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传播的历史探寻
——评《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演变与流派之探析》

2017-11-09文/韦

传媒 2017年20期
关键词:流派唱法探析

文/韦 嘉

民族声乐传播的历史探寻
——评《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演变与流派之探析》

文/韦 嘉

声乐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古老艺术,从人类最初模仿虫鸣鸟叫之音、劳动之余的“杭育杭育”和涂山氏“候人兮猗”等声乐起源,一直到当代民族声乐的多元发展,经过历史沉淀与升华后,声乐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核心养分。民族声乐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构成,其发展史也是民族艺术史的基本分支。我国民族声乐理论体系十分宏大,内容涵盖非常广泛,但很少有专门针对民族声乐历史演变和流派进行梳理研究的理论著作。尤其是近现代以来,音乐史研究理论体系日益完善,为民族声乐发展史的研究提供重要保障。随着中国民族声乐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系统梳理和研究民族声乐历史演变与流派划分,对推动中国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胡晓杰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的《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演变与流派之探析》一书,以中国民族声乐历史发展为出发点,对民族声乐的流派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论述。全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梳理,一部分是流派介绍。前一部分重点探究上古、中古、近现代和当代的民族声乐演变过程,后一部分以民族声乐“原生态”和“学院派”的学术争论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两大流派的概念划分和唱法特点。作者在撰写过程中,不仅追求简洁明了、一针见血的写作风格,而且强调逻辑严谨、结构统一的学术水准,充分反映了学术前沿动态和中国民族声乐这一课题的时代性与多元性。

具体来讲,《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演变与流派之探析》共分为六章,前四章属于“历史演变”,后两章属于“流派介绍”,构成全书的过去与未来。第一章是原始至魏晋时期的民族声乐,主要介绍石器时代、秦汉时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声乐的发展史。第二章是唐五代至宋元时期的民族声乐,主要介绍隋唐五代十国、宋朝和元朝的民族声乐演变进程。第三章是明清时期的民族声乐演变,主要介绍明朝和清朝两个时期民族声乐的发展风貌。第四章是近现代民族声乐的历史变迁,主要介绍近现代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声乐演变。第五章是原生态唱法流派,主要介绍原生态民歌唱法、戏曲唱法流派和曲艺唱法流派。第六章是“学院派”民族声乐,主要介绍民族声乐学院派的概念及该流派的唱法。全书逻辑严谨,脉络清晰,系统地阐明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和流派特征。

书名: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演变与流派之探析

作者:胡晓杰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4月

定价:52.00元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内涵丰厚。20世纪初至今的百余年,是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关键时期,无数先辈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浇灌民族声乐发展的繁荣。当我们将民族声乐视为民族文化整体构成中的一部分去审视时,必然会削弱其作为文化信息传递媒介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转换思路,从历史和流派两个角度切入对其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胡晓杰所著《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演变与流派之探析》一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20世纪80年代,中国声乐界开始出现“唱法划分”的现象,也因此使得更多学者将研究视角投向民族声乐流派划分上,但在中国声乐艺术、民族声乐艺术和唱法之间的内在逻辑梳理上存在误差,长此以往就造成对当代民族声乐流派划分和范畴界定的偏颇。作者将民族声乐分为两大原生态和学院派两大流派,并根据唱法的不同进行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意义。简单来讲,通过阅读此书,能够帮助人们跳出传统对民族声乐艺术狭隘的思维空间,进而站在历史演变的思想维度去思考相关问题。经历了全面梳理和系统研究后,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样的表达手段之间实现了完美契合,并进一步凸显民族声乐的整体性、历史性和审美性。

当我们站在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理解声乐艺术,或根据唱法进行流派划分时,其原有的文化根基与内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在《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演变与流派之探析》一书中,作者非常注重从历史和艺术的整体维度去分析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因为在新世纪社会各领域都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发展态势,面对全新的信息传播语境、全新的时代背景和全新的审美需求,向中国声乐艺术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全面系统的中国声乐艺术理论体系架构与支撑下,构建个性鲜明的民族声乐历史演变与流派体系无疑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可以说,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演变与流派之探析》所形成的重要成果进行深入探究和客观评价,能够对未来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作者单位 玉林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流派唱法探析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月山八极拳传承探析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VR阅读探析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