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2017-11-10耿方梅郭浪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评价模型

耿方梅+郭浪

摘 要:该研究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特征,从资源要素、区位要素和设施要素3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主要评价指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以绍兴市建辉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其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73.96分,属于二级资源。这表明建辉村乡村旅游资源总体状况良好,开发价值较大,并据此为该村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建辉村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0-0110-04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Assessment——Taking Jianhui Village,Shaoxing City as an Example

Geng Fangmei

(Zhejiang Agricultural Business College,Shaoxing 312088,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the paper selected fifteen indicators from resource elements,location elements and facilities elements of three aspects as the main evaluation index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and constructed evaluation model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Then taking Jianhui Village in Shaoxing as an example,we can se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ts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was 73.96,belong to secondary resources.This shows that the overall condition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jianhui village is well developed,and its development value is greater,then the paper makes scientific suggestion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the village.

Key words:Rural tourism resources;Evaluation model;Jianhui Village

1 引言

近年來,绍兴市“美丽乡村”的大力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品质不高、产业链不长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地评价乡村旅游资源不仅是合理开发乡村旅游的基础,也是举办乡村旅游活动的依据和条件。然而,国内学术界在构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这一领域研究较少,刘庆友[1]、王晓丽[2]、曾天熊[3]、张晶[4]、金艳春[5]、吕祯婷[6]、杜忠潮[7]、胡娟[8]、唐黎[9]等对区域乡村旅游资源评价进行了粗略研究,推广应用性不强,尚没有形成较完善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且在绍兴市的实证研究也不多。鉴于此,本文试图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特点,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构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以绍兴市建辉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丰富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理论体系,同时科学指导绍兴市乡村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实践。

2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的构建

在乡村旅游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开发乡村旅游资源,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即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2.1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乡村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和其所具有的特点,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且各指标相互独立。(如图1所示)。

2.2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

2.2.1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权重确立以及量化处理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反映的是影响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因子,而每一因子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影响程度都不同。为此,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旅游学相关专家发放并回收22份有效调查问卷,用以确定指标的权重。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Wi=Li/mLj]

其中:Wi是第i个指标的权重;Li是第i个指标的平均评价得分;Lj是第j个指标的平均评价得分;m是各项目评价层指标的数量。

根据该公式得出指标体系中因子评价层的权重值,继而得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权重值,如表1所示。

2.2.2 乡村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模型建立 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评价,得出各评价指标相对应的评估分值。将该值乘以乡村旅游资源各评价指标权重即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总价值分值,公式如下:

[Q=i=1mWiPi]

其中,Q是乡村旅游资源的总价值分值;Wi是第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Pi是第i个评价指标所对应的评估分值;m是指标的数量。

2.2.3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等级划分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指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着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状况[10]。根据上述的评价模型,可以计算出乡村旅游资源的总价值分值。同时,参考国家标准将乡村旅游资源划分为一级资源、二级资源、三级资源,如表3所示。endprint

3 例证分析—以绍兴市建辉村为例

建辉村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马剑镇,该镇地处浦江、富阳、桐庐三市交界处,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显著。建辉村作为马剑镇的一个行政村,从创建市级新村和浙江省森林村庄,再到创建诸暨市农家乐精品村和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正发展成为村民安居乐业、游客纷至沓来的美丽村庄[11]。

3.1 绍兴市建辉村的发展概况

3.1.1 资源要素 建辉村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村,四面环山,绿树成荫,乡土风情浓郁。为更好地吸引游客,建辉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种植向日葵、百日草花、波斯菊等,形成四季花海[12],享有花田之名,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游玩。除了优美的自然资源以外,马剑镇文化积淀也相当深厚,方圆几十里的村庄都有“过小年”的习俗,建辉村就是其中的代表。每年元宵佳节,建辉村就会举办舞龙灯活动,热闹无比。另外,马剑镇制作馒头、发糕、长寿面等纯手工食物也已有几百年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镇政府更是组织建辉村留守妇女参加传统美食创意培训,制作并销售创意发糕、花样馒头等,这不仅吸引着游客前来制作,也成为游客馈赠好友的土特产。

3.1.2 区位要素 从2015年开始,诸暨结合正在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公路”建设,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打造东、南、西、北4条美丽乡村景观带,确定13个精品村,将分散的乡村串点成线,以起到以点带面、以点促面的示范效应。而建辉村正是诸暨市美丽乡村景观带西线列入重点提升工程的4个精品村之一,且位于西线主线上,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3.1.3 设施要素 建辉村由许佳山、龙门山、白仓三个自然村组成,每个自然村都有一个文化礼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分别改造成了美食体验中心、家宴服务中心、民俗文化馆和乡村大舞台[13],兼具美食体验、会务、演出、参观等旅游功能,使得曾经冷清的精神家园兴旺起来。2013年之前,建辉村的环境并不干净,基础设施也不完善,休闲旅游业没有起色。随着村里卫生保洁优秀家庭评选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全村环境卫生有所改善。目前,建辉村创办农家乐8家,经营自行车、皮划艇等旅游项目和采摘基地5家,年接待游客近6万人,综合收入近3000万元,约占村民总收入的60%,村庄休闲旅游发展效果显著。

3.2 绍兴市建辉村的乡村旅游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旅游学相关专家和当地政府人员发放14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3份,以此得出建辉村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各指标的平均评价得分。根据上述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最后得出建辉村的总价值分值为73.69(如表4所示),属于二級资源,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价值。

9\&]

3.3 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实证分析,建辉村乡村旅游资源状况总体良好,开发价值较大,这也与建辉村实际情况相符。在综合评价层中,资源要素、区位要素、设施要素评价得分分别是50.43、13.31、9.95,可以看出资源要素远远超过其他2项。乡村旅游资源要素是对乡村旅游资源自身条件的评价,乡村旅游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以带有乡村性和乡村意向的旅游资源为依托的。因此,在建辉村乡村旅游开发利用过程中,资源要素是最重要的规划因素,同时也不能忽视区位要素和设施要素。因为只有良好的乡村旅游环境氛围、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优质的设施,才能让游客走进来、玩尽兴,真正享受到乡村旅游的乐趣,进而推动建辉村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在项目评价层中,得分居于前3位的依次是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可进入性,这说明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很大,是建辉村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继续挖掘其潜在旅游价值。而可进入性正是决定游客能不能进来、想不想进来的关键因素,需要进一步整合周边资源,提升交通的便捷通达性。排在最后三位的依次是衍生设施、外围吸引物和基础设施,虽然近年来建辉村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逐步改善原有基础设施,提升村里各方面条件,加快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培育,但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需要当地政府继续拓宽融资渠道,吸引资金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共同开发,并设计推广满足游客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

4 结语

本文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特征,参考前人研究,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构建了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绍兴市建辉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与案例区乡村旅游资源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但是该模型和指标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评价指标主要来自主观描述、影响因素涉及内容不够全面等。因此,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模型权重还有待修正,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还需继续深入。

参考文献

[1]刘庆友.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93-98.

[2]王晓丽,宋书巧,张建勇,等.广西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以阳朔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45-48.

[3]曾天雄,马昌群.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J].邵阳学院学报,2006(05):32-34.

[4]张晶,李良军.贵州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19):5822-5823,5962.

[5]金艳春.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7.

[6]吕祯婷,罗世俊,谢晶晶.皖南黄山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建议[J].黄山学院学报,2008(02):27-31.

[7]杜忠潮,李磊,金萍.陕西关中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综合性定量评价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62-67.

[8]胡娟,师谦友,范化冬.西安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17-121.

[9]唐黎,刘茜.基于AHP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以福建长泰山重村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11):155-160.

[10]王荣.句容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11]屠金良,翁均飞.山村曼妙难与君说——马剑镇建辉村美丽乡村建设纪实(上)[N].诸暨日报,2017-03-06(016).

[12]严红枫,翁均.飞山村春来早——浙江诸暨建辉村“美丽乡村”建设纪实[N].光明日报,2017-03-26(016).

[13]徐潇青.诸暨马剑镇建辉村:八大碗风俗迎宾客[N].杭州日报,2017-05-04(015).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模型
政府公信力的提高与评价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