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2017-11-09李怀诚

大众考古 2017年6期
关键词:铜鼓复原X射线

文 图/李怀诚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文 图/李怀诚

铜鼓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土及传世较多的一类青铜器。《后汉书•马援传》中记载马援“于交趾得骆越铜鼓”,这是最早关于铜鼓的官方文献记录。与木鼓、皮鼓等其他鼓类的发音原理不同,铜鼓是用铜合金制造并直接用于敲击的体鸣乐器。有学者总结出南方铜鼓的共同特征为“浑身皆铜、体如圆墩、平面曲腰、中空无底、侧有四耳”。早期的铜鼓与铜釜类似,兼有炊具的功能。此后铜鼓逐渐成为独立乐器,同时也作为祭祀器、陈列器和贮贝器来使用,在少数地区还成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时至今日,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仍然有使用铜鼓的习俗和传统。

岭南地区是铸造和使用铜鼓较多的地区之一。1980年,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曾对全国各省市馆藏铜鼓进行普查。广东全省馆藏铜鼓共230面,位于全国前列,此后还陆续有铜鼓出土。2013年8月,受惠州市博物馆委托,我对其馆藏的一件汉代铜鼓进行保护修复研究。

此件铜鼓共A、B两部分,均通体呈黑色。表面锈蚀物较少、锈层较薄,呈现比较稳定的锈蚀状态。两部分外表面均有纹饰,内表面无纹饰及铭文。

将A、B两部分以A下B上的形式叠放在一起,并将其与其他铜鼓的造型进行对比,可以看到两部分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铜鼓(鼓耳部分缺失)。由于该铜鼓为广东省文管会拨交文物,除年代信息为汉代以外,并无其他更详细的考古出土或流传信息。因此,该铜鼓的原始造型是否为A、B一体?铜鼓是否遭遇了切割?被切割的原因是?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我们利用肉眼观察和一些科技手段,对此进行了探索。

A部分,圆形圈带状,表面有一处约8×4厘米的残缺,直径最大处47.6厘米,最小处42.4厘米,壁厚0.38厘米,高11.9厘米,重4.64千克

铜鼓的完整性探索

纹饰

铜鼓A、B两部分外表面纹饰不同。A部分外表面以双线或三线分出若干纹带,其中两纹带分别饰以“”纹和复线三角纹,其余纹带为素面。

B部分外侧面以双线分出若干纹带,其中一纹带饰以较稀疏的乳钉纹,其余纹带为素面。外底面以二弦分晕,共八晕:第一晕为十二芒太阳纹;第二、第五、第八晕饰乳钉纹;第三晕饰回纹;第四晕最宽,饰同心圆纹;第六、第七晕分别饰“”纹和栉纹。

B部分,圆形,一面有底,底面直径47.3厘米,口径42.5厘米,壁厚0.37厘米,高13.1厘米,重10.32千克。可看到孔洞与补铸痕迹

A、B两部分合并后的铜鼓照片

彝族服饰上的带×型太阳纹的四瓣花纹(左下方第二格纹饰)

X射线探伤分析

从A、B两部分合并后的铜鼓照片可以看出,合体后鼓身各范缝的契合程度均较好,曲面过渡自然。采用X射线探伤设备对鼓身靠近断面的区域进行分析,可以观测到有多处裂隙或锈蚀区域的边界越过切割线。从X射线探伤照片看,其中一处的锈蚀区域边界线在切割面处过渡自然、契合得非常好。这说明在进行铜鼓切割之前已经发生了锈蚀过程。这一现象可以有力地证明该铜鼓A、B两部分原为一体,后经人为切割。

合金成分

一般认为铜鼓的合金成分主要是铜、锡、铅三种元素,并以含量2%作为划分某元素是否有意加入而将铜鼓分为红铜鼓、锡青铜鼓、铅青铜鼓、铅锡青铜鼓、铅锡砷铜鼓等类别。对于一个完整的铜鼓来说,无论在何种部位对其进行切割,其切割面附近的合金配比应基本一致。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能谱仪(XRF)在该铜鼓断面两侧对称地取5组共10处测试点进行测试,9处数据中铜锡铅砷的相对百分含量基本一致,这进一步证明该铜鼓A、B两部分确实原为一体。

铜鼓切割原因探索

古代铜鼓常作为死者的陪葬品,而且在使用铜鼓进行陪葬时,有人为破坏铜鼓的传统。比如广西西林县一座汉代句町族首领的墓葬出土了互相套合的四件铜鼓,呈“内棺外椁”的形式,为铜鼓葬。其中体积最大的280号铜鼓自胸腰处断成上下两截,并且锯痕清晰。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此件铜鼓的切割方式与其十分相似,那它是不是也同样是因为作为葬具使用而遭到了切割呢?

然而,仔细观察可发现此件铜鼓的断面基本没有锈蚀产物,并呈现较为光亮的金属色泽。铜鼓在古代经历过人为切割并陪葬,其切割面由于长时间的埋藏和土壤环境的侵蚀会呈现致密的黑色锈蚀层。这就说明此件铜鼓的切割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蒋廷瑜在《古代铜鼓通论》中有提及:“(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曾错误地把民族地区的铜鼓当成封建迷信品强行收缴,然后作为废旧物资往外调拨……”“……1958年大炼钢铁时,把铜鼓当做废杂铜强行收购,‘文革’期间,又把铜鼓当做‘四旧’,强行收缴……”这些特殊时期的历史事件,也同样可能是此件铜鼓被切割的原因之一。

广西西林铜鼓葬示意

铜鼓局部(断面附近)X射线探伤照片

是否需要复原?

对铜鼓完整性和切割原因的探讨,是要为后续的保护修复处理提供依据。既然该铜鼓确实遭遇了切割,那是否需要对其进行焊接复原呢?首先,无论是作为古代葬具还是破四旧等特殊历史事件,铜鼓切割现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应予以保留。其次,铜鼓的切割会产生“切屑”,这意味着铜鼓部分真实基体部位的消失,对其进行复原会导致“假”基体部位的产生。而且传统的焊接工艺需要对切割面进行打磨以及加热,这无疑是对铜鼓的更进一步伤害。因此,我认为在后续的保护修复处理中不应对铜鼓两部分进行焊接复原。

(作者为深圳博物馆馆员)

猜你喜欢

铜鼓复原X射线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一起来做颈椎操吧
X射线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天鹅座X-1——最容易看到的黑洞迹象
东兰铜鼓响八方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发掘及复原恐龙化石
为何可以通过X射线看穿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