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的喜剧性

2017-11-11李萌萌

速读·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猪八戒西游记

摘 要:关于《西游记》的喜剧性,吴承恩在对猪八戒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得以集中展现,可以说,猪八戒是书中最富有喜剧色彩的代表性人物。作者承袭中国传统美学的观念,经艺术的润色将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成功地把美与丑相结合,刻画出一个多彩的猪八戒形象。总的来说,猪八戒是一个集正义性、劣根性、滑稽性三位一体的寻常百姓的形象。

关键词:《西游记》;猪八戒;形象分析;喜剧性

作者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发挥浪漫主义的想象创造了一系列神魔人物,并通过对各式各样的神妖鬼怪进行精雕细琢,构制出一幅西天取经的精彩图卷。《西游记》相比其他同类小说,在遣词造句上更加规范化,文学语言更生动风趣。小说问世四百年来,之所以长久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征服无数读者的正是它那深刻的主题思想、鲜明的人物形象、诙谐的语言及宽广的社会意义。不仅如此,吸引世人的还有它所体现出的共生命喜剧意识和乐观主义情调。著名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在世界文学中,《西游记》是最有趣的小说之一,应该让世人共同欣赏。”所以,它能够享誉全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喜剧美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一、《西游记》主要人物猪八戒形象的喜剧性分析

关于《西游记》的喜剧性,吴承恩在对猪八戒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得以集中展现,可以說,猪八戒是书中最富有喜剧色彩的代表性人物。作者承袭中国传统美学的观念,经艺术的润色将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成功地把美与丑相结合,刻画出一个多彩的猪八戒形象。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也不能为谐的对象。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疾。”猪八戒有着介于“尽善尽美”与“穷凶极恶”之间的可笑可爱之处,因而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人物形象。

猪八戒的喜剧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外表丑怪,以丑为美。猪八戒集猪头、人身、神形为一体,他大耳如扇、长嘴尖鼻、圆身肥肚,是一个外貌上极不协调会逗人发笑的小丑人物。然而猪八戒却反以为美,扬言“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这种自以为是的荒诞性进一步增强了喜剧效果。

此外,从心理学上讲,作为猪,他丑陋愚笨的动物性特征使人在欣赏时产生一种优越感,惹人不禁开怀大笑;作为人,他相当于一个滑稽的小丑,存在很多性格缺陷,这种缺陷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人自身的缺陷,使人发笑却不令人憎恶。

第二,言谈风趣诙谐,言行表里不一。猪八戒风趣幽默的独特语言,与他脑袋里的文墨以及玩弄小聪明息息相关,所以嘴里时常蹦出几句压韵而不失哲理的顺口溜。比如,在三清观猪八戒把三清圣像抛入茅坑时对神像啯啯哝哝的祷道;用激将语鼓动孙悟空偷吃人参果,又在唐僧面前抵赖的一番话;对孙悟空抱怨取经路上,行李始终他来挑,一路上实为艰辛的一番话等。猪八戒连唱带说、会装会演,让人不禁发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慨,可谓语言艺术大师。

猪八戒虽是能言善道,却也言行表里不一、矛盾重重。如在“四圣试禅心”里,他见那妇人和三个妙龄女儿,表面上一派正人君子模样,实已色迷心窍,当孙悟空看出端倪唆使他去当女婿时,他高喊“哥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背地里却说“和尚是色中饿鬼”,偷偷地借放马时机私会那母女四人。……结果做了“棚巴吊拷的好女婿”,被狠狠地戏弄一番。事后他发誓不再妄为,一心跟随师父西天取经,看似意志坚定、痛改前非,从后来的表现看,他又屡次触犯清规,弄出些拈花惹草的风流韵事。猪八戒这种言谈风趣幽默,但是言行表里不一的特性深深吸引了读者眼球。

第三,蠢笨无能的天性却能急中生智。猪八戒的蠢笨表现为撒谎要演习数遍,谎言一旦被孙悟空识破,便不加掩饰地慌忙跪倒,不作狡辩。他行为粗笨,虽有三十六般变化,却只能变简单生物……变个姑娘也是“肚子胖大、郎伉不象”。在第二十八回中,他对妖精请他吃人肉饱子信以为真,后得沙僧及时提醒才得以觉悟。猪八戒常常被孙悟空和各路妖魔鬼怪玩弄,使人啼笑皆非。

但是,猪八戒天性笨拙,却有情急智生的一面。在“义激美猴王”一回中,西行取经在宝象国再次受阻遇难,面对唐僧被妖怪变成老虎,小白龙负伤,沙僧被抓走的困境下,他厚着脸去请孙悟空,首先不直接道出唐僧遇难的消息,而是巧妙地说:“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后在无奈之下用激将法说服了孙悟空,解救出唐僧。再如,全真道人变成假唐僧,连孙悟空都难辨真假,猪八戒却灵机一动,想出妙招,真假唐僧得以辨认。

当身遭磨难、生死攸关之时,猪八戒往往奋勇向前、宁死不屈。大战妖魔时,虽说他有时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但他也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第二十二回中,师徒三众遇河中妖怪,猪八戒首当其冲,掣出铁钯,与那怪大战二十回合;在第六十一回,牛魔王冒充猪八戒向大师兄成功骗回芭蕉扇,八戒得知此事大怒,挥起钉钯奋战牛魔王。猪八戒身上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是可钦可敬的。

二、猪八戒形象寓意的探究

中国古人说:“食色,性也。”食欲与色欲是人类最根本的欲求,从原始社会至今,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人对它的追求终未停止。在《西游记》中作为最具其象征意义的猪八戒,他身上所有的特征可以照见出人的影子。猪八戒的原型始于古神话传说,却被吴承恩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作者生活于明朝中期,人的自然欲望开始膨胀,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人们试图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作者与时代风气相结合,塑造出一个七情六欲俱全、最人性化、最平民化、最喜剧化的猪八戒形象。

猪八戒作为“肉”的象征,本身带有宗教批判的性质,相对于佛、道、神,猪八戒身上更具备普通劳动人民的特征,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诉求。总的来说,猪八戒是一个集正义性、劣根性、滑稽性三位一体的寻常百姓的形象。因此,这不得不使人在欣赏他时自然而然生发出的一种亲切感,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M].长沙岳麓书社,2006,1.

[2]夏甚言.为发展中瑞文化交流呕心沥血—访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N].解放日报,1985-11-12.

[3]朱光潜.诗与谐隐,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4]李希凡.猪八戒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论中国古典小说的形象)[C].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318.

作者简介:

李萌萌(1994.04—),女,2017级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猪八戒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以案释法
西游记
猪八戒问路
猪八戒失眠
猪八戒减肥记
猪八戒新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