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方位多角度做实控辍保学工作

2017-11-09马克武

云南教育·视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保学全县学校

马克武

义务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普及性、免费性和强制性。其强制性又称为义务性,即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任何个人和单位都无权拒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同理,任何个人和单位也无权让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基于这样的法理认识,从2016年开始,我县在制定“双线两极”的控学保学目标责任时,一改过去按指标定控辍保学任务的做法,进一步明确乡镇人民政府控辍保学的法定职责,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的目标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必须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

与此同时,针对学生大多是厌学而辍学的实情,教育部门切实履职,不断健全学校管理机制,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拓展学生多元化发展教育教学途径,构建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评价机制,一改以分数论成败的质量观,多渠道搭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并在学校层面树立起控辍保学“三条底线”:一是校长要做到不因自己的管理不善而让学生辍学;二是班主任要做到不因自己的教育不当而让学生辍学;三是教师要做到不因自己的教学不活而让学生辍学。

一、夯实基础,让学生“进得来”

一是优化校点布局。全县小学由2013年的234所减为目前的140所(含25个教学点),形成了“初中向乡镇所在地集中,小学向村委会或人口密集区集中”的办学格局。

二是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2014年以来,先后整合各类教育专项资金2.6亿余元(县级配套2 891.16万元),推进236个项目建设,建筑面积达20.6万平方米。全县100%的学校(含校点)实现“一无”,即无D级危房,80%以上中心完小实现“四有”(即有食堂和浴室,有实验设施设备,有体卫艺设施设备),100%的完小以上学校实现“六配套”(即围墙、球场、校门、厕所、旗杆、水源配套)。

三是完善教育教学设施配备。2014年融资1.3亿元实施“一网三通两平台三全一中心”教育信息化建设。2014年以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利用“全面改薄”及其他类设备项目资金4 861万元(县级配套1 262万元),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置。

二、强化举措,让学生“留得住”

一是扶贫控辍。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升入高中的均免除学杂费,并享受2 500元/学年或1 500元/学年的助学金;就读云南省技师学院泸西分院的均免除学杂费,并享受每学年2 000元的助学金,同时,每人第一学年给予1 000元的生活补助。到外地就读职业院校的,均出具建档立卡贫困户证明,为到相关学校享受免学杂费和助学金政策提供方便;考入大学或职业院校的,只要愿意办理生源地贷款的,均在第一时间办结。

二是教改控辍。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和“高中带动、初中跟进、小学介入”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教改,从2014年至今,广大教师初步形成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操作的精细化,“问题引导教学”模式全面应用到学校的常态化教学中。2017年,全县2 732人参加高考,总上线2 582人,总上线率95%;600以上人数52人,居红河全州第二名;本科上线人数1 341人,比去年增加377人,本科上线率49.08%。

三是活动控辍。全县各校依托现有办学资源,不断拓展课外活动的开展渠道,为学生多元发展创建平台。特别是自2015年泸西成功申报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以来,全县村委会完小以上学校的足球教学工作做到“五有”,即有教材、有课时、有教师、有场地、有活动;班级、校级、乡镇级、县级比赛体系不断完善。2016年以来,成功承办了云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启动仪式、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第四营区)活动、云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总决赛(小学组和高中组)等活动,有力提升了中小学生足球运动普及度和参与度,丰厚了校园文化内涵。

四是文化控辍。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是学校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随时启迪师生心智,教化师生文明向上。泸西全县中小学都结合自己的校情校史和教育的职责使命,遵循育人规律,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和教化师生立德树人。

五是依法控辍。自2016年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县教育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学校、村组以拉网的方式对辍学学生进行排查,并切实动员辍学学生返校。针对辍学学生经多次动员仍不返校的实情,从新学年开始,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由属地乡镇人民政府向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下达限期复学通知书,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学生法定监护人在接到限期复学通知书一周内仍不送学生复学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向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在规定时间内仍未改正的,以及被监护的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务工的,乡镇人民政府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确保失学辍学学生复学。

三、抓住关键,让学生“学得好”。

一是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2014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泸西县中小学教学质量奖励实施办法(试行)》,健全完善了以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升学率和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主要指标的義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机制,引领学校普及提高并重并举。近3年来,初中毕业水平测试平均分远远高于全州平均水平,优秀生人数一直居于红河州前三名。

二是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资金作为教育质量监测专项工作经费,建立覆盖义务教育所有年级、所有学科的质量监测体系。

三是严格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全县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原则上每所小学全部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从2009年起,取消了泸西二中在全县小学择优招生的资格,100%的初中实现划片就近入学,每所初中98%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确保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四是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2014年以来,共招聘教师435人,其中290人补充到乡村学校;依托“国培计划”等项目,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18 300余人次。全面落实500元的乡镇岗位津贴,以及500至700元不等的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等政策。近3年来,共交流中小学校长副校长170余人次,先后组织781名教师交流轮岗。

四、拓宽出口,让学生“出得去”

一是持续加大高中职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划投资4.59亿元、总建筑面积11.55万平方米、办学规模5 000人的泸西一中改扩建项目主体工程2017年底将全面竣工。争取中央专项资金2 800万元、县级配套8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15 395平方米的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学楼和实训楼项目已开工建设。

二是努力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多方筹集资金,支持泸西一中、泸源中学完善配套设施设备,挖掘资源潜力,努力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2016年,全县普高招生2 818人,在校生人数8 044人,高中毛入学率达91.16%。

三是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制定出台了《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加强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将职业教育纳入创新社会管理范畴,坚持“四个强化”(即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动员、强化跟踪劝学、强化奖励补助),抓好中职教育扩规工作。2016年完成州内外中职招生3 631人,普高与中职招生比为1∶1.2,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畅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出口渠道。

经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截至2016年年底,小学入学率99.65%,小学辍学率0.07%;初中毛入学率100.21%,初中辍学率1.26%;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3.55%;小学巩固率99.79%,初中巩固率98.60%。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学全县学校
提高教学质量,不忘控辍保学
你是秋天的王
教育部调研组到 阜阳颍上县调研“控辍保学”工作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
学校推介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