术想象来进行。“成片的庄稼贪婪地用叶片收割这些金子”庄稼竟然可以“用叶片”来收割这些金子,真正的金子是坚硬的金属是无法收割的,这里的金子是想象出来的,是秋的形象特点,这就是诗的功能了。“玉米用来灌浆,高粱用来抽穗,大豆用来结荚,棉花用来育铃”更不可思议,但同样因为想象而呈现诗美与神奇。值得注意的是想象既是神奇的同时又是准确的、合理的,金属的金子因为想象转化为诗的金子,这样一个小意象多么美妙,多么令人信服并接受感染。

紧接着的想象进一步展开,连绵羊也能“大口大口啃着这些金子”,并且“变成一片片云,和云一起飞”,绵羊肥壮了,身上的羊毛长得丰厚,因此有了变成一片片云,和云一起飞的奇异景象。这实际上创造了一个羊吃金子并且变成白云飞翔的意境,诗意盎然。

作品的高度凝练得益于紧扣“金子”生发与金子密切关联,与秋天紧密联系的想象,作品一次次提及金子,如“淬过火的金子”、“金子一样的金子”、“金子一样的光”等等,不但不觉重复、拖沓,反而达到紧扣、抒情、诗意的效果。通过金子的想象扫描出来的图景成为一个个小意象,这些小意象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完整的大意象。

作品体现出另一个重要方面,即细腻与飘逸,不可忽视。例如前面的羊吃金子,白云飞翔的意境,一座座农家庭院打开天窗敞开心扉“让这些金子满满入住” (“满满”是十分传神的字眼)。这些金子,“用来驱除潮湿,用来洗刷阴暗,熨贴出一个个欢欢喜喜、红红火火的日子”又是一个美妙的意境。“秋阳下,村姑娘的爱情开始升温,嘴角的酒窝荡漾着蜂蜜一样的甜;母亲灶台上的火越烧越旺,父亲额头上一滴汗珠,滴出金子一样的光”,而“我”也产生了一个美妙的想望:“多么想有一辆吱吱呀呀的牛车,把这些满坡满地的金子运回家”。这一连串的具有想象性的、有诗意的细节,产生散文诗细腻与飘逸的艺术效果,浓浓的诗的韵味。

猜你喜欢

过火秋阳和云
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全过程经营日利润系统建设与应用
[边缘行者]尽皆过火
秋阳碧空(油画)
过延禧宫
无题(1)
从韩国“过火”的人权教育说起(手记)
途经
诗人云编
日本担心中韩抗战剧“过火”
拧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