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职院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7-11-08蔡秀花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26期
关键词:图形图像处理高职院校微课

蔡秀花

摘 要:本文从微课在高职院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的优势及应用意义入手,着重探索了微课在高职院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微课在高职院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策略,以优化微课的应用,提高《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 高职院校 图形图像处理 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9(b)-0220-02

《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信息技术人员人才。但是,传统的高职院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单一的板书讲课的方式来为学生传授知识。而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而新课改强调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应用,微课作为新课改下的重要教学手段,收到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视。高职院校积极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应用微课,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应用微课的时间较短,微课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高职院校改进。研究微课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且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有着深刻意义。

1 微课在高职院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的优势

1.1 简化学习方式

微课教学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精神高度集中时间不会超过30min,而微课教学时间在10~20min之间,相对传统教学时间过短,学生不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另外,微课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将教学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细分,所以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针对性的强化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

1.2 准确定位内容

微课教学要求知识点突出,教学内容多为对重点知识点的讲解和总结。另外,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教师根据微课的针对性来设计教学课程内容,并借助多种形式的展示方式为学生讲解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1.3 丰富教学形式

微课教学是对现代高校教学形式的有效补充,也是对高校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微课教学形式灵活,而且时间较短,学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借助手机或电脑等媒介,开展自主学习。另外,由于微课教学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形式。

2 微课在高职院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2.1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内容难度相对较大,学生聆听教师讲课内容后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微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将教学难点和疑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另外,由于电子媒介具有存储的功能,学生在学习《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再次观看微课教学视频对自己所学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知识进行有效强化,从而达到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

2.2 拓宽教学途径

《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到对图片和视频效果的处理,而微课教学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图形图像处理形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图像处理和视频处理的知识。另外,在现代社会中教学形式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借助网络快捷、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引入最为先进的技术形式,在有效拓宽教学途径的同时也能够对教师生的知识进行不断的完善,拓宽教师的教学途径。

2.3 提高教师能力

微课教学能够在两个层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一,微课教学特点是时间短,任务重,因此,想要做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教师应具备知识分析能力,能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明确教学重点,梳理知识结构。第二,微课教学是借助视频形式进行教学,而视频教学中离不开对图形和图像的处理,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的同时也会不断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3 微课在高职院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很难接受新型的微课教学模式,导致微课教学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先进性的作用。同时,学校很少刻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低,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甚至是从心理层面排斥自主学习。

3.2 教师缺乏微课制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了传统的口授式的教学模式,擅长单纯地通过讲解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微课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具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对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图形图像处理》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形式,它对课件图形图像转换形式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也对微课教学课件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3.3 微课应用相关设备短缺

设备的短缺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设备的短缺和教师制作课件设备的短缺。部分高校虽然具备微课教学意识,但是微课教学相关设备并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甚至连教师都没有接触相关设备的条件。学生学习设备主要包括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同时也包括处理图形图像的硬软件设备。而大多数学校都没有为学生配置充足的电子设备和硬件、软件设备。并且,《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注重实际操作,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相应的学习设备,因此对高校学习设备的数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4 微课在高职院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4.1 运用微课设计教学目标

由于在《图形图像处理》教学中学生的基础性差异较大,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课程设计出适合不同基础学生群体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教师也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难度划分,对于难度较大的部分如参数调整方法、图像处理等内容,教师应详细介绍重要参数对图形图像处理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有重点可依。对于难度较小的如色素抠图等,可以稍做介绍,为重点难点内容准备出足够的讲解时间。

4.2 运用微课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微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具有教学模式新颖、教学方法丰富的特点。微课教学可以通过视频、PPT讲座形式开展,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课件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形式完善自身教学方法的不足,增强电子设备吸引力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同时,教师在制作课件的同时应该明确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难度较大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其次;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应该针对专业知识有重点的挑选出适合学生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知识作为重点传授内容。另外,教师在对重难点内容讲授之前可以制作预习微课,让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前对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进而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并缩短教学时间。

4.3 运用微课设计教学考核与评价

微课设计可以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评价方式。这两种评价方式均可以采取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察。线上评测可以采用学生随机抽题的方式,避免作弊现象。并线下评测可以通过教师安排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设计相应的作品,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4.4 微课在各课程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首先,微課教学课件设计质量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提升微课课件设计的质量。尤其是在内容设计上,教师需要对知识点进行细分、总结并且根据学生专业需要有针对性地传授学生所需要的技能;其次,在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并结合教学难点和重点,设置综合案例,以加强、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水平;再者,教师在录制完成或者制作完毕教学课件后,借助添加文字、增加讲解、剪辑等手段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最后,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尤其是深入性的研究,使学生可以借助课件以及互联网形式配套使用,搜索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严飞,张凯,宋慧宁.微课在“图像处理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7(2):76-78.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形图像处理高职院校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让中职学校的学生学好photoshop软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