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清友走了,但诚品书店会永远活着

2017-11-09贺莉丹张起燕等

畅谈 2017年15期
关键词:诚品吴先生书店

贺莉丹 张起燕等

吴先生与他一手创立的诚品,在时光长河里,给一些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创造了阅读的美好,给他们提供了心灵休整的机会,它治愈过一些人的创伤,陪伴过一些人的成长,也成为一些人相遇的密码……

诚品书店的创始人吴清友先生走了,在7月18日晚上,他68岁这年。

他的自传体新书要在这天发布,他就走了。有时候我觉得,命运是故意的。

带走他的,是跟他厮磨了一辈子的心脏病。

而当年把诚品带给他的缘起,也是这颗残破的心。

2010年初秋,我采访过吴清友先生。他穿着商务人士常见的深色西装,身材高大,鬓已苍苍,温和平静,会耐心倾听。那时,诚品入驻上海的声音不绝于耳,吴先生没有回避,他说中国大陆最早的诚品会开在苏州,但也说对诚品开到上海“在努力当中”。后来呢?人们果然去苏州的诚品过了把瘾先。

当时的吴先生气定神闲。一番访谈下来,这位诚品的掌舵人提及最多的词却是“心灵”。有点出人意料。

生命应在事业之上,心念应在能力之上

因病痛在死亡线上挣扎过3次的吴清友确信,“生命应在事业之上,心念应在能力之上”。在诚品走投无路时,他用这句话自我安慰过,“所有这些困惑,都为你在人生中的遭遇,让你对生命有新的发现。”

他并非出身于富贵之家。故乡在中国台湾台南县将军乡最西边的贫穷渔村马沙沟,童年最熟悉的莫过于台南县的稻米地。由于罹患先天性心脏扩大症,吴清友不必当兵。所以,从台北工专毕业后,他便进入专卖观光饭店餐厨设备的诚建公司,成为一名基层业务员。

31岁时,他接下诚建的全部股权,拥有营业佳绩的诚建日后占据了台湾大型观光饭店80%的餐厨设备市场。但当时台湾高级饭店已趋饱和,诚建的发展也到了极限。

另一方面,在30多岁这个人们通常认为容易出现“中年危机”的年龄段,吴清友开始觉察,何谓“心灵”?

他开始学习观照自己的内心。他说,这种感觉就是仿佛“自己觉得心灵有缺口,心灵会不安,或者说是心灵在漂泊”。

与此同时,1988年,因为一场几乎致命的心脏手术,吴清友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在病榻中,吴对家人说:“我从诚建尝到赚钱的滋味,但我吃一样,穿一样,生活没有改变,有钱不会使我比较快乐,我不害怕死亡,但是怕死后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对吴来说,他不崇拜政治家,也不崇拜企业家,“我只尊崇弘一大师,我敬佩的是史怀哲,我景仰的是赫曼赫塞”,阅读曾经给他带来的快乐,在生命几近消失的时候,慢慢地越发清晰。于是,1989年,吴清友创办了“诚品书店”。

今天我们见到的很多诸如“给你小确幸”“美好的商业”之类的市场尝试,早在28年之前,吴先生就这样去做了。

“我那时候发誓,诚品不盈利,我就不换车”

“诚品赔了15年!”提起这段亏本往事,吴清友很直率。

一个广为传诵的段子是,诚品经营数年才盈利,吴清友的车也过了数年才更换,“因为我那时候发誓,诚品不盈利,我就不换车。”

这家在当时算新概念系的书店,色系沉稳、优雅,不同于传统书店的沉闷、死板,不乏匠心独具的人文细节,但最初被定义为“人文艺术小型专业书店”,让人替它的市场竞争力忧心。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称谓?因为诚品在成立之初,虽然给公众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购书环境,但因其书籍过于偏向进口书及外文杂志,以当时台湾的消费水平,这完全是走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亮相之初,这个新面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狠狠教育了。

但吴清友先生慢慢觀察到一种奇妙的商业密码:书籍是一种相对低价的商品,在单位时间、空间内达成的收益远不如今天那些新兴产业,但它却能让读者拥有精神共鸣,从而流连忘返——这种自由式的销售策略,不能不说让诚品的经营受到某些影响,但这恰是诚品的特色所在。

在亏损了几乎15年(其中有两年有微幅获利)的情形下,他依然主张创业时专卖艺术与建筑书籍的目标,并规划出有别于同业的经营模式,使诚品书店在台湾有相当的不可替代性与知名度。

他赢得了股东的支持,在诚品走投无路之时,这些好友们陆续入资25亿新台币,并同时进行企业整顿。

“把顾客当成人,这个人愿意跟我们结缘”

1995年,诚品有了不小的转机。为了扩店及租约问题,诚品好不容易争取到原地不远处的新光大楼现址,搬迁之日,诚品发起一场“今夜不打烊”的创意,引来意料之外的热烈反响。从那一夜起,敦南诚品店就成了全台湾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并延续至今。

在吴清友的坚持下,诚品书店一间间在台湾开起来。至2001年,诚品展店已达四十余家,并坚持,“连锁但不复制”。

2006年元旦,诚品信义旗舰店高调开在被称为台北曼哈顿的信义计划区,一共8层。这家靠近台北101大楼的诚品旗舰店,占地7500坪,馆区均有阅读用的桌椅。

用吴清友的话说,他对诚品信义店的定位是,“不只是一家书店,更是一个阅读的博物馆”。他的企图心,不言而喻。

“诚品总认为自己树立的是一个心灵高不可攀的、希望用经济生命分享众生的价值,以此鼓励我们所有的同仁,因为我们都希望诚品成为一个心灵的港口……诚品也不把一般接触诚品的人当作是商业思维的顾客,我们是把他当成一个人,这个人跟我们有缘,愿意跟我们结缘。”吴清友先生坚持,要给纷繁的台湾一个与众不同的“场所”。

诚品是在转型,而不是失去理想

作为著名的文化地标,诚品不仅仅停留在美妙的情怀及口号上。在商业运营模式上,除了销售书籍,诚品还会举办文化展演、创意商品销售、服装销售甚至餐饮等等。

在被坊间评价为“最浪漫、最精明”的吴清友看来,诚品有着自己一系列的经营链条:自己的物流公司,巨大的厂房,专业的电子商务网站,酒窖与餐厅,诚品画廊以及最不可缺少的书店。

此外,全台湾的诚品分工各具特色:有的开在台大医院里,开在环境优雅舒适的海滨、大学;有的开在繁华的商业区,开在捷运站;而诚品移动图书馆,会专程为台湾偏远乡村的儿童不定期送去图书与演出……

吴清友将这种商业定位的区隔描述为“创新”。“身为当代人,我们要有一种创新在我们所生存的时代里面。”他说。

近年来,诚品的商业化经营颇受争议,一些出版人评价,“这几年的理想性越来越淡”“为了绩效,书店部分面积一直在缩小”等等。

吴清友先生一直知道这种声音,他跟我强调,“诚品对人文艺术创意的坚持,这个理想是不会降低的。”2014年他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演讲中也说过,“没有钱,诚品活不下去。但我心里同时也非常明白:如果没有文化,我也不想活了。”

这些年,太多实体书店关闭,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在互联网、电商的汹涌浪潮下,全世界范围内的实体书店都难逃衰亡的命运。诚品无法独善其身。

吴清友也思考过如何顺应时代的转型问题,他跟我说,“诚品一直有个想法,就是通过量化提升质化,当你规模越大的时候,你越有能力去做一些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尤其像跟很多表演艺术相关的活动,当诚品更有规模经济的时候,其实更能够展现出它们的价值;另外,诚品也必须配合很多时空的演进,阅读已经不是静态的、传统的,阅读其实是现代的,跟生命、公众、生活、你的嗜好结合在一起,在知识水平不断发展的社会里,阅读已经变成更为多面向的事情,所以,我们在思考如何把书店、阅读跟更广泛多元的活动能够结合在一起,我们是在做这种转型,而不是说我们会失去理想性。”

家与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

吴清友认为,他理想中,希望诚品能成为家与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他甚至充满诗意地说,“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祥和的空间里面,看到都市人最可爱的表情,最亲切的眼神,最温暖的关怀,最优雅的风情。”他的语言体系充满某种文艺感,这在他的演讲里也有体现。

现在,吴先生走了。可以告慰的是,吴先生与他一手创立的诚品,在时光长河里,给一些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创造了阅读的美好,给他们提供了心灵休整的机会,它治愈过一些人的创伤,陪伴过一些人的成长,也成为一些人相遇的密码……阅读提升的精神格局,这些温暖的印记,以及这些在人生路上的不可复制的经历,都弥足珍贵。

当我们在被现实追赶得仓皇四顾畏首畏尾时,当我们因为伤痛而泪流满面时,当我们历经欢喜、希望与同伴分享时,在一座城市,如果还有这样的空间可以駐足,这是幸事。(资料来源:《南方人物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有书)

猜你喜欢

诚品吴先生书店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诚品老板吴清友:精明之后更浪漫
最美书店
微笑受害者
在书店
选举(election)、精英(elite)与诚品(Eslite)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