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2017-11-10王攀李彬范娜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20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实践

王攀+李彬+范娜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项目教学法为基础,结合《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的特点,通过项目教学总体设计、项目教学实施、完善课程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应用探究,以期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效果、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果蔬贮藏与加工;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0-0135-02

随着学科的迅速发展,知识点的快速更新,在高等教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下,部分院校以期通过缩减课程的授课学时,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讲理论,实践课上教师操作示范或集中安排教学实习[1],在有限时间内已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现代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并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解决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强,满足社会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合格人才,已成为应用实践类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可将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4]。在我校大力推行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背景下,《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教学通过引入项目教学法,构建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扎实的实践操作技术能力,为学生从事果蔬贮藏与加工方面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 项目教学总体设计概述

《果蔬贮藏与加工》課程教学多数院校采用传统的理论课与实践课交替进行的模式[5]。在该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未能较好发挥,创新思维锻炼不足,缺乏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应用技术能力的锻炼,综合行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弱。

《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教学改革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结合学校和区域行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典型的项目设计开展课程讲授和讨论,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充分提升教学效果;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项目论证分析、项目实施、项目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实践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课程考核和项目评价,全面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和行业技能能力掌握情况,并通过学生就业和行业岗位人才知识、能力需求,逐步调整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培养紧随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达到培养具有活跃创新思维,具备较强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应用技术能力的合格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总体设计如图1。

2 项目教学组织实施

2.1 精心设计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行业需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基础,按照学生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建立需求和行业能力需求精心设计项目任务,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科学合理渗透入项目任务中。《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教学中为使项目设计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的可测性和完整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项目和项目任务。(1)通过从事果蔬贮藏与加工行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知识、技能需求信息反馈和调研相关果蔬加工企业实际的技术需求,总结归纳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需求。(2)以满足果蔬贮藏加工行业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认真梳理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学校现有实践教学基础,尝试采用将企业或区域行业中果蔬贮藏加工的具体技术问题作为项目,通过精心设计引入课程教学。(3)项目任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提升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例如: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区域内核桃加工行业的核桃脱皮及脱皮中的变色等问题引入果蔬加工预处理章节的教学中,通过认真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学习和实践,初步使得合作企业的产品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调动。

2.2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实施分阶段有效培养 (1)以理论教学目标为基础,在项目任务安排中,设计讨论分析环节,将学生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巧妙的融入项目完成的相关环节,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通过自我学习和教师适度指导,理解有关知识,达到理论教学目标。(2)以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在项目任务中,设计项目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将自己所学和思考在实验室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项目模拟企业实际生产,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目标。(3)项目实施过程中,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分类培养,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合作,并按照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合作分工,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协作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组建项目小组,以项目完成为导向,按照学生特长、喜好分岗位锻炼,实现学生的分类培养,并为学生就业后的相关岗位入职提供能力储备,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增强学生就业信心。(4)项目组织实施的最后阶段,指导学生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要求或模拟产品市场要求,通过分组讨论,进行项目总结,主要包括与市场同类产品或生产技术相比优势、不足,最后通过分析、总结、思考并应用所学知识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在项目的总结分析阶段,通过行业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行业意识。

3 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6]。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引入学生参与考核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项目的总结评价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如图2),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创新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和项目组成员对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做贡献和工作等方面的评价;项目总结评价主要指教师依照项目设计要求,对项目完成情况的总体评价;并按照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总结评价以6:2:2的比例计算最终项目考核成绩,另外,将项目考核评价成绩纳入课程考核,最终与理论考试一起形成能够反映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理论知识获得的课程考核成绩。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明显提升,以2013级(未实施项目教学)和2014级(实施项目教学)学生的理论考试为例,如2013级(未实施)79人,平均成绩61.31分;2014级(已实施)84人,平均成绩71.32分,平均成绩提升9.9分。

4 结语

《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作为应用实践类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并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得到提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面临项目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切合度、项目学习的专业实践技能与企业、行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的对接度、项目考核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科学性等较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在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和时间、精力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进一步优化完善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力争从多方面、多维度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总体上,实施以项目教学法为基础的教学改革,可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实现应用实践类课程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新华,李富军.任务驱动结合科学研究在“果蔬贮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2(03):27-29.

[2]刘建军,徐向阳,冯庆华,等.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大学化学,2016,31(05):23-26.

[3]罗春艳.项目教学法在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175-176.

[4]马雪珺.项目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设计理念[J].教育现代化,2016,3(36):173-174.

[5]王存纲.项目教学法在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2,8(08):127-128+135.

[6]王燕,李国明,王欣,等.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1):3390-3392.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法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中应用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